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瑞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单孔
  • 4篇单孔胸腔镜
  • 4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4篇肺部
  • 3篇胸膜
  • 3篇胸膜粘连
  • 3篇漏气
  • 3篇肺漏气
  • 1篇大网膜
  • 1篇大学生
  • 1篇导向器
  • 1篇动脉
  • 1篇心肺运动
  • 1篇心肺运动试验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灌注
  • 1篇心肌灌注显像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不良事...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张瑞杰
  • 7篇付向宁
  • 7篇张霓
  • 3篇付圣灵
  • 1篇贾凌威
  • 1篇廖永德
  • 1篇张津铭
  • 1篇邓燕
  • 1篇刘春艳
  • 1篇舒涛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肺运动试验联合心肌灌注显像预测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2025年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心肌灌注显像(MPI)联合应用于重大非心脏手术术前预测高危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了61位接受重大非心脏手术的高危冠脉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CPET及MPI,观察他们在围术期MACE发生情况,包括新发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AMI)、狭窄冠脉的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脏骤停、心源性死亡。结果:在61位患者中,有25位患者术前行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至少有一支冠脉狭窄程度超过70%,36位患者冠脉的狭窄程度均不超过70%;而经CPET及心肌灌注显像评定为高风险的患者有5位[峰值摄氧量≥15~<20 mL·min^(-1)·kg^(-1)且MPI提示心肌轻度缺血,或峰值摄氧量<15 mL·min^(-1)·kg^(-1)],其余56位患者均为低风险。两项检查评估结果与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一致性(P>0.05)。术后仅有3位患者至少发生了一次MACE,1位患者在围术期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在术后接受了冠脉的血运重建,1位患者出现了充血性心力衰竭,1位患者出现了新发心律失常,没有死亡病例。其中高风险组中有1位患者被诊断为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2位低风险组患者在围术期分别出现了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情况。结论:心肺运动试验和心肌灌注显像用于重大非心脏手术前评估高危冠脉疾病患者的心功能,预测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是可行的。但由于样本量较小,该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探索。
郑树斌平伟王麒张瑞杰孙启航刘常宇吴晓伟张霓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非心脏手术
注射用A群链球菌胸膜粘连用于肺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82例
目的 探索注射用A群链球菌胸膜粘连在肺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的应用.方法 持续肺漏气患者82例,术后肺漏气Ⅰ级为52例,Ⅱ级为22例,Ⅲ级为8例.注射用A群链球菌3 KE+0.9%氯化钠注射液40mL+利多卡因10 mL,自...
张瑞杰蔡奕欣张霓付圣灵付向宁
关键词:胸膜粘连
全腔镜Ivor Lewis胸内吻合+大网膜袖套式包埋吻合口治疗食管癌
目的:全腔镜Ivor Lewis手术治疗中段及中下段食管癌,相对于颈部吻合的Mckeown术式具有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但吻合口瘘发生于胸内时较颈部更为危险.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大网膜包埋吻合口有助于减少吻合口瘘,但在腔镜...
付向宁徐沁孜张瑞杰高轶付圣灵蔡奕欣廖永德
一种精准定位导向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准定位导向器,包括导向器本体、万向支架和底板,导向器本体包括壳体、持针夹、陀螺仪和显示器,壳体正面设置有持针夹,壳体背面开设有安装槽,陀螺仪放置在安装槽内,显示器设置在壳体的上端,且陀螺仪与显示器电连...
王麒 旷婉张霓付向宁 平伟张瑞杰
沙培林和高糖在肺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沙培林和高糖胸膜粘连对肺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2年4月至2016年5月共122例病人,其中82例病人为沙培林组:术后肺漏气Ⅰ级为52例,Ⅱ级为22例,Ⅲ级为8例。以沙培林3ke+0. 9%生理盐水40mL+利多卡因10mL,自胸管注入胸腔。40例为50%高糖组:术后肺漏气Ⅰ级为24例,Ⅱ级为11例,Ⅲ级为5例。以50%高糖2支(40mL)+利多卡因10mL,自胸管注入胸腔。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沙培林组:显效56例(68. 3%),有效18例(22. 0%),无效6例(7. 3%),终止操作2例(2. 4%)。高糖组:显效18例(45. 0%),有效11例(27. 5%),无效10例(25. 0%),终止操作1例(2. 5%)。沙培林组疗效明显优于高糖组,P <0. 05,且两者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沙培林胸膜粘连应用于肺术后持续漏气的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要注意病例的选择和操作细节的处理,以保证其安全性。
张瑞杰张霓付向宁
关键词:胸膜粘连
小单孔胸腔镜预防性肺动脉阻断术的应用探索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索小单孔胸腔镜预防性肺动脉阻断术的可行性及效果,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19例小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中肺动脉出血的患者。按是否采用了预防性肺动脉阻断技术,分为阻断组和非阻断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中转为多孔或开放情况;肺动脉修补时间(自出血至修补完成);修补期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阻断组中转率开放为0,中转两孔率为18.2%,明显优于非阻断组(中转开放率为62.5%,中转两孔率12.5%,中转三孔率12.5%);阻断组的肺动脉修补时间及失血量[(10.1±3.2)min,(23.6±11.2)ml]均明显少于非阻断组[(18.3±5.5)min,(47.5±14.9)ml],P<0.05。而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预防性肺动脉阻断技术明显减少了单孔胸腔镜中转率、失血量、输血量,缩短了肺动脉修补的时间,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瑞杰张霓
关键词:肺动脉预防性胸腔镜阻断术单孔术后住院时间
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看医学生教育被引量:29
2011年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的举行得到众多高校支持,大赛提高了高校对临床教学的重视,在组织赛事、参赛中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累了教学经验,对推动全体医学生的技能操作、临床思维、团队合作、人文关怀等方面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邓燕张津铭刘春艳贾凌威张瑞杰舒涛
注射用A群链球菌胸膜粘连用于肺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82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索注射用A群链球菌胸膜粘连在肺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的应用.方法 持续肺漏气患者82例,术后肺漏气Ⅰ级为52例,Ⅱ级为22例,Ⅲ级为8例.注射用A群链球菌3 KE+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利多卡因10 mL,自胸管注入胸腔.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给药后1 d内引流管停止漏气32例(39.0%),〉1~3 d内停止排气30例(36.6%),注入两次后停止漏气18例(22.0%),给药2次效果仍不明显2例(2.4%),终止操作1例(1.2%).发热62例(75.6%);胸闷52例(63.4%);胸痛56例(68.3%);胸膜反应1例(1.2%).结论 注射用A群链球菌胸膜粘连治疗肺术后持续漏气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瑞杰蔡奕欣张霓付圣灵付向宁
关键词:胸膜粘连
肺部磨玻璃结节单孔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贝朗胶联合亚甲蓝定位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注射亚甲蓝联合贝朗胶行肺部磨玻璃结节(GGO)术前定位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0例GGO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引导下注射亚甲蓝联合贝朗胶定位,观察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定位,定位时间15~32 min,平均时间(20.1±4.7)min;气胸1例,血气胸1例,无咯血及胸膜反应等严重并发症。28例患者行楔形切除,自置入胸腔镜至取出楔形标本,共用时5~22 min,平均(20.0±4.5)min,2例患者因楔形标本无法确认肿瘤而直接行肺段切除术。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胸。结论该项操作简便快捷,并发症少,大大缩短了术中探查的时间、减少了切除范围过大、误切及中转开胸的概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瑞杰付向宁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
一种自制胸腔镜标本袋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自制标本袋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7月该院40例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方法组和新式方法组,各20例。常规方法组一次性使用医用无菌防护套1个,保留一侧约20 cm的长度,底部打结并内翻,用两把卵圆钳夹持袋口,置入胸腔内取出标本;新式方法组在常规方法组操作基础上,于袋口穿入一根引流管。术中标本均由自制标本袋取出。比较两组患者标本装入时间、一次性成功率、伤口愈合情况和近期预后。结果新式方法组无标本脱落,均一次性成功,常规方法组出现两次标本脱落(2/20),两组患者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式方法组标本装入时间平均(36.20±6.08)s,明显短于常规方法组的(57.95±6.59)s,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P<0.01)。所有标本袋均无破损,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和肿瘤种植,并且在1年内无胸腔内播散转移。结论自制胸腔镜取物标本袋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安全便捷,能够节省手术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许琳邢曼兮张瑞杰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引流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