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气胸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胸腔镜
  • 1篇蛋白
  • 1篇胸腔镜手术
  • 1篇胸腺
  • 1篇胸腺切除
  • 1篇胸腺切除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细胞
  • 1篇血清细胞角蛋...
  • 1篇神经特异性烯...
  • 1篇手术前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术前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机构

  • 3篇东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张淼
  • 3篇胡正群
  • 3篇潘雪峰
  • 3篇张辉
  • 3篇刘冬
  • 1篇沈振亚
  • 1篇李存江
  • 1篇李敏
  • 1篇武文斌
  • 1篇赵田

传媒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2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工气胸辅助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常规胸腔镜手术的41例患者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胸管引流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组与常规胸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是(79.3±20.7)min、(82.6±31.5)min,胸管引流时间分别是(1.5±0.7)d、(1.2±0.9)d,胸管引流量分别是(138.2±26.5)ml、(150.6±38.2)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7.5±2.6)d、(8.2±3.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气胸辅助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次,较常规胸腔镜手术组的12例次显著减少(P<0.05);合并肌无力的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是可行有效的,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张淼刘冬赵田潘雪峰李敏胡正群张辉
关键词:胸腺切除术胸腔镜手术人工气胸纵隔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21-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A21-1)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集非小细胞癌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患者276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N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SCC-Ag(鳞癌相关性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和CYFRA21-1水平,分析手术前后此四项血清肿瘤指标的表达水平变化,对各指标均数的变化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组间χ2检验,检验水平P=0.05。结果 276例非小细胞癌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的CA21-1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CA21-1水平(6.5±1.6)μg/L,手术后(2.2±1.9)μg/L,二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25,P﹤0.05)。手术前血清CA21-1阳性率51.8%(141/276),手术后17.8%(49/276),二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5,P=0.000)。结论手术前后检测血清CA21-1水平有助于评估手术疗效,指导进一步的综合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张辉沈振亚胡正群张淼刘冬潘雪峰
关键词:非小细胞性肺癌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致自发性气胸(附19例报告)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经单孔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肺大疱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9月,对19例肺大疱致自发性气胸的患者用普通胸腔镜器械行单孔VATS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病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1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通过术前对患者"个体化选择",用普通胸腔镜器械行单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李存江张淼刘冬潘雪峰武文斌胡正群张辉
关键词:肺大疱自发性气胸单孔胸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