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阳
-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6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季节变化,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油松林和刺槐林为研究对象,以耕作相同年限农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在不同人工林地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玉米农地,杏树林和沙棘林相对较高,刺槐林相对较低。碱解氮、pH和电导率在不同人工林地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显著降低,pH和电导率土层间变化规律不一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电导率在夏季和春季较高,土壤速效磷和pH在冬季和秋季较高。0~20 cm土层,有机质与碱解氮和速效钾均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与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磷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速效钾和电导率在各土层间均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pH与电导率在各土层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杏树林和沙棘林富集土壤养分能力优于油松林和刺槐林。
- 赵满兴余光美白二磊刘慧曹阳阳
-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人工林土壤理化性状
-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随季节波动情况分析
- 为了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游离氨基酸(TFAA)含量的影响以及其随季节波动情况,以黄土丘陵区同一恢复年限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草地,农田为对象分析了土壤常规理化性质及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 表明:退耕还林有...
- 曹阳阳赵满兴白二磊刘慧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土壤游离氨基酸
-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季节变化被引量:7
- 2019年
-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土壤可溶性氮养分积累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以志丹县永宁镇沙棘和山杏林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可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尤其是0—10 cm土层增加明显。0—10,10—20,20—30 cm土层间差异显著,沙棘林和山杏林间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总体来看,硝态氮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3月最高,3—6月下降,6—9月上升,9—11月又下降,11月最低。各样地间0—3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6月最高,11月最低,3—6月上升,6—9月下降,9—11月又上升。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季节变化规律与硝态氮变化规律相反。沙棘林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较杏树林地高,且阳坡高于阴坡。0—30 cm土层可溶性氮组分以可溶性有机氮为主,占73.3%~99.0%,其次是硝态氮,占0.9%~24.3%;铵态氮所占比例最少,在2%以下。退耕还林措施可显著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不同林分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增加不同,沙棘林地高于杏树林地。
- 赵满兴白二磊刘慧曹阳阳王文强邢英英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可溶性有机氮退耕还林
-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区土壤酶活性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的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并对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在不同人工林草地间均达到显著水平。杏树林蔗糖酶活性最高(71.15 mg g-124 h-1),沙棘林脲酶活性最高(52.29 mg g-124 h-1),刺槐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3.33 ml g-1 h-1)。随着土层加深,人工林草地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0~10 cm最低,10~2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夏季最高,脲酶冬季最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其他各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弱;蔗糖酶、脲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负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是表征植被恢复区土壤生物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 赵满兴余光美白二磊刘慧曹阳阳
-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土壤酶活性
-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随季节动态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各层次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土壤游离氨基酸与土壤其他理化性质的关系,以黄土丘陵区恢复19a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耕作相同年限农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游离氨基酸(TFAA)含量的影响以及其随季节波动情况。结果表明,除杏树林外,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农田,年平均含量排序为沙棘林(34.31μg·g^-1)>刺槐林(31.87μg·g^-1)≈草地(29.74μg·g^-1)>农田(25.86μg·g^-1)≈杏树林(24.11μg·g^-1)(P<0.05),平均来看,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增加趋势,0~10、10~20cm和20~40cm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8.64、29.04μg·g^-1和29.86μg·g^-1。不同季节之间同种植被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随季节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在土层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各土壤基础指标无显著相关;在10~20cm土层与土壤有机质显著正相关;在20~40cm土层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20~40cm土层相对干燥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作为植物有机氮源其含量随着植被类型、土层深度和季节变化,可考虑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 赵满兴曹阳阳白二磊刘慧张晓曦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土壤游离氨基酸
- 不同温度对一年生草本花卉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为促进一年生草本花卉的生产,于15、25和35℃下设置百日草、波斯菊、万寿菊萌发栽培试验,研究温度对上述一年生草本花卉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一年生草本花卉种子萌发对温度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百日草在35℃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株高最高,在25℃下干物质积累最大;波斯菊和万寿菊在25℃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和干物质积累最高。表明百日草在35℃左右最适宜其种子萌发,在25℃下最适宜其幼苗生长,波斯菊和万寿菊在25℃下最适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 赵满兴白二磊刘慧曹阳阳龚鹏飞
- 关键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 延安新区(北区)道路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被引量:8
- 2018年
- 以延安新区(北区)道路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为当地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均值14.37 g/kg)和速效钾(均值53.00 mg/kg)均属于4级、含量低的水平;碱解氮(均值34.28 mg/kg)属于5级、含量很低的水平,速效磷(均值2.64 mg/kg)属于6级、含量极低的水平。土壤p H 8.25~9.39,土壤总体上呈碱性-强碱性。容重为1.02~1.73 g/cm3,土壤紧实度较高。总盐为0.45~1.48 g/cm3,土壤盐渍化现象较突出。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分析表明延安新区(北区)行道树土壤处于四级、肥力贫瘠水平(<0.9)。根据以上结果,可采用增施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种植绿肥植物、改良土壤碱性等措施来进行绿地土壤管理。
- 赵满兴曹阳阳焦佳斌白二磊赵振祥李玉山
- 关键词:城市绿地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