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英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氧氟沙星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不同用药方案的药物动力学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4例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且正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n=12),分别每日1次或2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同时每日滴注1次拉维酸1g,连续静脉滴注10d,经过2d的治疗达到稳定状态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上皮细胞衬液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并比较两组间药动学参数。结果:每日滴注1次的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血浆值浓度和上皮细胞衬液浓度分别为(12.6±2.3)mg/L和(11.9±2.7)mg/L,每日滴注2次的患者分别为(19.7±1.8)mg/L和(17.8±1.7)mg/L,这表明左氧氟沙星在肺组织的穿透率都大于100%。每日滴注1次和2次的患者全身暴露浓度(AUC24h)分别为(151.2±12.8)mg.h.L-1和(208.6±15.1)mg.h.L-1,均高于常见重症肺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日滴注1次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3%(10/12),每日滴注2次组为92%(11/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每日静脉滴注500mg左氧氟沙星1次或2次均能达到最小的抑菌浓度。
- 叶英
-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药物动力学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监护
- 阿哌沙班类似物SU-142口服给药4周对Beagle犬的亚慢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阿哌沙班的新型结构类似物SU-142重复口服给药4周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40条健康Beagle犬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SU-142低剂量组、SU-142中剂量组和SU-142高剂量组,每组10条,♀♂各半。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0,150,300 mg·kg^(-1),溶媒对照组给予0.5%CMC-Na,给药体积均为5 m L·kg^(-1)。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4周,恢复2周,期间对各项毒理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分别于首次和末次给药后1,2,4,8 h对血凝指标进行监测。结果中剂量组1条犬首次给药后开始出现呕吐症状,至第7天恢复,未见其他异常反应。由于该症状比较轻微,且发生率低,认为是动物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偶发性反应。其他动物的一般体征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凝学检测结果显示,SU-142处理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自首次给药后1 h开始上升,给药期间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至末次给药后4 h达峰,至此,高剂量组PT和TT均为溶媒对照组的约2倍,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给药后,均呈现剂量依赖性升高,但时效关系不明显。停药2周后,PT、TT和APTT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其他心电图、血液学、血液生化和病理组织学等指标均未见明显的与SU-142处理相关的改变。结论SU-142口服给药4周对Beagle犬的主要毒性靶标为凝血系统,为SU-142药效作用的延伸和放大所致,作用可逆。本研究未发现供试品作用机制以外的脱靶毒效应。
- 赵白云张晶孔文婷叶英何丹田静
- 关键词:阿哌沙班BEAGLE犬重复给药毒性
- 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临床分析及头孢噻肟的预防疗效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头孢噻肟的预防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6年10月在医院胸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1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80例围术期给予头孢噻肟2g静脉滴注,80例围术期给予头孢噻肟4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及术前术后血中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160例初次进行手术的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肺部感染47例,感染率为29.38%;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史、COPD、吸烟史、抑酸剂使用时间、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切口疼痛明显为肺癌患者术后医院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术前(P<0.001);且头孢噻肟4g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头孢噻肟2g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头孢噻肟2g组(P<0.001)。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医院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地给予预防措施,围术期给予小剂量头孢噻肟对预防术后感染有一定效果。
- 周晨陆云良叶英蔡菲金绮
- 关键词:肺癌根治术医院肺部感染围术期头孢噻肟
- 返魂草素Ⅱ对SD大鼠连续灌胃4周的重复给药毒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返魂草的有效成分返魂草素Ⅱ重复灌胃给药4周对SD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 12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返魂草素Ⅱ低、中、高剂量组(药剂量分别为175,350,700 mg·kg^(-1))和溶媒对照组(0.5%CMC-Na),每组30只,♀♂各半,给药体积均为10 mL·kg^(-1)。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4周,给药结束每组剖检2/3大鼠,恢复2周后,剖检剩余的1/3大鼠,剖检时对各项毒理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给药期间,各剂量组大鼠无死亡。低剂量组大鼠的一般行为、活动、毛发、大小便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出现流涎、腹部膨隆、食欲下降等症状,伴随活动减少,给药结束后逐渐恢复,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随剂量的降低呈降低趋势。给药过程中,返魂草素Ⅱ处理可导致中、高剂量组大鼠的食量和体质量在部分时间点低于溶媒对照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返魂草素Ⅱ处理主要导致高剂量组大鼠的ALT升高,TP和ALB降低,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未见与药物处理相关的改变。脏器质量检查结果显示,返魂草素Ⅱ可导致高剂量组大鼠胸腺质量降低、肝脏质量降低和肾脏质量升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给药结束时,返魂草素Ⅱ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肝脏出现孤立性或多发性局灶性溶解坏死,病灶数目和病变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恢复2周后,病灶检出数明显减少,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其他器官未见明显与药物相关的改变。血液学和骨髓细胞检查等方面均未见明显的与返魂草素Ⅱ处理相关的改变。结论返魂草素Ⅱ(700,350,175 mg·kg^(-1))灌胃给药4周,毒性靶部位主要是消化系统(肝脏、胃肠道、食欲和体质量等),毒性剂量为700,350 mg·kg^(-1)时仍出现毒性反应。
- 赵白云袁园王超璇张晶叶英孔文婷诸敏
- 关键词:重复给药肝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