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龙飞

作品数:10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滑坡
  • 2篇降雨
  • 1篇地面塌陷
  • 1篇地质
  • 1篇动三轴
  • 1篇动三轴试验
  • 1篇循环荷载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地面塌陷
  • 1篇雨强
  • 1篇三轴试验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塌陷
  • 1篇强度弱化
  • 1篇熵模型
  • 1篇黏土
  • 1篇稳定性
  • 1篇稳定性分析
  • 1篇相对熵
  • 1篇库水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南冶金地质...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作者

  • 7篇张龙飞
  • 5篇吴益平
  • 4篇廖康
  • 3篇李嘉祺
  • 2篇杨宏伟
  • 1篇王飞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山西建筑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Mein-Larson入渗模型的凹形边坡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坡面形态对边坡表面应力状态影响显著,而应力状态与边坡稳定性密切相关。以往的降雨入渗模型仅考虑直线形态的边坡,并没有考虑边坡为曲线形态的情况。将Mein-Larson入渗模型与坡形函数相结合,推导降雨作用下凹形边坡的入渗函数,结合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凹形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同时根据坡形拟合与坡形简化的思路,将实际边坡分别当作成凹形边坡和直线边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湿润锋入渗深度与降雨时间呈线性关系,湿润锋面在不同降雨时刻下均与坡面平行。将实际边坡当作凹形边坡进行分析时,其降雨入渗规律更符合实际情况;当降雨时间为10天时,浅层斜坡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为0.95,而本文计算模型与数值模拟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004和1.003,相对误差不超过1%。因此与以往提出的计算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实际边坡的坡面形态,而且具有计算简便、可靠度较高等特点。
胡庆吴益平苗发盛张龙飞李麟玮
关键词:降雨入渗边坡稳定性
相对熵模型在滑坡治理方案比选中的应用
2017年
以鲁班崖滑坡为例,综合利用AHP和熵权决策法的原理确定评判指标的权重,引入了相对熵模型排序方法对各方案进行综合排序,应用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该新方法可直接用于滑坡治理方案的比选方面,并且可靠性较高。
王飞张龙飞廖康李嘉祺
关键词:滑坡相对熵
武汉鹏湖湾地区老黏土动力响应特性及强度弱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岩溶区老黏土在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动力变形特性的改变,强度参数也会发生相应的弱化,最终导致土洞上覆盖层结构性的破坏。以武汉市鹏湖湾地区的老黏土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岩溶塌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开展相应的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老黏土在围压、动应力比和循环次数等因素变化时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强度弱化规律,提出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弱化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动应力比及循环次数的增加,老黏土的孔隙水压力有所提高。当其它因素保持不变,且动应力比与循环次数不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土体的强度随着动应力比、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即超孔压的增长引起老黏土强度的衰减。而在围压增长的初期,土体的强度与围压成正比,当围压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老黏土的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强度折减率随围压、动应力比、循环次数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提取出经验公式,得到的老黏土强度弱化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进一步得出老黏土的强度弱化机理。
郭进雪吴益平王飞张龙飞杨宏伟
关键词:循环荷载动三轴试验强度弱化
降雨因素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以贵州省松桃县马颈坳滑坡为例,利用seep/w和slope/w两种模型,从雨型、雨强以及持续时间三方面,分析了降雨的影响因素,解决了不同降雨条件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问题。
李曜男张龙飞廖康李嘉祺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降雨强度数值模拟工程地质
湖北武汉市三环区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及危险性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岩溶地面塌陷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揭示其发育规律及进行危险性评价,充分收集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成果,结合基本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碳酸盐岩的发育情况、分带特征,得出岩溶地面塌陷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探明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武汉市三环区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量化理论得出研究区的危险性等级分区类型:高危险区、较高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低危险区、非岩溶区。综合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及危险性分区,分析得出各部分区域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工程建设和灾害治理。
廖康吴益平郭进雪张龙飞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工程地质条件
库水升降条件下考虑饱和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的白水河滑坡渗流变形分析被引量:21
2020年
堆积层滑坡的岩土体渗透系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且渗透系数是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的重要参数,开展考虑其空间变异性的库岸堆积层滑坡渗流变形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中的白水河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面核磁共振技术获取的岩土体渗透系数,分析滑坡体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特征,采用半变异函数方法求得滑坡体渗透系数的竖直波动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渗透系数的非平稳随机场模型。以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的方式开展库水升降两种工况下不确定模型与确定模型的流固耦合模拟,分析两种模型的渗流场、位移变形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确定模型,不确定模型孔压改变的滞后性更为明显,且库水下降工况下整体的变形更大,若忽略滑体渗透系数的非平稳空间变异特征将会低估滑坡的实际变形。
薛阳吴益平苗发盛李麟玮廖康张龙飞
库水与降雨对凉水井滑坡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三峡库区内大量的涉水库岸边坡,其稳定性不仅受库水涨落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库区降雨的影响。为了分析凉水井滑坡在库水下降及降雨联合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响应规律,利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分析了8种不同工况下凉水井滑坡的变形特征与稳定性演化规律,定义并获取了滑坡各处的降雨响应因子与联合响应因子。变形结果表明,滑坡前缘变形主要受库水下降控制,而后缘变形则受控于降雨;库水降雨联合作用时滑坡表现出牵引式的运动特征,且在滑坡中后部出现了一个变形响应"迟钝"的区域。稳定性分析表明,滑坡稳定性主要受库水下降控制,其稳定系数随下降速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当库水下降速度大于0.6 m/d时,随着库水下降速度增加滑坡稳定系数的降幅逐渐减小,库水下降速度大于1.0 m/d时,库水下降速度的增加对稳定性影响较小,其稳定性对50年一遇的暴雨更加敏感。
张龙飞杨宏伟李曜男李嘉祺吴益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