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玉柱

作品数:11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政府
  • 3篇政治
  • 3篇民主
  • 2篇养老
  • 2篇养老服务
  • 2篇社会组织
  • 2篇问责
  • 2篇老年协会
  • 1篇大转型
  • 1篇带病提拔
  • 1篇党管干部
  • 1篇党纪
  • 1篇党纪政纪
  • 1篇党纪政纪处分
  • 1篇党内
  • 1篇地方官
  • 1篇地方官员
  • 1篇地方政府
  • 1篇调适
  • 1篇调适能力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1篇梁玉柱
  • 1篇唐皇凤

传媒

  • 2篇江汉论坛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 1篇廉政文化研究
  • 1篇党政研究
  • 1篇中国第三部门...

年份

  • 3篇2021
  • 4篇2018
  • 4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全与发展双重视域下生产事故责任追究转型被引量:7
2021年
责任追究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是责任政治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事故责任追究形成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为核心的单位化模式,存在行政权力虚弱、企业自主权高、法治水平低的特点。1978年后,生产事故责任追究由单位化的“企业事务”变成行政化的“公共事务”,行政部门成为责任追究的主体,追责方式强调党纪政纪处分外,刑事处罚开始展开。2003年之后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呈现公共化模式,责任追究程序更加规范、主体更加多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责任追究公共化模式持续推进,呈现出有限的行政处罚力度、强化党纪政纪处分、推进刑事司法追究三个显著特点。70年责任追究模式变迁展现出国家治理结构的重塑,背后反映着安全与发展两个主题的辩证关系。
梁玉柱
关键词:安全监管党纪政纪处分问责制
可接受的问责:地方官员为何“铤而走险”?——基于棚户区改造中政府强拆案例分析被引量:21
2021年
敢于冒险、作风强硬的地方领导是推动棘手工作的关键,但这一行为模式是否与党和国家强化问责的发展取向存在张力?既有研究指出,尽管存在问责风险,上下级权力关系、资源-任务配置模式、避责或庇护行为等因素仍推动下级官员的冒险行为。本研究在结构视角和行动者视角基础上,提出重视问责制度的弹性特性对官员冒险行为的关键作用,在结构、行动者与制度互相关联和支撑的综合框架下解释官员冒险行为。基于对棚户区改造中一个政府强拆案例的过程分析发现,官员冒险行为是由国家主导的官员考评权力关系、弹性问责制度提供的行动空间、个体性的关系和意义建构共同塑造的结果,使冒险成为一种可接受的选择。官员冒险行为"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地方难点问题,但也蕴含着权责失衡、利益冲突的风险。"可接受的问责"作为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也提出了"对谁有效"的问题。
梁玉柱
关键词:问责责任政治
政府能力、社会组织与地方养老服务差异——基于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可发现,地方养老服务水平与老年抚养比、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化率及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比较来看,社会组织对地方养老服务水平的贡献很小,城镇化率是影响地方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变量。考虑到我国行政主导的城镇化推进模式及城乡二元的规划要求,政府因素对地方养老服务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政府因素同时体现在政府财政能力上,人均财政支出与地方养老服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财政自主性与地方养老服务水平不显著相关。在中国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应加大政府养老服务投入,优化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培育、扶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为市场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创造良好、公平的环境。
梁玉柱
关键词:政府能力养老服务
积极介入与有限分权:养老服务组织发展中的地方政府
2017年
本文通过对S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协会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存在差异性。S市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在制度特征上与多元主义理论比较契合。然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组织发展方面则依赖地方政府。S市的老年协会与地方政府关系具有国家法团主义视角下的制度特征和组织运行特征,国家法团主义可以很好地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与养老服务组织之间差异化的互动模式受到地方政府维持地方稳定和发展公共服务的双重目标的影响,地方政府能力和社会力量的制约影响地方政府的管控方式。社会组织自身的组织基础也影响组织建立和运行成本。这种分析区别于“分类控制”的解释逻辑。本文也发现单单使用多元主义或者法团主义无法概括社会组织与政府或国家的关系。除差异性外,本文还发现地方政府虽积极介入养老服务组织的运行,却对它们有限分权。这种共性展示了当前中国政社关系的独特图景,需要进一步进行理论探讨。
梁玉柱
关键词:老年协会法团主义多元主义
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的调适行动与社会治理的行政化被引量:37
2018年
本文从基层政府的视角出发,以基层政府调适行动这一分析概念解释社会治理行政化的现象。基于对街道办事处的个案研究发现,由于权力结构的行政主导、行政压力的逐级下压以及基层组织权威的分散化等原因,基层政府组织通过四种方式提升其整合能力和灵活性:第一,行政系统内"非正式"人员的扩张和下沉。第二,以服务型政党建设联结基层"党—政—社"组织。第三,通过行政吸纳社会,发挥核心单位的社会权威。第四,在财政支持和科层压力的基础上,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以上行动在增强基层政府调适能力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治理凸显行政化特点,带来治理成本高、治理方式粗放、治理结构单一等问题。破解行政化治理需要对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进行重新思考,尤其是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方式。同时,以责任清单的方式规范上下级间、政权组织与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等主体间的关系,培育社会自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
梁玉柱
关键词:基层政府调适能力社会治理行政化
保护型监督何以可能:对党内同级监督的一项理论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权力监督是现代政治中的普遍现象,但对其分析却囿于主体划分和对立思维,忽视了同一监督主体内的性质差异和合作监督的可能性。监督方式和介入程度是决定监督性质的关键变量,以此可将监督分为全面保护型、全面维权型、简单保护型、简单维权型四种类型。在此框架下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同级监督全面介入公共政策过程,以合作、规范、助推为监督手段,目的在于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与合法性,属于典型的全面保护型监督。从文本转向实践可以发现,同级监督仍面临着依赖人格化权威、一元化推动、制度空转等问题,亟需从树立法治权威、践行民主集中制、开展多元协同、完善程序赋权、推动考核倒逼等方面改革推进,以实现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的现代化。
梁玉柱
关键词:谈心谈话民主集中制
老年协会“类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及其生成逻辑——基于深圳市四级老年协会的案例研究
2018年
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政权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维系和运行的基础性安排。深圳市四级老年协会的组织结构不同于典型的科层制结构和治理结构,呈现出"类科层制"的组织结构特点,即组织之间存在着建立在非正式制度基础上的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依赖社会关系等作用机制,具有非制度化、不稳定性等特点。地方老年协会的这种组织结构是国家对老年协会职能定位以及老年协会自身组织特性双重作用下的结果。老年协会发挥着政权支持、利益调节和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在对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参与利益协调和政策制定、提供公共服务和培育社会资本上。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老年协会的组织网络建设既实现了社会权威的再造,也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简约化。
梁玉柱
关键词:科层制老年协会社会组织
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形成原因与破解之道被引量:1
2018年
大量的腐败案例中,腐败官员"带病提拔"现象较为普遍。干部选拔过程中存在的个别领导干部扭曲干部选拔原则、选拔的动议环节偏离设置初衷而导致选拔主体间的分工发挥失效、选拔过程中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机制不完善以及干部考察中存在监督漏洞等因素,是"带病提拔"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应在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上,实现价值塑造、制度重构和治理结构的优化:正确认识和坚决执行干部选拔原则,以现代技术手段优化干部选拔机制;推进干部选拔过程的公开透明和民主参与;建立"制约—监督—问责"三位一体的干部选拔监督机制。
梁玉柱
关键词:带病提拔党管干部民主选拔干部选拔
我国人大代表贿选的制度和生态分析——基于辽宁和衡阳贿选案的案例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选举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机制,贿选是损害选举质量和降低民主水平的主要痼疾。但是,贿选却是从局部民主化、不完全民主体制向成熟民主政治形态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通过对辽宁贿选案和衡阳贿选案产生缘由的分析,可以发现贿选并非基于贿选者的身份逻辑,而是特定制度缺陷和政治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制度层面,贿选是候选人产生过程中的提名机制和酝酿协商机制、候选人产生中确定性和竞争性并存的张力、选举组织机构和选举监督机构的组织困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政治生活中的潜规则、不良的政治生态、异化的政商关系、官本位的政治文化以及脆弱的市民社会等因素,进一步助长了贿选的蔓延和持续。从根本上清除贿选乱象的战略路径,就是构建法治秩序,完善民主制度,建立完备的选举制度结构,切实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最终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预期效应。
唐皇凤梁玉柱
关键词:贿选政治制度政治生态民主政治建设
国家规划如何有效保护社会?——基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国家规划是国家提供社会保护的一种方式,与法律型治理、指令型治理不同。学术界分别从整体性知识、地方性知识以及价格信号作用三个角度对规划治理的有效性进行论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深受国家计划/规划这种管理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家计划在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国家规划。本文基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的分析,探讨国家规划如何有效促进社会保护。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过程中,国家规划面临着发展重心的选择,尤其是在后发国家追赶的背景下,身份机制能够主导权利机制。国家规划在社会保护中既需要保护社会免受市场机制的全面侵扰,也需要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以此增强国家财政能力和居民自我保障能力。国家规划目标的实现既要依赖科层制内部的高效协调,通过"放权"、"让利"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要通过约束、考核等保证政策的执行。国家规划保护社会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一系列相契合的制度安排。
梁玉柱
关键词:社会保护社会保险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