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旺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肺癌
  • 2篇剂量学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肺炎
  • 2篇肺癌患者
  • 2篇肺炎
  • 2篇癌患者
  • 2篇CRT
  • 1篇云计算
  • 1篇适形
  • 1篇适形放疗
  • 1篇球头
  • 1篇球头销
  • 1篇转移瘤
  • 1篇晚期
  • 1篇万向节
  • 1篇尾板
  • 1篇脑转移
  • 1篇脑转移瘤
  • 1篇局部病灶

机构

  • 6篇秦皇岛市第一...
  • 4篇燕山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李金旺
  • 5篇张彦秋
  • 5篇付占昭
  • 5篇毛羽
  • 4篇顾涛
  • 3篇杨振
  • 2篇张子健
  • 2篇李秀梅
  • 1篇徐淑凤
  • 1篇梁华刚
  • 1篇杨森
  • 1篇董立新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RT+ARC技术在局部晚期肺癌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CRT+ARC技术在局部晚期肺癌中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在我院放疗科放疗的100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实验组制定CRT+ARC计划,对照组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CRT+IMRT)计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标准评估患者的近期疗效,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adiaton therapy ognization group,RTOG)标准明确放疗主要副反应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542, P =0.461)。实验组肺炎发生率为22%,对照组肺炎发生率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50, P =0.617)。结论CRT+ARC技术在局部晚期肺癌临床应用中,与CRT+IMRT相比,近期疗效和主要的副反应放射性肺炎都没有统计学差异。
张彦秋韩阿蒙李金旺顾涛付占昭毛羽张子健杨振
关键词:肺癌放射性肺炎
瓦里安Eclipse计划系统中基于云计算的ARC技术的剂量计算时间的探讨
2018年
目的探讨如何缩短基于云计算的ARC技术的剂量计算时间。方法随机选择15例鼻咽癌患者,计划方式选择ARC技术,射野选择四个弧度,计算网格大小选择2.5 mm。对于每一例患者剂量计算时,先选择调用带有Eclipse的2台工作站,记录剂量计算时间,再分别选择调用4,5,6,7,8台工作站,并记录剂量计算时间。结果剂量计算选择调用6台工作站时计算时间最短,选择7台工作站和8台工作站计算时间不但没有缩短,反而略有增加。选择调用6台工作站比2台工作站计算时间平均缩短约19′06″。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6台工作站与2,4,5,7,8台工作站相比较,Z=-4.667,-2.634,-1.348,-0.415,-1.390,P=0.000,0.008,0.178,0.678,0.165。结论调用6台工作站时所用的计算时间短于2台和4台,具有统计学差异;调用6台工作站时所用的计算时间短于5、7和8台,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局域网中增加一定数量用于计算调用的工作站,能够一定程度的缩短剂量计算的时间,提高肿瘤放疗计划设计的效率。
韩阿蒙张彦秋李金旺李秀梅顾涛付占昭毛羽梁华刚
关键词:云计算
一种多角度调节护理病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角度调节护理病床,包括床头支撑板、床底板、床尾板和床板,所述床底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床头支撑板,床底板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床尾板,所述床底板的顶部中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柱,球头销安装在球头座中形...
李金旺
文献传递
CRT+ARC技术在肺癌“T”形靶区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CRT)+容积旋转调强(ARC)在肺癌"T"形靶区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使用瓦里安计划系统(Eclipse 10.0)对随机选取的15例已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FF-IMRT)治疗的肺癌"T"形靶区的患者,采用CRT和ARC设计CRT+ARC计划,采用CRT和FF-IMRT设计CRT+IMRT计划。在满足相同处方剂量要求的情况下,评价和比较两种治疗计划中计划靶区(PTV)的最小剂量(D_(min))、最大剂量(D_(max))、中位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量(正常肺的V_5、V_(10)、V_(13)、V_(20)、V_(30)和平均剂量,脊髓D_(max),心脏V_(20)、V_(30)、V_(40)、V_(45)和平均剂量,食管V50、D_(max)),并比较两种治疗计划正常组织B-P受量和总机器跳数。结果:(1)PTV剂量学指标。CRT+ARC计划与CRT+IMRT计划相比,靶区中位值和V107略有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3),其它剂量学指标(PTV的D_(min)、D_(max)、CI、HI)均无统计学意义。(2)危及器官受量。CRT+ARC计划与CRT+IMRT计划相比,脊髓D_(max)有所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正常肺的V13有所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肺的V_5、V_(10)、V_(20)、V_(30)和平均剂量有所降低,且V_(20)、V_(30)和平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0、0.006);其它危及器官受量,食管V50和D_(max),心脏V_(20)、V_(30)、V_(40)、V_(45)和平均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组织B-P受量。CRT+ARC计划与CRT+IMRT计划相比,V10略有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V_(15)、V_(20)、V_(25)和V_(30)有所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1);其它剂量学指标(V_5、V_(35)、V_(40)、V_(45)和V_(50))无统计学意义。(4)机器跳数。CRT+ARC计划和CRT+IMRT计划单次计划中各射野机器跳数累加之和分别为460±59、1 561±18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具有"T"形(或"Y"形)靶区的肺癌患者,CRT+ARC计划比CRT+IMRT计划,在靶�
张彦秋韩阿蒙李金旺李秀梅顾涛付占昭毛羽徐淑凤
关键词:肺癌适形放疗剂量学
脑转移瘤局部病灶加量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海马体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在脑转移瘤放射治疗中,对海马体的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本研究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在脑转移瘤局部病灶加量对海马体保护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3-12-01-2015-1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放疗科治疗的15例脑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两种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约束条件相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使用2个全弧,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ff-IMRT)计划使用9个共面射野。在处方剂量要求相同情况下,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海马体的剂量学参数、机器跳数差异。结果靶区剂量学参数中,VMAT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umor volume,PTV)适形指数(0.82±0.07)好于ff-IMRT计划(0.78±0.08),t=2.457,P=0.028;对于海马体,左侧海马体最大值两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5,P=0.260;VMAT计划的左侧海马体平均值为(1 186.43±1 358.29)cGy,右侧海马体最大值为(1 209.14±498.22)cGy,右侧海马体平均值为(738.16±422.70)cGy,双侧海马体最大值为(2 037.12±1 771.21)cGy,双侧海马体平均值为(940.68±765.00)cGy,低于ff-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正常组织(全身减计划靶体积,即B-P),VMAT计划的V5(36.69±15.39)%,V15(18.61±9.87)%,V20(13.09±7.45)%小于ff-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正常组织指标无差异;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426±74)显著低于ff-IMRT计划(1 122±317),t=-8.446,P<0.001。结论 VMAT在脑转移瘤局部病灶加量与ff-IMRT相比,明显的减少了海马体的受量和机器跳数,靶区适形度较好,并部分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低剂量区受量,具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
杨森张彦秋毛羽付占昭董立新李金旺杨振
关键词:脑转移瘤剂量学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探讨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6年10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初次接受VMAT治疗的肺癌患者,共计40例。比较发生RP和未发生R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物理参数,随访时间大于10个月,根据影像学检查及RTOG标准明确RP,探讨上述因素与大于或等于2级RP的关系。结果:发生2级及以上RP患者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手术、肿瘤位置、是否吸烟、是否化疗及放疗前有无阻塞性肺炎症等临床因素与RP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V_5、V_10、V_13、V_15、V_20、V_25、V_30、V_35、V_40、平均剂量(D_(mean))、处方剂量(D_p)和PTV体积大小等物理因素中,V_5、V_10、V_13、V_15与RP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23,0.012,0.004),其余物理因素与RP发生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中只有V_5与RP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OR=29.571)。结论:肺癌患者进行VMAT放射治疗时,V_5与RP的发生显著相关。肺癌患者放射治疗选择ARC治疗方式时,应严格限制低剂量受照体积V_5、V_10、V_13、V_15,尤其是V_5,使RP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张彦秋韩阿蒙李金旺顾涛付占昭毛羽张子健杨振
关键词:肺癌放射性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