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震减灾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概率的施工期超长隔震结构单元划分方法
- 2025年
- 施工期超长隔震结构所经历的环境温差和混凝土干缩作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随机性,采用概率手段研究施工期超长隔震结构单元划分方法,以有效控制隔震层的温缩变形.首先,研究了施工期超长隔震结构单元划分机理,提出了隔震层温缩变形的控制方法.其次,基于广义极值分布模型得到了12个不同环境温湿度分布的高烈度城市最冷月平均最低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年平均相对湿度的最优分布模型参数,结合超长隔震结构施工期的3个环境温湿度水准,给出了不同水准下12个城市超长隔震结构综合温差的取值建议,进而提出了后浇带最大设置间距计算方法.接着,总结出了施工期超长隔震结构单元划分方法.最后,对某在建超长隔震结构单元划分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隔震层刚度生成时间不变、混凝土干缩模型确定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隔震层合成向最大温缩变形控制在55 mm的限值之内,采用后浇带划分方案3和封闭方案1时,需将最冷月隔震层温度提升至-4℃及以上.为了保证结构整体性和施工便利性,可采用后浇带划分方案2和封闭方案1,同时最冷月隔震层温度需达到-1℃及以上.
- 张超杜永峰洪娜许军周金良马振和李超
- 关键词:温度分布
- 基于环境温度概率模型的超长隔震结构温缩变形控制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针对寒冷地区超长隔震结构在施工期和运营初期存在较大隔震层温缩变形的特点,以陕西省咸阳市在建的某超长复杂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从后浇带划分方式、后浇带封闭时间和隔震层刚度生成时间等方面探讨隔震层温缩变形的控制措施。首先,基于广义极值分布模型给出了极端温度重现期为10年、50年和100年的环境温度极值,确定了考虑结构环境温差和干缩变形影响的综合温差取值;然后,将综合温差施加于不同的后浇带划分结构模型,系统分析了隔震层温缩变形演变过程,以及后浇带划分方式、后浇带封闭时间和隔震层刚度生成时间对隔震层最大温缩变形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变形监测点温缩变形的变化趋势在后浇带封闭前后发生变化;结构设置后浇带且后浇带处钢筋不连通能有效控制隔震层的最大温缩变形;但随着结构长向后浇带条数的增加,最大温缩变形的减小幅度逐渐降低;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宜结合隔震层温缩变形的控制目标和结构施工的整体性要求进行选择;隔震层刚度生成在温度温和的季节,能明显减小纯温差变形,从而降低隔震层最大温缩变形。
- 杜永峰张超王光环马振和李超麦麦提明·图尔迪麦麦提
- 关键词:隔震层广义极值分布后浇带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复杂隔震结构支座变形监测及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对于超长复杂隔震结构体系,隔震支座在施工阶段易发生较大的侧向位移现象,实时、准确地监测隔震支座变形情况是指导施工进度和评判结构实际受力的有效依据。传统的接触式位移测量方法受维度、精度、操作和安装繁琐等限制,而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出一种位移监测系统,以网络摄像头为采集设备,采用基于颜色匹配技术,实现目标位移测量。该系统在西部某大型航站楼进行了应用,用于结构隔震支座位移的监测,同时对隔震支座的变形和温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监测系统能够精确测量隔震支座变形,可作为一个自动、经济的智能系统对结构长期服务。最后,给出在温度变化下超长隔震结构隔震支座的变形规律。
- 杜永峰李向雄张超李超麦麦提明·图尔迪麦麦提马振和
-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结构健康监测
- 超长隔震结构混凝土干缩应变分离与温缩变形预测
- 2025年
- 隔震层温缩变形是评估超长隔震结构全过程性能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充分掌握隔震层温缩变形规律,并实现对隔震层温缩变形预测,首先建立了隔震层温缩位移一维等直梁比拟模型,给出了隔震层水平温缩位移的求解方法。其次提出了温缩位移系数,通过验证该系数计算的准确性,以保证综合温差估计的合理性;提出了隔震层均方根温度,以较为精准地估计隔震层温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隔震层混凝土干缩应变分离与温缩变形预测方法。最后以严寒地区某超长复杂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隔震层均方根温度相关性模型,为观测时间点隔震层温度预测提供依据;分离得到了隔震层各测点混凝土干缩应变,利用双指数函数拟合得到了混凝土干缩预测模型,为预测混凝土各龄期下干缩应变提供参考;进而对隔震层温缩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层均方根温度相关性模型和双指数干缩预测模型,能够较为精准地预测隔震层各测点的合成向温缩变形,从而为超长隔震结构全过程的性能评估奠定基础。
- 杜永峰张超李虎王光环李超马振和
- 关键词:干缩应变
- 寒区某超长隔震结构建造全过程温缩变形分析
- 2024年
- 针对严寒地区某超长隔震结构建造周期长、平面形状复杂、结构跨度大、季节温差显著及分阶段施工的特点,建立了超长隔震结构建造全过程隔震层温缩变形的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的施工进度、方案和步序,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建造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分析了结构建造全过程隔震层的温缩变形大小及演化规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探讨了结构分阶段施工、施工路径及后浇带设置方式对隔震层温缩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造全过程温缩变形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隔震层的温缩变形随着施工进度推移大体呈周期性变化,且与环境温度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超长隔震结构分阶段施工时,各阶段结构之间存在相互约束作用,结构最终的温缩变形是各阶段结构协调变形的结果;合理的施工路径和结构单元划分,能有效减小隔震层的温缩变形;相较于不设置后浇带的情形,当结构后浇带处附加钢筋连通时,隔震层最大温缩变形仅降低了6.3%,而当后浇带处钢筋全部搭接时,隔震层最大温缩变形降低36.3%.
- 杜永峰梁鑫张超杨明于江李建文
- 关键词:分阶段施工后浇带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复杂隔震结构支座变形监测及分析
- 对于超长复杂隔震结构体系,隔震支座在施工阶段易发生较大的侧向位移现象,实时、准确地监测隔震支座变形情况是指导施工进度和评判结构实际受力的有效依据。传统的接触式位移测量方法受维度、精度、操作和安装繁琐等限制,而采用基于计算...
- 杜永峰李向雄张超李超麦麦提明·图尔迪麦麦提马振和
-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结构健康监测
- 输电线舞动轨迹还原理论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传统的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导线舞动监测方法没有考虑导线舞动时,截面扭转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失真,无法客观反映导线舞动真实情况。为此提出了基于惯性测量单元的导线舞动轨迹监测理论。分析了导线舞动时的运动特性,推导了基于惯性测量单元还原导线舞动轨迹的计算步骤。试验室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惯性测量单元还原导线舞动轨迹的可行性。与传统的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导线舞动轨迹算法相比,基于惯性测量单元的导线舞动轨迹还原算法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客观反映导线运动的真实情况。
- 张超吴旺林杜永峰侯斌
- 关键词:输电导线舞动加速度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
- 低温下不同本构对隔震支座用橡胶材料的适用性及温度相关性
- 2025年
- 为了探究低温条件下几种常用本构模型对我国隔震支座用橡胶材料的适用性及温度相关性问题,针对4种不同配方的隔震支座用橡胶材料开展了23~-60℃温度范围内的单轴拉伸实验。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7种本构模型的材料参数,分析了不同本构在低温下的适用性。利用ABAQUS软件,对4种橡胶材料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单轴拉伸模拟,验证了各本构模型参数的正确性及模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3~-40℃温度范围内,与其他几种本构相比,Yeoh模型的稳定性好且计算精度高。在-60℃时,橡胶材料完全固化,考察的7种本构模型均不能精确反映橡胶材料的力学特征。通过对Yeoh模型温度相关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考虑温度相关性的Yeoh修正模型,据此可对不同温度下相近剪切模量的橡胶材料力学性能进行预测。
- 杜永峰王光环张超李虎
- 关键词:橡胶材料本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