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宏 作品数:5 被引量:6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采用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并获随访的23例(24肩)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14肩),女10例(10肩);年龄26-75岁,平均52.3岁;Neer分型均为2部分骨折,骨折块均不少于2块;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4例;左肩10例,右肩12例,双侧1例。除伴有前脱位并手法复位失败的4肩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外,余20肩均采用肩峰下入路,使用PDS2缝线及克氏针辅助复位后以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及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3例患者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6.2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折对位满意;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3周,平均9.8周。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84-100分,平均95.9分;Constant—Murley评分88-100分,平均97.5分。肩关节前屈上举150°-170°,平均166.3°;体侧外旋50°-75°,平均67.5°;内旋可达T4-T12水平。1例伴肩关节脱位患者术后第1天即复发,再次行闭合复位后成功。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复位丢失、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移位或穿透到关节内、缺血性坏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陈焱 邢丹谋 任东 肖志宏 冯伟 王欢 赵志明 游璐鸣关键词:骨折 粉碎性 肩骨折 内固定器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臼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5年临床随访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杯的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进行初次THA的19例(20髋)患者,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成TTM臼杯组9例(10髋)和Pinnacle臼杯组10例(10髋)。术后5年影像学评估髋臼假体稳定性、髋臼表面与骨界面骨长人能力以及是否伴有骨溶解;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年,Harris评分TTM组优8例,良2例;Pinnacle组优9例,良1例。术后5年TTM组[(92.8±3.1)分]和Pinnacle组[(94.6±2.9)分]的Harris评分分别与术前[(48.2±5.5)分和(46.5±8.7)分]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5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评估术后臼杯稳定、骨长人优异,无松动及骨溶解。TTM组2例术后存在透光线,术后6个月后透光线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进行性增加的透光线。以假体松动或翻修手术作为终点,两组髋臼假体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3D打印钛金属骨小梁臼杯在初次THA后5年中期随访中展现出优异的临床效果,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程文俊 王俊文 焦竞 左伟 肖飞 徐海军 肖志宏 勘武生关键词:随访研究 3D打印 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新型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本组使用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19例、20肩.其中17例、18肩(89.5%)获得随访,男10... 陈焱 邢丹谋 任东 肖志宏 冯伟 王欢 赵志明关键词:解剖型锁定钢板 肩骨折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15年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碍,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可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却无法避免.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导管和生物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陈焱 肖志宏 邢丹谋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元存活 相关基因表达 神经损伤修复 分子生物学 对偶交叉梯形皮瓣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对偶交叉梯形皮瓣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采用对偶交叉梯形皮瓣治疗且获得平均1年以上随访的11例(26指)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16指),女4例(10指);年龄28-60岁,平均38.2岁;左侧17指,右侧9指。轻度挛缩8指,中度挛缩14指,重度挛缩4指。以瘢痕皱褶张力线为中轴线,间距0.5-0.8em将中轴线平均分解,在手指桡侧面及尺侧面形成若干相互对称的梯形皮瓣,梯形皮瓣的双臂方向相对,与中轴线成角60°-70°,将对偶皮瓣交错缝合,利用指侧方及指间关节背侧过剩的皮肤和瘢痕皱褶覆盖创面,皮肤缺损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24指皮瓣均未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及感染,全部成活。2指皮瓣边缘少许坏死,延期愈合。轻度挛缩患者远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3°(-8°-0°),主动屈曲平均45°(30°-60°);近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5°(-10°-0°),主动屈曲平均95°(70°~110°);挛缩瘢痕平均延长150%。中度挛缩患者远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5°(-9°-0°),主动屈曲平均35°(20°-50°);近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5°(-10°-0°),主动屈曲平均85°(70°-120°);挛缩瘢痕平均延长130%。重度挛缩患者远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8°(-15°-5°),主动屈曲平均17°(10°-25°);近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8°(-10°-5°),主动屈曲平均78°(70°-90°)。挛缩瘢痕平均延长220%。达到改善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治疗效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轻度挛缩: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7.5%。中度挛缩:优12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9%。重度挛缩:优2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75%。结论对偶交叉梯形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 冯伟 邢丹谋 任东 陈焱 王欢 赵志明 肖志宏 彭正人关键词:外科皮瓣 瘢痕 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