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丰顶山花岗岩岩体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探讨
- 2015年
- 丰顶山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形成时间以及对周围金矿的成矿关系一直制约着区域的找矿工作.本文在对丰顶山花岗岩体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丰顶山花岗岩体为一个两期次四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一为加里东晚期中酸性岩浆岩:第一阶段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二阶段侵入的石英闪长岩、黑云角闪闪长岩;二为燕山期中酸性-中基型岩浆岩:第一阶段为燕山早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第二阶段为燕山晚期侵入的辉长辉绿岩、辉长玢岩.其中加里东晚期第二阶段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期早期侵入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含矿性较好,对成矿意义重大.
- 刘飚张俊王天国王玉朝李曦吴德
- 关键词:复式岩体成矿关系
- 基于多模式的多重滤波方法提取瑞雷面波频散曲线被引量:9
- 2018年
- 为了验证多重滤波方法对两道地震信号提取频散曲线的有效性,通过设计层状与倾斜介质模型,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正演模拟,利用F-K变换分离出时间—空间域不同模态瑞雷面波记录,再利用多重滤波法对频散曲线进行提取,将求取的相速度和群速度与相移法、互相关法提取结果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重滤波法提取瑞雷面波频散曲线是可行的,且能够提取到高阶模式频散曲线。多重滤波法在低频段更具有稳定性,横向分辨率更高。最后通过实例证实了多重滤波方法的实际效果。
- 陈杰陈杰熊章强张大洲张俊
- 关键词:瑞雷面波相移法互相关频散曲线
- 基于SVD和PCA方法重构干涉格林函数
- 2019年
- 地震干涉法(SI)是一种用来计算两个信号接收点之间格林函数(GF)的方法,它的基本假设是以其中一个接收点位置为虚拟源,可用来计算两点间震源传播的旅行时间。然而采用直接叠加的方法压制干扰信号,计算得到的干涉格林函数效果不佳,因而计算得到的旅行时间也不够精确。这里基于奇异值分解法(SVD)对叠加前的互相关矩阵进行分解及重构,可以有效压制两点间来自干扰源的信号,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固有几何拓扑结构降维特性提取主信号,计算得到新的干涉格林函数。数值模拟及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使用SVD和PCA综合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干涉格林函数的准确性。
- 张俊熊章强张大洲陈杰刘云昌
- 关键词:格林函数奇异值分解主成分分析
- 沙溪斑岩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沙溪斑岩铜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典型的陆内斑岩型矿床,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矿体微量元素等进行了进一步测试分析,研究表明:石英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如下:w(SiO_2)为56.44%~62.69%,w(Al_2O_3)为13.98%~17.29%.岩石样品在K_2O-SiO_2图中落于钙碱性系列及高钾钙碱性系列范围内.样品A/CNK值为0.82~0.99,A/NK值为1.37~1.69,在A/CNK-A/NK图解中属于准铝质范围.沙溪斑岩Sr含量介于242×10^(-6)~1305×10^(-6),Y含量介于4.4×10^(-6)~27.8×10^(-6),Sr/Y比值为10.9~159.1.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沙溪斑岩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表现出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Zr,Ta,Nb、Ti亏损程度明显.稀土分配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总量为31.2×10^(-6)~284.94×10^(-6),δEu=0.7~1.04,Eu弱异常.根据上述岩石地球化学初步认为,沙溪斑岩矿床属于壳幔型陆内斑岩矿床.石英闪长斑岩的形成与岩浆底侵作用和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
- 张俊刘亮明赖峰
-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
-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安徽及周边地区地壳结构和各向异性被引量:8
- 2019年
- 为了研究安徽及周边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及其动力学变形机制,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50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水准量"反褶积法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H-κ叠加技术和莫霍面Ps横波分裂技术,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纵横波速比和地壳各向异性信息.H-κ叠加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比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华北地块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29 km,且相对平坦,波速比较高,表明地壳中镁铁成分居多.大别造山带地壳较厚,平均为33.1 km,但波速比变化较大.造山带主体波速比约为1.75甚至更低,是长英质-中性岩石特征,与造山带中下地壳拆沉有关,而造山带北部的六安断裂带出现的高波速比与局部岩浆活动产生的基性火山岩有关.扬子地块地壳厚度介于前两者之间,平均为31.5 km,波速比局部特征明显.黄山区域波速比为1.79,反映了该区域中酸性花岗岩特征.地壳各向异性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域的分裂时间为0.2~0.6 s.华北地块横波快波方向总体为NW-SE向,与SKS分裂方向和GPS方向一致,表明壳幔变形方向一致,再结合华北块体地壳厚度较薄和高波速比,推测华北地块在拉张应力下,上地幔物质上涌,侵蚀下地壳,导致地壳变薄和火山岩成分增多.大别造山带区域的快波方向表现为NW-SE向,这与SE向的中下地壳塑性流动或多期的拆离折返构造事件吻合.郯庐断裂带附近的快波方向为NE-SW甚至N-S向,反映了该断裂带在其东西两侧挤压作用下,近南北向拉张运动.
- 刘云昌孙娅张俊
- 关键词:接收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