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镇 作品数:6 被引量:51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活动断层的避让距离与影响范围——以理塘断裂为例 2025年 活动断层除引发强震外,还会引起工程错断、蠕滑变形和诱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营。在同震地表破裂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性质活动断层的避让距离,讨论了影响不同出露区断层避让距离的因素,以及活动断层带极强、强、中强和中等影响区范围。研究结果认为正断层上盘的避让距离不小于30 m,下盘不小于15 m;逆断层上盘避让距离不小于45 m,下盘不小于15 m;走滑断层避让距离不小于30 m。同时,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断层剖面和浅层地震勘探等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理塘断裂带理塘段(理塘断裂)的避让距离与影响范围。研究结果显示:理塘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层,运动性质以走滑运动为主兼有正断分量,其上盘避让距离为30 m,下盘避让距离为15 m。理塘断裂的极强、中强、强和中等活动影响区分别为154 m、154~500 m、500~1000 m和1000~3000 m,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国土空间管控提供基础资料。 杨镇 杨镇 张献兵 于皓 郭长宝 郭长宝关键词:活动断层 青藏高原 川西理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及古地震复发特征 被引量:1 2024年 块体内部活动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能力,其空间展布特征、活动性及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理塘断裂带位于川滇块体内部,是川西高原理塘地区重要的发震构造。关于理塘盆地地表破裂的形成时代、理塘断裂的古地震复发特征及运动性质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古地震探槽、^(14)C测年等手段,厘定了理塘断裂的空间几何展布、活动性及古地震历史。研究结果表明,理塘盆地地表破裂可能为1948年理塘M71/4级地震和1729年理塘地震叠加形成。理塘断裂古地震复发行为符合丛集地震特征,与毛垭坝断裂强震复发特征较为相似,指示两者可能同时发生破裂。理塘断裂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兼有正断分量,除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侧向挤出运动,可能还受雅江和香格里拉次级块体差异运动的影响。本研究为理解川滇块体内部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构造变形机制,以及区域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供了详实资料。 张献兵 杨镇 杨镇 于皓 郭长宝 郭长宝 李海兵关键词:晚第四纪 古地震 云南羊拉铜矿床磁黄铁矿标型矿物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6 2014年 羊拉铜矿床是三江成矿带中段重要的大型铜矿床之一,其矿床成因一直没有明确界定。里农矿段是羊拉铜矿床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该矿段矿石中黄铜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发育,其中,磁黄铁矿矿石是矿床中含量最高的硫化物矿石。本文选取里农矿段的磁黄铁矿矿石样品,利用矿相学、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对磁黄铁矿形态、成分和结构标型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环境和沉淀机制,为揭示矿床成因提供有效约束。研究结果表明:羊拉铜矿床矿体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且与花岗闪长岩岩体关系密切,受花岗闪长岩岩体和大理岩、变质石英砂岩等地层以及断裂构造的共同控制;磁黄铁矿矿石呈铁黑色、古铜色、铜褐色,块状和浸染状构造;镜下为黄白色、黄褐色,无内反射色,非均质性不明显,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局部可见磁黄铁矿被石英±黄铜矿±黄铁矿±方解石脉切断,也见闪锌矿中有乳滴状、叶片状黄铜矿发育。磁黄铁矿中Fe元素含量为59.25%~60.25%,平均为59.71%,S元素为39.10%~39.97%,平均39.52%,化学分子式为Fe6S7~Fe8S9;晶胞参数平均值为a0=11.912,b0=6.859,c0=12.813,磁黄铁矿的粉晶X射线衍射曲线呈强度大致相等的双峰,表明羊拉铜矿床的磁黄铁矿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据此判断该区成矿作用过程中富硫、并经历快速降温变化,非均匀应力作用使六方磁黄铁矿转化成了单斜磁黄铁矿;磁黄铁矿中的硫是以S2-的形式存在,在六方磁黄铁矿向单斜磁黄铁矿的转化过程中,磁黄铁矿晶格中的Fe离子略有减少,Fe1-xS的电负性稍有增加,还原性增强;在Fe-S相图中,磁黄铁矿位于单斜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共生相区,表明成矿温度在250℃左右。即羊拉铜矿床的磁黄铁矿主体是形成于富硫、非均匀应力、中温的还原环境。该区磁黄铁矿富Co贫Ni,Co/Ni值范围较� 杨镇 杨立强 刘江涛 孟健寅 吕亮 孙诺 张广宁 龙斐关键词:矽卡岩型矿床 磁黄铁矿 标型特征 滇西普朗斑岩型铜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被引量:1 2017年 滇西香格里拉地区普朗铜矿床为全球范围内少有的具有还原性特征的斑岩矿床,其规模远大于区内氧化性矿床。该矿床成因究竟是属于氧化性矿床还是还原性矿床,当前学术界仍存在不同的认识。为进一步厘定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香格里拉地区的找矿勘查成果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普朗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和矿物组合特征,并对控矿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1)普朗矿床中的成矿岩体(石英二长斑岩)为氧化性岩体,成矿流体中发育有含CH4的流体包裹体,矿区磁黄铁矿广泛发育;(2)普朗铜矿为具有还原性特征的氧化性斑岩矿床,其形成是因后期有天水携带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以NW向黑水塘断裂为主的构造裂隙加入岩浆流体,使得成矿物质得以有效还原、沉淀;(3)高氧逸度岩体(石英二长斑岩)及有利的构造条件严格控制了矿床的成矿作用,石英二长斑岩及断裂构造可作为矿区找矿勘查的重要标志,香格里拉地区浪都、亚杂、卓玛、欠虽以及烂泥塘等地均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杨镇 杨镇 刘旭东关键词:斑岩铜矿 矿床成因 控矿因素 怒江断裂带邦达断裂中段全新世活动证据及其古地震记录 被引量:8 2022年 活动断裂带常是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并诱发地质灾害,产生黏滑位错和蠕滑变形,并形成断裂破碎带,进而对城市和工程安全直接造成威胁。因此,厘定活动断裂的空间几何展布、活动性对工程地质研究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遥感解译、错断地貌、槽探和14C测年,对怒江断裂带邦达断裂中段的发育分布特征与活动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邦达断裂中段在1457±51 a BP/1598±47 a BP发生过古地震事件,为引发中强地震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受控于川滇菱形块体的南向逃逸挤出和印度板块NEE向直接挤压作用,表现为走滑兼有逆冲分量的高角度活动断裂。该研究为了解怒江断裂带邦达断裂中段活动性和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了基础资料。 钟宁 杨镇 张献兵 丁莹莹 吴瑞安 王炀 郭长宝 郭长宝关键词:全新世 古地震 滇西北休瓦促钨钼矿区复式岩体地质及其成矿特征——来自年代学、氧逸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25 2017年 休瓦促钨钼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香格里拉北部,目前已达中-大型。该区发育由两期岩体(晚三叠世的黑云母花岗岩和晚白垩世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叠加而成的复式岩体,而该矿区钨钼矿形成于82~86Ma。然而,两期岩体间关系,以及晚三叠世岩体对矿床的形成有怎样的贡献,目前未有报道。笔者通过对两期岩体形成时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从成岩年代学、岩浆氧逸度等方面探究上述问题,并揭示两期岩体的成矿特征,为找矿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表明,黑云母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11.7±2.6Ma,SiO_2偏高(69.48%~73.73%),属高钾的钾玄质系列,偏铝质,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Nb、Sr、Ti等,有微弱的负Eu异常,岩浆氧逸度相对较高(fO_2=-19.4^-9.1,平均-13.7);斑状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76.8±3.8Ma,且有一颗锆石核部的年龄值为219±2.6Ma,该岩体与前者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高(67.35%~75.65%),属偏铝质的钾玄质系列,ΣREE较高,高于黑云母花岗岩,铕负异常明显大于前者,岩浆氧逸度相对较低(fO_2=-30.4^-18.2,平均-23.4)。据此,结合休瓦促矿区断层发育情况,提出矿区内两期岩体以近南北向F_4为界呈断层接触关系,北西向走滑断层(F_1-F_3)为控矿构造。本文认为,晚期斑状二长花岗岩对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关系,黑云母花岗岩来源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环境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岩浆富水、氧逸度高,利于形成Cu-Au矿床,且在找矿实践中得到部分验证;斑状二长花岗岩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岩浆贫水、氧逸度低于黑云母花岗岩,与W-Mo矿床相关。即,晚白垩世岩浆热液沿矿区断裂-裂隙系统运移,继承和发展早期岩浆活动,形成脉状细晶岩和W-Mo矿床。 张向飞 李文昌 尹光候 杨镇 唐忠关键词:地质年代学 氧逸度 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