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沙

作品数:1 被引量:4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污染
  • 1篇污染事件

机构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刘朝顺
  • 1篇刘宁
  • 1篇周沙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2013—2015年上海市霾污染事件潜在源区贡献分析被引量:44
2017年
统计分析2013—2015年上海市每个月不同空气质量等级天数比重,根据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后向轨迹模型对3年内的12月份影响上海地区的污染气团进行了综合聚类分析和逐年聚类分析.在综合12次严重霾事件的后向轨迹基础上,结合上海实时公布的PM_(2.5)小时浓度资料,对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和浓度权重轨迹CWT(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重霾期间影响上海PM_(2.5)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及不同源区对PM_(2.5)质量浓度的贡献差异.结果显示,上海市3年期间12月份霾颗粒物外来源主要输送渠道为西北路径和北方路径,源自于西北方向的气团比重占总气团的50.4%,北方向的气团几乎都经过海洋后进入上海地区.影响上海地区PM_(2.5)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和山东地区,此外江西北部、浙江北部、河北南部及山西少部分地区也对重霾事件中的污染物颗粒有一定程度的贡献.
周沙刘宁刘朝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