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红燕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基于GIS
  • 1篇信息量模型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地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敏感性
  • 1篇内插
  • 1篇喀斯特地区
  • 1篇空间内插
  • 1篇滑坡
  • 1篇PM
  • 1篇PM2.5
  • 1篇GIS

机构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2篇李松
  • 2篇万红燕
  • 2篇李恋
  • 1篇罗绪强
  • 1篇陈起伟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中国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中国PM2.5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2月25日上午9时和3月23日9时来自国家环保部的PM2.5时均浓度值,以GIS为平台利用双三次B样条方法,以中国陆疆国界为内插区域,模拟两个时相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国和美国PM2.5浓度标准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荒漠化、降水、风速和经济增长水平对PM2.5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模拟结果表明,京、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是中国PM2.5污染严重的区域,珠三角是另一个污染较严重的区域,西藏、新疆和贵州等西部省区是中国PM2.5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的区域。[结论]我国各地区PM2.5浓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李松罗绪强李恋万红燕
关键词:PM2.5空间内插影响因素GIS
基于GIS的岩溶地区滑坡敏感性评价——以贵州织金县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滑坡是喀斯特山区主要的灾害类型。以贵州省织金县为研究区,结合遥感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综合滑坡编目数据,分析织金县的滑坡发生机制,并基于信息论的滑坡信息量模型分析方法,选取主要滑坡因子,包括坡度、坡向、相对高差、地形湿度指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地质地层和公路,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滑坡空间预测的信息量模型,利用GIS对单因子滑坡信息量进行计算,再求得各因子的综合信息量并进行风险分级。结果表明,织金县相对稳定区为2 779.0 km2,高风险区共有42处,中风险区共有36处,低风险区共有67处。滑坡与地形的相对高差明显相关,植被也是滑坡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区域的发展和规划都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李松陈起伟万红燕李恋
关键词:滑坡敏感性信息量模型喀斯特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