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玉刚
- 作品数:8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液泡膜蛋白1通过影响活性氧介导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与增殖
- 2024年
- 目的探讨液泡膜蛋白1(VMP1)对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组、VMP1敲减组、VMP1敲减+TGF-β诱导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明确TGF-β激活的成纤维细胞VMP1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比较各组细胞α-SMA的表达情况及细胞形态;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采用活性氧探针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诱导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升高、VMP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TGF-β诱导组心脏成纤维细胞α-SMA的免疫荧光强度增加(P<0.01),与TGF-β诱导组比较,VMP1敲减+TGF-β诱导组α-SMA免疫荧光强度增加(P<0.01)。CCK-8实验发现,TGF-β诱导组各时间点光密度(OD)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TGF-β诱导组比较,VMP1敲减+TGF-β诱导组各时间点OD值低于TGF-β诱导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TGF-β诱导组细胞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加(P<0.05)。与TGF-β诱导组比较,VMP1敲减+TGF-β诱导组的细胞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加(P<0.01)。ROS探针显示,TGF-β诱导组ROS荧光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诱导组比较,VMP1敲减+TGF-β诱导组ROS荧光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结论在TGF-β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中,VMP1蛋白表达降低,通过增加成纤维细胞ROS累积,促进细胞增殖,并参与成纤维细胞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最终促进心脏纤维化。
- 李雅冯翠娜祖玉刚汪煜江永正
- 关键词:心脏成纤维细胞心脏纤维化心脏重构
- 和肽素联合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对心肌肌钙蛋白轻度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和肽素联合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对肌钙蛋白轻度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42例cTnI轻度增高的疑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即刻和入院后1h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肽素及hs-cTnI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7例)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hs-cTnI及和肽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能。结果 根据ROC曲线分析,入院时及入院后1h和肽素诊断肌钙蛋白轻度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30(95%CI 0.560~0.899)、0.589(95%CI 0.387~0.792);hs-cTnI诊断肌钙蛋白轻度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AUC分别为0.757(95%CI 0.599~0.915)、0.805(95%CI 0.621~0.990)。和肽素与hs-cTnI联合诊断肌钙蛋白轻度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AUC为0.811(95%CI 0.666~0.956),高于和肽素及hs-cTnI单独检测。结论 和肽素联合hs-cTnI早期诊断肌钙蛋白轻度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效能优于二者单独检测,入院后1h复测hs-cTnI可作为肌钙蛋白轻度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 冯惠平赵淑君张靖张芳祖玉刚吴艳民贾辛未
- 关键词:和肽素急性心肌梗死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胰岛素对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围手术期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与胰岛素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法对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首次发生STEMI并于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入院即刻血糖≥11.1 mmol/L的非糖尿病患者11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GLP-1干预,59例)和对照组(胰岛素干预,55例)。对比两组术后心肌灌注、心肌损伤指标、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梗死面积(MIA)、心肌挽救指数(MSI),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的峰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心肌灌注、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MIA减少[(15±12)g vs(20±14)g,P<0.05],MSI增加12%(0.64±0.13 vs 0.56±0.12,P<0.001),但MACE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结论:STEMI患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围手术期应用GLP-1可以在安全调节血糖的同时,逐步改善心肌灌注及心脏功能,减少MIA,但未发现其对围手术期的心肌灌注及6个月MACE发生产生影响。
- 付立强贾辛未张琪潘焕军陈春红刘胜辉祖玉刚李雅吴艳民赵文萍
- 关键词:高血糖症胰高血糖素样肽-1心肌再灌注
- 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经皮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对比剂肾病的治疗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匹伐他汀钙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预防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保定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择期行PCI的12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n=42)、常规剂量匹伐他汀组(B组,n=42)、常规剂量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组(C组,n=42)。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72 h均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肌酐(Scr)、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通过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3组入选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4 h,A组Scr、MDA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均<0.05),CCr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72 h,A、B组Scr及MDA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均<0.05),CCr及SOD水平较术前均降低(P均<0.05)。与术前相比,C组术后24 h及术后72 h时,Scr、CCr、MDA及SOD的变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术后72 h CIN的发生情况分别为7例(16.7%)、3例(7.1%)、0例(0%),C组CIN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服用匹伐他汀和乙酰半胱氨酸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功能,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主要的肾脏保护机制。
- 范学秀祖玉刚
- 关键词:匹伐他汀乙酰半胱氨酸冠心病对比剂肾病
- 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PCI患者对比剂肾功能损伤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联合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对PCI患者对比剂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PCI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匹伐他汀干预组(A组)、NAC干预组(B组)、未干预对照组(C组)和匹伐他汀联合NAC干预组(D组)各50例。术前2 d、术后3 d、术后7 d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酐(Cr)、胱抑素C(Cys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以及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2 d比较,术后3、7 d四组血清Cr、CysC、ox-LDL、Hcy水平均升高(P均<0.05);术后3、7 d四组比较,D组血清Cr、CysC、ox-LDL、Hcy水平低于A、B、C组(P均<0.05)。与术前2d比较,术后7 d四组PCI患者e GFR均降低(P均<0.05);术后7 d,D组e GFR水平高于A、B、C组(P均<0.05)。血清oxLDL、Hcy水平与e GFR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639、-0.577,P均<0.05)。A、B、C、D组术后7 d发生CIN分别为2例(4.0%)、3例(6.0%)、6例(12.0%)、1例(2.0%),D组CIN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匹伐他汀联合NAC可有效降低PCI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肾功能,降低CIN的发生率。
- 祖玉刚赵淑君张芳陈春红贾辛未解俊敏张小琼范学秀文艳彬胡素欣
- 关键词:匹伐他汀乙酰半胱氨酸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比剂肾病
-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事件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TyG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行冠脉造影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1092例,依据TyG指数分为T1组(TyG指数≤9.58,533例)和T2组(TyG指数>9.58,559例)。随访4年,观察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血管重建术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率。另外依据MACE事件的发生与否分组,进行多因素COX分析评估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4年随访期间,T1(TyG指数≤9.58,533例)和T2组(TyG指数>9.58,559例)相比,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住院率、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T1组,T2组心源性病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96,P<0.001)。TyG指数作为连续变量和MACE事件密切相关(HR=4.152;95%CI=1.972~8.744,P<0.001)。TyG指数(HR=4.178,95%CI=2.487~7.020,P<0.001)、性别(HR=1.802,95%CI=1.232~2.637,P=0.002)、白细胞计数(HR=1.038,95%CI=1.001~1.007,P=0.042)、肌钙蛋白Ⅰ(HR=1.027,95%CI=1.014~1.040,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HR=1.016,95%CI=1.007~1.024,P<0.001)、空腹血糖(HR=1.131,95%CI=1.075~1.191,P<0.001)、射血分数(HR=0.977,95%CI=0.962~0.992,P=0.003)、多支血管病变(HR=1.573,95%CI=1.303~1.898,P<0.001)、支架个数(HR=1.377,95%CI=1.072~1.769,P=0.012)为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yG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事件有较好预测价值,TyG指数、性别、白细胞计数、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空腹血糖、射血分数、多支血管病变、支架个数联合预测效果更好,联合预测的特异度0.775,敏感度0.667,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
- 贾海燕张卫锋贾辛未解俊敏王艳飞张靖吴艳民祖玉刚刘砂刘毅王潇伟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
-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8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基础药物基础上予以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每分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4. 70±0. 25) L/min比(4. 19±0. 22) L/min、(50. 6±1. 1)%比(45. 0±0. 9)%];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55. 9±3. 0) mm比(60. 0±3. 1) mm、(51. 1±2. 2) mm比(55. 0±2. 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治疗1、3、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可有效调控患者的心率,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
- 李雅赵文萍冯惠平吴彦民祖玉刚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胺碘酮厄贝沙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