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云

作品数:20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资本论
  • 6篇《资本论》
  • 3篇生产力
  • 3篇丝绸之路
  • 3篇明清
  • 3篇古道
  • 3篇茶马古道
  • 3篇产力
  • 3篇一带一路
  • 2篇政治经济
  • 2篇政治经济学
  • 2篇中国式现代化
  • 2篇陕商
  • 2篇商道
  • 2篇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2篇乡村
  • 2篇小康
  • 2篇小康社会
  • 2篇马克思主义政...

机构

  • 18篇陕西省社会科...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社...

作者

  • 18篇刘立云
  • 6篇孔祥利
  • 1篇刘立云
  • 1篇保罗

传媒

  • 5篇西藏研究
  • 5篇《资本论》研...
  • 1篇经济纵横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财经(天...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 1篇经济理论与政...
  • 1篇西安财经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资本论》与陕西乡村振兴的内涵式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范式。马克思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体现于《资本论》第二卷"扩大再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三卷"地租理论",迄今为止都是实践检验过的科学原理。植根于乡村振兴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土壤,深化内涵式发展研究,解决农村、农业与农民的问题,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努力的方向。
刘立云
关键词:《资本论》内涵式发展
基于《资本论》视阈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阐释与当代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源自"两个大局"历史交汇的时代背景,以及新冠疫情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不确定性加剧的现实。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为我们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深刻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机理提供了学理支撑。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资本论》对企业"脱虚向实"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收益公共分享、生产要素市场配置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为实现国民经济的供给与需求、数量与结构、短期与长期的动态均衡发展,畅通优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循环,提供了现实启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当代价值。
刘立云孔祥利
关键词:《资本论》
《资本论》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2021年
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为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后的相对贫困问题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随着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解决,稳定脱贫、防范返贫和解决全面小康社会后的相对贫困问题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从马克思对相对贫困的观点出发,结合我国反贫困实践需求,在梳理扶贫理论探索、实践历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路径,为今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供思路借鉴。
刘立云
关键词:《资本论》全面小康社会相对贫困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2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一连用到九个“学习马克思”,其中之一就是“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对当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马克思文化思想非常丰富,分别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标志其形成,《资本论》《人类学笔记》标志其完善。作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百年大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自信的历史浸润,蕴涵深厚的东方智慧,“以人为本”的和合思想更是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遥相呼应。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在当代中国依旧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彰显出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深刻意义。
刘立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
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蕴涵的三重逻辑考察被引量:6
2021年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蕴涵着深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就其历史逻辑而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源自“两个大局”历史交汇的时代背景;就其理论逻辑而言,可以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政治经济学视角阐释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机理;就其实践逻辑而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具有重要战略价值,通过加快构建国内循环体系与国外循环体系,可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竞争力,体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创新方案。
刘立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穿越时空:西藏“一带一路”建设的联合跨域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西藏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关键经往地带及区域文明中心。明清时期,陕川藏贸易的延续,对当前西藏"依托内地(陕川)"参与西北、西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深远历史镜鉴意义与重大启示。通过深入分析西藏"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与劣势,积极主张实施立体道路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综合现代物流发展的多元整合、传统特色贸易产业的培育创新可以加强西藏与陕、川等省(区)际间的交通、物流、产业各方面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经济发展格局的建设,以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为主体,形成兼收并蓄的文化开放格局,推进西藏"一带一路"建设。
刘立云
明清陕藏商道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茶马古道包括陕甘、康藏、滇越3条,前两条均是陕西商帮最先走出。陕甘茶马古道与通往西域、西亚、中亚的西北丝绸之路相联;康藏、滇越茶马古道与经缅印直通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接轨,茶马古道整体即可视为西北、南方丝绸之路的纽带。历史上,陕西长安就处于茶马古道的要冲,又是唐蕃古道的起点。明清时期,陕藏商道延续了自古以来线路变化的轨迹,覆盖茶马古道康藏线大部,涉及陕、川、藏三省。陕商借由此道,输茶等物资于西藏,突破地域区隔与语言差异的藩篱;历经茶马互市、官方朝贡、粮台驿站至民间商贸的贸易政策演变,最先助推了至少2000年前中国西南一支庞大物流体系的形成,对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既是对"一带一路"的交叠拓展,亦是用当代眼光对过去史实的重新发掘与借鉴;遥遥呼应丝绸之路的"特殊性和互联性",以便更好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规律性。
刘立云
关键词:明清
道与路:明清时期甘陕川藏商道对丝绸之路的贡献研究
本文系依据“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主题之“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展开研究.茶马古道包括陕甘、康藏、滇越3条,前两条均是陕西商帮最先走出.陕甘茶马古道与通往西域、西亚、中亚的西北丝绸之路相联;康藏、滇越茶马古道与经缅...
刘立云
关键词:明清时期茶马古道丝绸之路
《资本论》、中国共产党人、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
2022年
随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以解决,在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显得更加迫切。共同富裕不同于西方的福利社会,是涉及理论指导、实践主体、道路选择的系统工程,分别指向马克思《资本论》、中国共产党人、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归因。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对雇佣劳动与资本及三大社会形态的批判性解读,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困产生的社会根源与实质,揭示出财富创造能力的跃升和以工人阶级为中心的经济利益体系构建的必然趋势,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百年奋斗历程,体现出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三个阶段的实践探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精髓,彰显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效率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产力的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着经济体制保障,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将实质性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孔祥利孔祥利
关键词:共同富裕《资本论》中国共产党市场经济
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内涵的方法论意义
2023年
文章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坚持”之一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与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从“以资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提炼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民本思想,并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比较,寻找二者方法、观点、立场上内在契合关联的学理贯通性和思想延续性,说明马克思主义勾勒的未来社会维护人民利益、实现共同富裕、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宏观制度构想的科学性。从而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道路多样性观点的中国实践的内涵特质与本质要求。
刘立云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方法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