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
- 作品数:11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无需气象参数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度比较与分析
- 加权平均温度是GNSS天顶湿延迟转换为大气水汽的关键参数,本文探讨在没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情况下获取测站加权平均温度的方法。利用中国大陆地区87个探空测站数据验证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并将其划为不同气候分区进行统计分析。实...
- 杨飞郭际明赵胤植许毅
- 关键词:加权平均温度GGOSATMOSPHERE
- 基于二维形变场的地基SAR精度验证与分析被引量:18
- 2019年
- 地基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可实现高精度的小区域性连续形变监测。为研究其形变探测能力与精度,建立了一套精度验证平台和系统。在楼顶布设不同位置分布的角反射器,并采用步进平台控制角反射器模拟不同数值形变,形变角反射器与稳定点及楼顶表面构成小区域二维形变场,利用IBIS-L(image by interferometric system-landslides)系统完成形变监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角反射器发生毫米级形变时,地基干涉雷达IBIS-L系统形变探测平均精度为0.27 mm,而角反射器发生亚毫米级形变时,其形变探测平均精度为0.11 mm;该系统可以实现小区域性的亚毫米级形变探测,对于缓慢微小变化,其具有更好的形变探测能力与可靠性。
- 周吕郭际明郭际明章迪章迪陈明
- 关键词:角反射器
- 无需气象参数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度比较与分析
- 加权平均温度是GNSS天顶湿延迟转换为大气水汽的关键参数,本文探讨在没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情况下获取测站加权平均温度的方法。利用中国大陆地区87个探空测站数据验证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并将其划为不同气候分区进行统计分析。实...
- 杨飞郭际明赵胤植许毅
- 关键词:加权平均温度
-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超高层建筑物动态监测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以在建的武汉绿地中心为研究对象,建立一套超高层建筑物动态特性监测与分析技术方法。采用该方法获取监测时段内建筑物动态位移时间序列、振幅以及显著性频率等动态特性信息,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楼顶位移与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楼顶、楼高400 m以及楼高300 m处监测方向的水平位移最大振幅分别为5.12 mm、4.22 mm和3.11 mm,且标准差均为亚mm级;该建筑物固有频率为0.2002 Hz,由于同时受施工震动、温度等影响,导致该大楼还受其他频率影响较明显,如楼顶处监测方向位移时间序列仍受频率0.3082/8.0339 Hz影响较显著;楼顶位移与温度变化时间序列的灰色关联度接近1,表明楼顶位移与温度变化存在较大关系。
- 周吕马俊文学霖杨飞章迪劳建雄
- 关键词:地基雷达超高层建筑物动态监测
- 基于多普勒测速的GPS单历元动态定位算法被引量:10
- 2018年
- 在传统的GPS单历元动态定位参数估计中,由于先验约束信息较少,模糊度求解和定位性能往往较低。据此,研究了多普勒测速在GPS单历元动态定位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附有GPS多普勒测速信息约束的坐标更新方法,即利用移动载体先验坐标和多普勒测速信息预测当前历元坐标。考虑到该方法进行坐标更新的精度较高和传统单点定位坐标更新的稳健性较强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单历元整周模糊度参数求解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定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相对于传统的无速度信息坐标约束的GPS单历元动态定位算法,其模糊度浮点解精度、模糊度固定率和平均定位精度均有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观测卫星数较少、卫星几何结构较差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 李昕郭际明章迪杨飞
- 关键词:单历元
- 基于BDS的国土监察实时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
- 2019年
- 从国土监察现状出发,分析了传统监察手段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BDS的国土监察实时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将服务器、数据采集App与网络端相结合,实现了国土监察信息的室内外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快速、准确地监控国土资源违法问题,提高了国土监察效率。
- 周涛李江卫郭际明王威杨飞
- 关键词:网络服务
- 快速网格路径算法在对流层层析中的应用
- 2016年
- 在GNSS对流层层析应用中,常规的网格辐射路径算法是利用空间平面与空间直线求截距。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求解算法,用于计算网格辐射路径,构造层析系数矩阵。结果表明,快速求解方法与常规方法解算精度相当,当射线条数大于500时,计算效率明显提高。
- 杨飞郭际明史俊波
- 关键词:系数矩阵
- 微变形雷达系统超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被引量:14
- 2018年
- 对超高层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掌握其形变规律,是建筑物安全施工与运营的重要保障。微变形雷达系统集成SFCW技术与干涉测量技术,可实现监测目标的连续变形监测。本文利用IBIS-S系统对国内某超高层建筑物进行连续变形监测,并结合时序InSAR技术提取监测过程中该大楼的形变信息。试验结果表明,在监测时段内楼顶处的最大形变摆幅为4.96 mm,且精度达亚毫米级;微变形雷达系统可实现超高层建筑物的高精度连续动态变形监测与分析,但监测精度会随监测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 周吕文学霖杨飞覃正固张云杰
- 关键词:雷达系统超高层建筑物
- 基于MTInSAR分析的廊坊市地面沉降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基于MTInSAR技术,利用ASAR影像研究廊坊市地面沉降时空特征。研究表明,廊坊市不均匀地面沉降明显,沉降速率范围为-75.7~1.2 mm/a,探测到的最大沉降速率位于南尖塔镇沉降区;研究区域95.1%监测目标点的标准差小于5 mm/a,沉降结果的标准差为2.69 mm/a;地面沉降以南尖塔镇为中心有逐渐向四周扩展的趋势,且向市区北部与西部扩展的范围与趋势更为严重;沉降漏斗与工业区、城市建设区之间的位置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
- 周吕文学霖杨飞黄长军马俊
- 关键词:地面沉降
- 基于小基线集时序干涉雷达分析武汉中心城区地表沉降时空特征被引量:6
- 2021年
- 利用2015—2016年期间获取的15景Sentinel-1A TOPS SAR影像,采用小基线集时序干涉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分析方法,研究了武汉中心城区的地表沉降特征,分析并建立了该地区地表沉降与城市建设、降雨量和长江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关系。采用32个水准点数据验证了基于Sentinel-1A反演的地表沉降结果,精度为5.82 mm/a。研究区域内不均沉降明显,其地表沉降速率范围为-81.5~18.2 mm/a,且探测到的最大沉降速率位于后湖地区;地表沉降时间序列呈伴随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非线性沉降。地表沉降与影响因子的对比分析表明,沉降漏斗与工程建设施工区位置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地表沉降中的季节性变化与水位变化和降雨量有关;研究区域地表沉降主要由人为活动、土层压缩性以及地下水过度开采等造成。研究结果给出了武汉中心城区地表沉降时空特征和地表沉降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 周吕鲁金金文学霖章迪王成杨飞
- 关键词:地表沉降水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