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于
-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被引量:28
- 2019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燃料不断消耗及其使用过程所带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寻找新的绿色可再生替代能源迫在眉睫。燃料乙醇作为资源丰富、积炭少、可减排温室气体及使用方便的优良燃油品质改善剂及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内外关注并推广使用的绿色燃料。主要对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对燃料乙醇发展历程中各阶段乙醇生产的原料来源、工艺技术进行了论述,讨论了各代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代发展,第一代以玉米等糖质和淀粉质粮食作物为原料的乙醇发酵已经实现商业化生产,虽然工艺成熟,但存在粮食安全问题;第二代以农作物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为原料的乙醇生产目前已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其原料来源广泛,转化技术不断提高,最有发展前景;第三代以藻类等绿色植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正处于研发阶段,是未来发展的希望。在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发展过程论述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其主要技术瓶颈及发展趋势,旨在为燃料乙醇生产的产业化、经济化及可持续化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 曹运齐刘云云胡南江胡晓玮张瑶赵于吴蔼民
- 关键词: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植物纤维藻类
- 超临界流体Z型并联管组流动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并联管组是动力、化工、石油及能源工程中常用的重要部件,本文以Z型并联管组为研究对象,以常规φ25 mm圆管与六头内螺纹管作为模型支管,系统地研究超临界流体在Z型管中流动时,质量流速、压力、热负荷偏差、管型结构等复杂因素对其流动特性的影响机制,特别利用高温质量流量计对由热负荷偏差引起支管流体自补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对于传热设备中Z型并联管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赵于胡晓玮刘红杨刘云云毕勤成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流动特性
- 燃料乙醇发酵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20年
- 在分析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燃料乙醇原理基础上,重点对燃料乙醇转化过程的发酵工艺进行了论述。目前乙醇发酵工艺主要包括直接发酵、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共发酵和联合生物加工技术等,对这几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基因工程构建高效发酵菌种的联合生物加工技术将是未来高效发酵工艺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有效提高发酵菌株的底物代谢能力,获得高的乙醇产量提供重要参考。
- 郭振强张勇曹运齐刘云云赵于吴蔼民
- 关键词:燃料乙醇发酵工艺基因工程
- 基于射线法超临界流体在拟临界点处热物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压力p=22~25 MPa,管内质量流速G=1 000~1 500 kg/(m2.s),流体温度t=200~420℃参数范围内,利用放射源(Cs-137)释放出的单束伽马射线采用动态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管内超临界流体物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射线本身灵敏度较高的特性,得出了环境温度、试验段与放射源距离两个特征参数对流体射线计数率(Count Rate)的影响,前者在较小的变化范围内对计数率影响不大,而距离也反映出了能量衰减也按负指数规律变化。23 MPa时质量流速为1 000、1 500 kg/(m2.s)的两条曲线计数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十分相似,数值与理论吻合度较好,23与25 MPa下的测量结果表明,压力对于伽马射线测量结果影响不大。
- 赵于毕勤成胡日查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计数率
- 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及含气率特性实验研究
- 2019年
- 为探究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和含气率特性,采用可视化方法对直径为4.35mm圆形小通道内气-液垂直上升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气相表观速度0.01~20m/s,液相表观速度0.15~1m/s.得到垂直上升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有: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分析了圆形小通道内流型在不同流动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含气率随流型和单相表观速的变化规律,将实验得到的86组数据与Nicklin的漂移通量关联式预测值对比,发现该关联式不能准确预测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含气率.
- 刘红杨张勇赵于胡晓玮刘云云袁越锦
- 关键词:流动特性两相流流型含气率
- 蒸发液滴内部Marangoni对流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固着液滴蒸发过程中的Marangoni对流特性对相际传热传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蒸发液滴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液滴蒸发过程仿真计算模型,对蒸发液滴内部Marangoni流动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探究了不同接触角及不同基板温度下,液滴内部流动的变化特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基板温度对Marangoni对流有显著的影响,基板温度越高,液滴内部流动速度越大,Marangoni对流越强;液滴内部对流达到稳态后,在液滴内部区域,中心速度较大,边缘速度较小,右半部分形成顺时针的涡流,左半部分形成逆时针的涡流;基板温度相同时,接触角的增大提高了液滴内部的流动速度.
- 胡晓玮蒋鹤清段淑娜王晔春赵于袁越锦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应用伽马射线对垂直上升管内环状流液膜及扰动波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单束伽马射线与高速摄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无干扰动态测量技术对垂直上升管内环状流液膜及扰动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液相折算流速不变时,随着气相折算流速的增高,管壁液膜厚度逐渐减小。当扰动波在管中剧烈变化时,射线计数率较低,反映出液相成分较多,结合环状流扰动波的特性,还研究得出了在流体温度变化范围较小时,温度的改变对计数率影响不大的结论。
- 赵于毕勤成吕海财胡日查
- 关键词:伽马射线环状流液膜
- T型受限微通道内液滴生成特性数值模拟
- 2023年
- 为给控制液滴均匀高频的生成提供参考,针对受限微通道内液滴的生成,考虑流体物性和流动条件的影响,进行了T型受限微通道内液滴生成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液滴生成过程仿真模型,采用相场法探究了毛细数、两相流量比、黏度比以及壁面润湿性对液滴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连续相黏度为0.01 Pa·s,分散相速度和黏度分别为0.005 m/s和0.001 Pa·s,连续相毛细数从0.001 5增大到0.007 5时,无量纲液滴长度从2.8幂指数减小到1.5,无量纲液柱长度从2.6线性增大到7.6,液滴生成频率从每秒30个幂指数增大到52个;当连续相黏度为0.01 Pa·s,分散相黏度为0.001 Pa·s,流量比从0.1增大到0.9时,无量纲液滴长度从1.05线性增大到2.55,无量纲液柱长度从6.49幂指数减小到2.51,液滴生成频率从每秒170个幂指数减小到65个;当连续相速度为0.01 m/s,分散相速度为0.005 m/s,黏度比从0.025增大到0.5时,无量纲液滴长度从1.72函数式增大到2.1,无量纲液柱长度从3.11函数式增大到3.9,液滴生成频率从每秒31个函数式减小到24个;壁面润湿性会影响液滴的形态,但并无明显的函数关系;流体物性和流动条件对液滴的生成具有显著影响。
- 袁越锦曹晓鸽赵于何永清徐英英
- 关键词:两相流相场法液滴数值模拟
- 亚临界与近临界压力下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体摩擦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 2015年
- 以超临界600mW直流锅炉水冷壁管内气-液两相流体为研究对象,试验段尺寸为25×4 000mm,材质为1Cr18Ni9Ti.在压力为11~21MPa,质量流速为600~1 200kg·m^-2s^-1,干度为0~1的工况范围内,研究了工质压力、质量流速及质量含气率等参数对单相及气-液两相流体摩擦阻力的影响.在本文所获得的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拟合出可用于工程实际中计算水冷壁管内气-液两相流体摩擦阻力的关系式.
- 赵于毕勤成吕海财
- 关键词:水冷壁
- 含沙水双吸泵的结构改进与流场分析
- 2019年
- 针对双吸泵输送含沙水介质时,存在叶片磨损严重,叶轮口环附近泥沙聚集,泵效率低下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增强叶片材料耐磨性能;而本文提出了减小双吸泵叶片安放角并在叶轮盖板外侧开楔形槽的新型改进方案,并使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改进前后的双吸泵内固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叶轮入口附近低压区减小,增强了叶轮的抗蚀性能;叶轮流场得到改善,叶片压力面附近漩涡消失,效率提高约1.5%.减小叶片安放角可以有效降低叶片压力面进口和吸力面出口的沙粒浓度,改善叶片表面的泥沙磨损;采用楔形槽能够提高叶轮口环附近流体速度,增强水流对泥沙的携带能力,大幅度减小口环附近的沙粒体积分数,泥沙聚集减少,减缓了叶轮口环的磨损.
- 曹博涛袁越锦马琛昭赵乾坤赵于
- 关键词:双吸泵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