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发病
  • 2篇新发病例
  • 2篇麻风
  • 2篇麻风病
  • 2篇发病
  • 2篇病例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疫情
  • 1篇疫情调查
  • 1篇人狂犬病
  • 1篇人畜
  • 1篇人畜共患
  • 1篇人畜共患病

机构

  • 6篇汉中市疾病预...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作者

  • 6篇丁全明
  • 2篇卢美璇
  • 2篇安银翠
  • 2篇李家兴
  • 2篇夏小乐
  • 1篇魏建军
  • 1篇石一
  • 1篇高洁
  • 1篇刘东立
  • 1篇王小军
  • 1篇马琳
  • 1篇张铮
  • 1篇陈雅丽
  • 1篇张久丁
  • 1篇杜玉梅

传媒

  • 2篇疾病监测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09-2011年汉中市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汉中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和相关行为变化信息,为艾滋病性病综合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汉中市劳教所2009-2011年监测期内的吸毒者的调查问卷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哨点监测吸毒人群每年400人,共计1 200人。2009-2011年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3%(1/400),0和0;HC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3%(145/400),38.3%(153/400)和33.8%(135/400);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6/400),3.8%(15/400)和2.0%(8/400)。2009-2011年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8.0%(352/400)、97.3%(389/400)、92.0%(368/400)。最近一年内与商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5.5%(62/400)、62.3%(249/400)、58.0%(232/400),从未使用安全套者分别占3.8%(15/400)、0.5%(2/400)、1.5%(6/400),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占2.5%(10/400)、27.8%(111/400)、18.3%(73/400)。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分别占11.8%(47/400),95.3%(381/400),67.8%(271/400)。结论该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预防比例较低。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和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
杜玉梅丁全明
关键词:HIV吸毒者高危行为免疫学
2022年陕西省一起霍乱疫情调查及全基组溯源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对2022年陕西省城固县1起霍乱疫情调查溯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现场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收集当地气温及降水资料。采集病例、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样本,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水体、水产品样本,进行霍乱弧菌核酸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和质谱鉴定,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药物敏感试验指南进行药敏试验,提取菌株DNA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利用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测序拼接数据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预测,与既往分离的霍乱弧菌、pubMLST下载的国内外霍乱弧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cgMLST)及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gSNP)。结果本起疫情从1例霍乱病例和1例带菌者中各分离到1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携带ctxAB毒力基因,对磺胺类、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药物均敏感,而对氯霉素、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有抗药性;cgMLST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为大流行菌克隆株序列型(ST)69型,与陕西省既往霍乱菌株无关联。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病例共106人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水体样本96份,鱼类样本35份,环境样本7份,畜禽粪便样本7份。经霍乱弧菌核酸检测阳性2份,分别为文川河某处采集的鱼类样本2份中检出霍乱弧菌hlyA、O139群基因核酸阳性,ctxAB毒力基因阴性。结论本起疫情为霍乱弧菌O139群引起的散发疫情,其病原为国内的大流行菌株,感染来源可能与水产品污染有关,高温、干旱等因素是霍乱发生的原因之一。
刘东立陈雅丽张振才丁全明张铮李斌白洋马琳石一
关键词:霍乱弧菌
2018年汉中市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汉中市2018年22 835例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特征,为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狂犬病暴露者按三间分布、致伤动物、暴露及处置等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暴露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7月和8月是高峰期;暴露发生地区差异较大,人口密集的县区暴露率较高;男女性别暴露比为1.05∶1;暴露比例以0~岁组最多,占22.79%;职业以农民最多,占43.21%;伤人动物以家养犬为主,占65.85%;Ⅲ级暴露最多,占69.71%;暴露部位以上肢和下肢最多,分别占47.13%和47.01%;暴露者均接种了人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者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31.00%,72.85%的暴露者能够在暴露后12 h内到犬伤门诊接受规范处置。结论汉中市狂犬病疫情形势比较严峻,应积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疾病危害。
丁全明安银翠马辛瑶魏建军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人畜共患病
2010-2015年陕西省汉中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2010-2015年陕西省汉中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汉中市2010-2015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汉中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3 082例,年均发病率为111.94/10万,重症246例,重症率为1.07%,死亡10例,病死率为0.04%。发病以4-7月为主,平川县年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山区县(χ~2=234.09,P<0.0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31.05,P<0.05),0~5岁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1~3岁组散居儿童(χ~2=474.91,P<0.05)。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逐年下降,但仍是引起重症(74.32%)的主要病原体,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逐年增加(χ~2=197.80,P<0.05)。结论汉中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应针对这些特征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和提倡EV71灭活疫苗的使用,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丁全明安银翠马辛瑶王小军张久丁武敏讷高洁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监测肠道病毒71型
2008—2018年汉中市新发麻风病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2008-2018年陕西省汉中市麻风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8年汉中市麻风病疫情资料,描述和比较发现率、患病率、性别比与多菌型构成比、延迟期、畸残比等统计指标。结果2008-2018年汉中市新发现麻风病人82例、年平均发现率0.2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宁强县、勉县、洋县、城固县和西乡县,占全市新发病例总数的76.83%,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占90.24%,各年度男性均多于女性,男女性之比波动在1.5∶1~4.0∶1,平均为2.7∶1,年龄分布在17~72岁,平均年龄(46.85±12.86)岁;多菌型(MB)所占比例平均为89.02%,各年度多菌型构成比均在70%以上。结论汉中市麻风病处于低流行水平,地域分布不均衡,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中年男性高发;MB构成比高、传染性强;应加强麻风病的早期发现工作。
李家兴夏小乐蔺兆星卢美璇丁全明
关键词:麻风病新发病例
汉中市2008~2018年新发麻风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汉中市2008~2018年麻风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汉中市2008~2018年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汉中市2008~2018年新发现麻风病人82例...
李家兴夏小乐蔺兆星卢美璇丁全明
关键词:麻风病新发病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