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
- 作品数:64 被引量:182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叙永县落卜硫铁矿矿山土壤环境治理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川南地区广泛分布无序开采的硫铁矿矿山,早期开采方式导致土壤酸化、重金属含量高等环境问题出现,2012年政府集中治理连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问题。研究了落卜硫铁矿矿区的土壤使用石灰和零散坡耕地整治对土壤酸化、重金属钝化修复效果。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测试、对比综合评价等方法证明,向土壤中投放石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酸化。在治理区76.6%土壤p H由酸性变为中性或者弱碱性土壤;石灰和零散坡耕地整治区土壤重金属As、Hg、Pb、Zn等含量下降率达50.0%~93.8%不等,但对Cd、Cu、Ni修复效果有限。
- 孙东张志鹏周亚萍曹楠曹楠
- 关键词:土壤环境
- 绿色矿山建设与矿山生态修复关联探析被引量:2
- 2023年
- 通过系统阐述绿色矿山建设与矿山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深入阐明二者的在目标实现、实施手段和互为依托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科学厘清二者在实施目的、实施时间、实施方式、实施宗旨等维度外部差异,重点剖析绿色矿山建设与生态修复在理念贯彻执行、评价指标遴选、监管体系构建、修复主体内生性等方面的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绿色矿山建设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矿山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 李大猛李大猛余辉孙东张正鹏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矿山
- 农膜微塑料与酞酸酯在土壤中迁移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农膜长期大量使用且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导致了土壤中微塑料与酞酸酯污染不断加剧。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农膜微塑料与酞酸酯在土壤中的赋存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的耦合影响,归纳了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微塑料与酞酸酯在土壤中迁移的共驱动效应,剖析了微塑料与酞酸酯的相互作用与协同迁移机制及向生物相转移的证据与潜在的生态风险与效应,并基于协同控制的视角,从联合检测、迁移模型与生态评估等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张蕾孙东张建强朱艳宏陆一新李经涵陆一新
- 关键词:农膜酞酸酯迁移土壤
- Al/Cu双金属网快速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随着铬工业化利用的发展,铬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基于金属网易分离的优势,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Al/Cu双金属网材料,实现对Cr(Ⅵ)的快速去除,并通过静态试验系统优化了反应温度、溶液pH值、Al/Cu双金属网投加量等条件。对Al/Cu双金属网材料进行表征,发现Cu涂覆呈现疏松的珊瑚状颗粒原位生长在铝网表面;Cr(Ⅵ)去除的静态试验表明,在较大的pH值(3.0~9.0)范围内Al/Cu双金属网对Cr(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当Al/Cu双金属网的投加量为3片、Cr(Ⅵ)初始浓度5 mg/L、反应温度40℃时,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最佳。机理分析表明:Al/Cu双金属网表面形成大量的电偶原电池,促进Al^(0)的腐蚀,释放电子将Cr(Ⅵ)还原为Cr(Ⅲ);双金属网表面[H]_(abs)的产生进一步促进对Cr(Ⅵ)的还原,生成Cr(OH)_(3)或以絮凝物的形式沉积在双金属网表面,达到从水溶液中去除Cr(Ⅵ)的目的。易分离的Al/Cu双金属网有助于实现地下水等水体中Cr(Ⅵ)的快速去除,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孙东沈莉萍张志鹏曹楠曹楠龚正君
- 关键词:化学沉积法六价铬废水处理
- 美姑河流域地质构造对大型滑坡孕育的控制作用被引量:9
- 2019年
- 地质构造及其活动特征与滑坡灾害的关系是工程地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川西南大凉山区美姑河流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和大型古滑坡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以流域内的典型古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变形学、运动学和活动性特征,深入剖析了沉积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节理构造等不同的地质构造类型对大型古滑坡的孕育的控制作用,认为地质构造对大型滑坡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不连续结构面控制了滑坡发育的边界,(2)断层破碎带、褶皱弯滑作用的滑动层面、沉积结构软弱夹层等孕育滑带的形成,(3)节理构造形成的裂隙构成地下水储集和运移的通道,促进滑坡的孕育和大型滑坡的发生,(4)活动断裂制约着滑坡地貌发展演化,诱发断裂活动的地震导致了大型滑坡失稳。建议在美姑河流域的滑坡灾害防治方面应加强不同尺度,尤其是中小尺度活动构造与滑坡发育演化研究。
- 孙东殷志强李大猛岳建军邵海曹楠
- 关键词:大型滑坡防灾减灾
- 长宁页岩气开发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环境保护被引量:9
- 2018年
- 页岩气开发中地下水环境保护尤为重要。通过对长宁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调查,识别了区内地下水的含水岩组、地下水类型、岩溶地下水系统和敏感目标。通过重点井场周边的地下水监测,表明该地区目前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并未发现与页岩气开发相关的地下水污染,该数据可作为页岩气开发区的地下水水质基线数据。结合开发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页岩气开发工程特点,建议应从井场选址、施工工艺控制、地面物料管控、全过程监测等方面着手加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工作。
- 莫裕科孙东杨海军曹楠
- 关键词:地下水页岩气
- 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被引量:5
- 2023年
- 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接转换部位的四川盆地,是造山带环绕的多旋回沉积盆地,地热资源禀赋较好,但地质构造复杂,不同构造带地热条件和成热模式差异较大,严重制约地热勘探开发与利用。在四川盆地已有地热勘探开发资料和油气勘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四川盆地的地热储层、地热流体、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场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比研究了四川盆地不同类型盆山结构区的地热储盖层组合和地热条件的异同性,指明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勘探靶区。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大地热流值为中低热流值,地温梯度在16~30℃/km之间,地热源受活动断裂和基底构造控制明显,发育传导型水热系统,多属中低温(<90℃)地热资源;(2)四川盆地的地热资源分布主要受盆地构造、地层分布和水文条件等控制;(3)海相层系至少存在4个岩溶型热储层,陆相地层局部偶夹1~2个砂砾岩型热储层,地下水多为SO_(4)—Ca型微咸水。研究建议以中~下三叠统和中二叠统岩溶型热储为重点层系,尤其在川东和和川西地区二者勘探潜力较大,其次优选其他海相层系岩溶型热储进行勘探,而陆相碎屑岩热储层盖层、地下水补给和热源等条件较差,勘探潜力一般,开发风险高且需谨慎。该研究可为四川盆地地热勘探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孙东孙东曹楠李智武曹楠谢小国袁梦雨蔡鸿燕
- 关键词:地热地质地质构造地热资源四川盆地
- 一种地震报警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震报警系统。震动感应模块包括轨道和金属球,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水平段和第二倾斜段,在未检测到震动时,金属球位于水平段;锥形壳体位于第二斜段下方,红外发射管固定于第一支撑杆上;红外线接收管固...
- 孙东曹楠张志鹏亓国涛杨耀淇
- 文献传递
- Fe/Cu双金属在有氧条件下对水中Cr(Ⅵ)的高效去除研究
- 目前,铁基双金属粒子在环境修复领域有广泛的研究。但其主要应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少有对无机物的去除研究,且铁基双金属粒子在制备过程中往往需要N2或真空条件,制备条件苛刻。本文建立了一种在空气条件下通过简单的置换反应制备...
- 熊亭亭龚正君张志鹏孙东王东梅范美坤
- 一种面向填方边坡地下水防治的系统及防治方法
-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面向填方边坡地下水防治的系统及防治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填方边坡顶部的截水沟,底部还设置有急流槽,所述急流槽的出口处设置有消力槛,所述填方边坡上还设置有明沟,且所述明沟与所述截水...
- 孙东张志鹏董建兴杨涛毛旦东王世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