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荣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权威的构成:乡村治理秩序的古与今被引量:11
- 2015年
- 在以族权、绅权、政权为核心的传统乡村治理秩序瓦解之后,如何围绕新的权威要素重建秩序,这是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难题。本文尝试梳理传统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期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秩序的变迁路径,呈现政权、族权、绅权、财权、强权、民权等要素此消彼长的历史图景;据此认为,要重建一套稳定合理的乡村治理秩序,不用依据某种理论或设计来切割现实,而必须考察传统在转型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正视各权威要素在社会结构与人心秩序中的现实权重,以"规则"与"德行"为基础整合之。
- 潘建雷李海荣王晓娜
- 关键词:社会转型乡村
- 深度分工条件下的社会团结如何实现——论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主旨被引量:4
- 2013年
- 涂尔干的思想是19世纪晚期资本扩张、政权动荡与道德乏力的总体危机下的产物。《社会分工论》则是涂尔干社会重建方案的"草图"。通过社会史的考察,涂尔干提出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经验性统一"乃是社会团结的普遍形式的观点,据此反证市民社会的过度功利主义与失范分工是一种"病态"。进而,现代个人与抽象社会融合的可能性必须以"经验有效"的价值理念为基础,即职业伦理、公民道德与人性宗教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现代社会科学配置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基础,唯此才能避免自由任意的市民风气与强制约束的社会结构。
- 潘建雷李海荣
- 关键词:劳动分工道德失范涂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