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性病
  • 2篇病例
  • 1篇性病监测
  • 1篇性病监测点
  • 1篇生殖
  • 1篇生殖器
  • 1篇生殖器疱疹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疱疹
  • 1篇淋病
  • 1篇梅毒
  • 1篇基线
  • 1篇基线调查
  • 1篇基线调查分析
  • 1篇监测点
  • 1篇发病
  • 1篇发病率
  • 1篇病监测
  • 1篇病例报告

机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篇龚向东
  • 4篇岳晓丽
  • 2篇蒋宁
  • 1篇刘昆仑
  • 1篇李婧
  • 1篇喻荣彬
  • 1篇张岚
  • 1篇滕菲

传媒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我国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检测状况基线调查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了解全国性病监测点性病实验室检测基线情况,为提高监测点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专门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5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的疫情管理机构和监测点内所有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实验室的性病检测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5个监测点的疫情管理机构中,有93个(88.57%)开展了性病实验室检测;开展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氨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定性、定量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以及淋球菌培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的比例,分别为96.77%、74.19%、79.57%、58.06%、65.59%;监测点内共1048家医疗机构,开展上述检测的比例分别为74.52%、34.73%、39.98%、35.59%、42.94%;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医疗机构,开展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不同。结论监测点内医疗机构开展各种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较低,应加强监测点医疗机构性病检测能力建设。
龚向东岳晓丽滕菲蒋宁
关键词:性病监测点
我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评估结果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评估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的特性,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改进和完善现有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个人访谈收集监测系统资料,对病例报告系统的简明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敏感性、代表性、时效性、稳定性和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简明、灵活、易操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系统接受性较高。系统代表性、时效性好,病例报告系统敏感性达99.25%,但难以捕获到高危人群;稳定性较好,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监测经费不足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正确率和网络录入正确率分别为97.05%、96.22%和96.22%;梅毒诊断正确率为95.40%,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分期正确率分别为42.49%、77.46%和85.89%,存在较为严重的错误分类偏倚。结论中国性病病例报告系统简明、灵活,具有较好的可接受性、代表性和时效性,敏感性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病例报告信息质量与诊断正确率较高,但一期和二期梅毒分期正确率较低,影响梅毒发病率的分析,迫切需要加强梅毒诊断标准的培训,切实提高病例数据质量。
岳晓丽龚向东蒋宁张岚喻荣彬
2005年全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情况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了解全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情况,为性病疫情管理、漏报调查和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2005年2、5、8和11月全国31个省份的淋病与梅毒病例网络直报数据,计算以县(区)为单位的病例报告覆盖率。结果2、5、8、11月全国淋病病例报告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56.66%、66.33%、68.90%和68.27%,梅毒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42.61%、55.56%、59.46%和60.59%。经济发达或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的病例报告覆盖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经济落后或西部地区(如河北、山西、内蒙、陕西、甘肃、云南、贵州、青海和西藏等)的病例报告覆盖率较低,一般在50%以下。结论我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率总体上偏低,直接影响性病疫情的准确性,应进一步加强我国性病疫情报告的管理与督导工作,尤其应加强对经济落后及西部地区的支持。
岳晓丽龚向东刘昆仑
关键词:淋病梅毒病例报告
2010-2023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2025年
目的分析我国2010-2023年生殖器疱疹的流行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10-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殖器疱疹病例报告数据,应用Joinpoint 5.2.0软件进行流行趋势分析,以县(区)为单位应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10.2.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0-2023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由1.58/10万上升至2.00/10万,平均年变化百分比为0.90%,报告发病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37)。全局Moran's I值范围为0.36~0.51(均P<0.001),表明全国各县(区)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3年热点地区数量由144个增加到232个,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和湖南省,2010-2023年热点地区数量明显增多的省份为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由7个增加到57个。时空扫描分析发现,2010-2023年全国各县(区)共发现6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均P<0.05),主要分布于广东省(2011-2015年)、浙江省和福建省(2015-2019年)、重庆市和贵州省(2019-2023年)。结论2010-2023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热点地区与时空聚集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时空聚集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从东南沿海地区转变至西南地区。
陈泽伟梁诗晴岳晓丽岳晓丽李婧龚向东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发病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