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感
  • 2篇流感监测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发病
  • 1篇疑似
  • 1篇疑似病例
  • 1篇疫情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住院
  • 1篇住院病例
  • 1篇住院病例分析
  • 1篇流感样病例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流行性
  • 1篇流行性感冒

机构

  • 7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沈福杰
  • 7篇韩颖俊
  • 4篇张焕珠
  • 4篇舒敏
  • 3篇毛宇明
  • 3篇郦佳莹
  • 3篇王曙
  • 2篇王怡珺
  • 2篇陆璐
  • 1篇余勇夫
  • 1篇高强
  • 1篇宿飞
  • 1篇严玲
  • 1篇张小萍
  • 1篇宋黎黎
  • 1篇何景雄
  • 1篇赵根明
  • 1篇黄钰亮
  • 1篇张振东
  • 1篇蒋守富

传媒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上海市黄浦区流感发病的人群及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21年
[背景]各地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不尽相同。目前研究多基于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而利用流感发病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流感的空间分布特征。[目的]通过流感发病数据,探索上海市黄浦区流感发病的人群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流感确诊病例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黄浦区2500例流感确诊病例开展分析。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以每年4月1日—次年3月31日为一个流感周期,共包括6个流感周期。流行期指12月—次年2月及7—8月。分析不同流感周期、不同人群特征、不同街道的甲、乙型流感病例数的构成特征。以居委为单位计算流感发病率,收集黄浦区23家医疗机构的地理要素,利用Arc GIS 10.1建立流感空间数据库,对流感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上海市黄浦区流感周期平均发病率为64.14/10万。所有流感周期均观察到冬季峰,在2014—2015年、2015—2016年和2017—2018年观察到夏季峰。流感病例中甲、乙型各占71.52%和28.48%,其中甲型以季H3型为主,乙型以Yamagata系为主,不同流感周期甲、乙型流感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2018—2019年的流感周期中观察到流行季节甲型流感构成比高于非流行季节(P=0.002)。流感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1.25,中位年龄47岁。不同年龄段的甲、乙型流感病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型流感在≥65岁年龄组占比最高,乙型流感在5~17岁年龄组占比最高。不同的职业人群其甲、乙型流感病例的构成比明显不同(P=0.031),工人中甲型流感病例的占比最高(75.47%),学生中乙型流感病例的占比最高(37.15%)。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流感病例的分布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42,P<0.001)。局部热点分析显示,甲型流感发病率的Gi指数范围为-2.13~7.65,
王怡珺沈福杰舒敏毛宇明韩颖俊杨怀霞赵根明
关键词:流感空间自相关可视化
上海市黄浦区2004-2010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黄浦区2004~2010年间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流感监测方案,收集某二级医院流感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相关诊室就诊情况以及ILI就诊情况,对部分病例进行采样开展病原学监测,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结果 2004~2010年黄浦区各周ILI占门诊就诊人数百分比(ILI%)在0.17%到14.01%之间,平均为1.70%。ILI%高峰多出现在每年的30周左右。ILI病例采样1179份,PCR阳性408份,占34.61%,阳性中以甲型流感为主。15岁以下儿童少年ILI就诊数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人群。结论与传统认为流感冬季流行有所不同,该区流感夏季高峰较为突出,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病原学监测结果提示新甲型H1N1可能还继续会在社区流行。
张焕珠沈福杰韩颖俊王曙舒敏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
上海市黄浦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新冠肺炎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上海市黄浦区2020年1月21日至3月10日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资料。【结果】共报告新冠肺炎疑似病例120例,其中确诊12例,排除108例。首例确诊病例报告日期为1月21日,确诊病例报告日期主要集中在1月21日至2月1日,占91.7%(11/12),最后1例确诊病例为2月10日报告。120例疑似病例发病到首次就诊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6 d,首次就诊到医院报告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2 d。有武汉居住/旅游史的疑似病例15例,确诊6例;有确诊病例接触史的疑似病例5例,确诊3例。在此阶段,武汉居住/旅游史和确诊病例接触史这2个暴露史危险性最高。【结论】上海市黄浦区确诊的12例病例均为成年人,半数有武汉暴露史。上海市黄浦区出现了上海市首例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发病前1天也具有传染性。
黄钰亮宿飞韩颖俊郦佳莹杜圣颖毛宇明张焕珠张振东何景雄刘骁周敬信高强严玲杨怀霞王怡珺舒敏沈福杰陆璐
关键词: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寄生虫病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1~2016年间确诊的寄生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院2011~2016年共收治207例15种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主要病种为肺吸虫病(20.77%)、囊虫病(20.29%)、曼氏裂头蚴病(18.36%)、华支睾吸虫病(9.18%)。食源性寄生虫病占总数的85.99%。2011~2016年病例数依次为31例、28例、35例、35例、32例、46例。上海本地户籍病例占35.27%,外省市籍64.25%,外籍0.48%。男女性别比1.88∶1。以汉族为主,占96.92%。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92岁,病例数主要集中在≥20岁各年龄组,占总数93.23%。囊虫病、曼氏裂头蚴、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弓形虫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舌形虫病、卡氏肺囊虫肺炎、大片吸虫感染以血清学(抗体)诊断为主。肠道绦虫病、疟疾、人芽囊原虫病、阿米巴痢疾、钩虫病以病原学诊断为主。超过半数的患者无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不同病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情况不同。结论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目前危害较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为明确诊断应开展全套寄生虫免疫学检查或相关寄生虫检测。
陆璐韩颖俊沈福杰郦佳莹毛宇明张小萍蒋守富
关键词:寄生虫病住院病例流行病学
上海市黄浦区一起手足口病家庭间爆发调查与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爆发流行情况,为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与分析一起手足口病家庭间爆发情况。结果2014年5月20日-27日我区家庭间发生5例手足口病爆发,其中3例为重症,2例为轻症。结论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韩颖俊沈福杰王曙郦佳莹宋黎黎夏青
关键词:手足口病家庭
上海市黄浦区流感监测预测模型初步探讨
2013年
目的建立预测ILl流行趋势的统计预测模型,为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感样疾病(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方法,建立预测ILl流行趋势的统计预测模型。结果 ARIMA(2,0,0)×(1,0,1)26模型基本符合黄浦区ILI就诊百分比趋势的预测。结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不仅与实际观察结果有较高的吻合程度,而且具有较好的前瞻性预测效果。
张焕珠沈福杰王曙舒敏王怡君韩颖俊毛勇余勇夫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ARIMA
上海市黄浦区2004—2009年流感发病临床特征分析
2011年
目的:探索流感样病例疫情演变规律与流行特点。方法:收集汇总2004—2009年流感监测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2004—2009年黄浦区各月ILI(就诊百分比)在0.45%~10.01%之间,平均为1.70%;1、2月以及7、8月为发病高峰;15岁以下儿童少年ILI就诊数构成比和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人群。结论:我区可能存在稳定的夏季流行高峰,尚须进一步监测和分析,15岁以下儿童少年为易感人群。
张焕珠沈福杰韩颖俊
关键词:流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