杨丽霞
- 作品数:7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中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杀相关行为的关系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特征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相关行为条目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3所中学的7 12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最近1年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检出率分别为23.9%、10.6%、3.0%。女生自杀意念(27.7%)和自杀计划(12.2%)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分别为21.2%和9.6%,均P<0.001)。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均P<0.050),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均P<0.100);寻求社会支持和合理解释是自杀计划的保护因素(均P<0.100),忍耐、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是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均P<0.010)。结论加强中学生的应对方式教育,可能对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傅燕艳邹仪瑄杨丽霞傅树坚章利明唐寒梅陈小龙胡旺黄秀萍黄鹏
- 关键词:自杀意念自杀未遂中学生
- 江西省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对江西省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以期为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提供防控依据。方法以江西省3所中学的7 12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Olweus欺负问卷、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等进行信息收集。结果中学生欺凌报告率为7. 80%,被欺凌报告率为18. 80%,欺凌—被欺凌报告率为5. 10%;初中生欺凌(8. 72%)、被欺凌(23. 91%)行为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6. 73%,12. 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 73,140. 17,P值均<0. 01)。欺凌、被欺凌行为实施方式中,初中生躯体(被)欺凌、语言(被)欺凌、关系(被)欺凌分别为19. 9%(22. 8%),68. 9%(63. 7%),11. 2%(13. 6%);高中生分别为19. 7%(18. 3%),67. 7%(65. 1%),12. 5%(16. 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长辈体罚、多动注意缺陷等是初中生欺凌行为危险因素,男生是高中生欺凌行为危险因素(OR值均>1);男生、县域中学、同伴关系问题等是初中生被欺凌行为危险因素,长辈体罚等是高中生被欺凌行为危险因素(OR值均>1)。结论江西省初高中学生校园欺凌特征及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应从个体、家庭、学校三方面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 茹福霞殷映群杨丽霞傅树坚章利明封佳宁黄鹏
- 关键词:暴力统计学
- 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关系,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在该关系中的中介或调节作用。方法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和崇仁县第二中学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伤评定问卷、Olweus欺凌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Mplus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及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校园被欺凌的报告率为13.7%。校园被欺凌、情绪行为得分与NSSI得分呈正相关(r=0.18、0.27,均P<0.001);被欺凌是中学生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β=0.305,P<0.001),情绪行为能够正向预测NSSI的发生(β=0.255,P<0.001);在中学生校园被欺凌对NSSI的影响过程中,情绪行为发挥中介作用,且为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95%。结论中学生被欺凌、情绪行为均与NSSI有关联,情绪行为问题在被欺凌对NSSI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对中学生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可能有利于NSSI的预防和控制。
- 陈小龙陈小龙唐寒梅杨丽霞杨丽霞章利明胡旺胡旺黄鹏
- 关键词:情绪行为中介中学生
- 江西省初中生与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比较被引量:31
- 2019年
- 目的了解江西省初中生与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内3所中学为研究现场,对7 50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NSSI的检出情况、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初中生、高中生NSSI的检出率分别为33.8%和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其采用自伤方式最多的是用力咬自己(初中生:61.2%;高中生:59.5%)、抠或抓自己(初中生:53.4%;高中生:53.7%)、用力拔扯自己的头发(初中生:41.4%;高中生:41.0%)、用头撞墙(初中生:34.8%;高中生:33.0%)。女性(OR=1.258)、担任班干部(OR=1.617)、户籍为城镇(OR=1.272)、母亲为继母(相对于亲生)(OR=0.496)、经常被长辈责骂(OR=2.053)、困难总分(OR=1.072)、消极应对(OR=1.042)增加初中生NSSI的发生风险;女性(OR=1.286)、经常被长辈责骂(OR=1.488)、困难(OR=1.105)、消极应对(OR=1.033)增加高中生NSSI的发生风险。结论江西省初中生、高中生NSSI的检出率均较高,其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别。
- 胡旺殷映群邹仪瑄杨丽霞傅树坚章利明饶裕莲陈小龙黄鹏
- 关键词:初中生高中生
- 西方人格与健康的关系模型的发展
- 2010年
-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希波拉底,在20世纪40年代,受Freud等人的影响产生了心身医学,才真正开始将人格与疾病联系起来,随着理论和实证的发展综合出人格与健康的五大关系模型,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大致框架,未来还需要更多具体的研究来深化和整合,特别是人格与健康的交互作用模型。我们要考虑中国的文化环境变量,从生态学的视角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国人人格与健康模型。
- 李霞朱晓颖杨丽霞
- 关键词:人格健康
- 中学生亲子依恋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征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系,为中学生NSSI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方便抽取南昌市和抚州市共3所中学7 129名中学生作为被试,使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渥太华自伤量表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其中初中生NSSI检出率(33.8%)接近高中生(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40);男生NSSI检出率(31.2%)低于女生(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5,P<0.01)。在与父母的亲缘关系上,中学生NSSI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养父母、继父母、没有父母、亲生父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依恋是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人口学特征后,父/母子信任和沟通减少NSSI的发生风险(OR<1),而父/母子疏离增加NSSI的发生风险(OR>1),且疏离程度越高,风险越大(P值均<0.05)。结论亲子依恋是中学生NSSI的影响因素,积极改善亲子依恋质量对NSSI的防控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 茹福霞杨丽霞傅树坚章利明唐寒梅傅燕艳陈小龙胡旺黄鹏
- 关键词:亲子关系自我伤害行为精神卫生
- 江西中学生校园欺凌与自杀相关行为的关联分析被引量:38
- 2018年
- 目的探索中学生校园欺凌和自杀相关行为的关系,为中学生校园伤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方便抽取南昌市和抚州市3所中学共7 129名中学生作为被试,使用Olweus欺负问卷、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中自杀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报告率为21.5%,其中仅被欺凌者为13.7%,仅欺凌者为2.7%,欺凌—被欺凌者为5.1%,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1)。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3种自杀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23.9%,10.6%和3.0%。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校园被欺凌、欺凌、欺凌—被欺凌均增加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发生风险(OR值为2.21~3.20,P值均<0.01)。结论中学生校园欺凌是自杀相关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减少校园欺凌可能对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唐寒梅杨丽霞傅树坚章利明傅燕艳陈小龙胡旺何恒李欢欢黄鹏
- 关键词:自杀自我伤害行为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