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 作品数:23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三代宏基因组测序在食源性疾病事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索三代宏基因组测序在食源性疾病事件中病原菌快速识别的运用。方法 随机选取1份2021年四川某地食源性疾病事件中的腹泻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三代宏基因组建库测序,基于测序数据进行快速识别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结果 传统分离鉴定方法经过3 d分离鉴定出由肠炎沙门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宏基因组测序6 h就能快速识别出丰度很高的肠炎沙门菌。结论 三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处理食源性疾病事件中时效性性及准确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刘丽杨小蓉彭凯孙欣然王乐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 2017—2023年四川省实验动物寄生虫和微生物质量抽检报告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017—2023年四川省实验动物寄生虫、微生物质量抽检结果,为进一步加强四川省实验动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四川省共有实验动物生产单位31家,实验动物主要有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猴、猪7种。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的实验动物等级相关标准,对四川省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资质的单位进行抽样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分析2017—2023年四川省内各种实验动物的质量检测结果。结果2017—2023年,除2018年外,每年进行一次实验动物质量抽检。小鼠:2017年检出蠕虫、鞭毛虫、沙门菌、小鼠肝炎病毒抗体和小鼠肺炎病毒抗体阳性,合格率仅为42.9%;2019年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阳性,合格率为86.7%;2021年检出仙台病毒抗体阳性,合格率为85.7%;2020年、2022年和2023年合格率为100%。大鼠:2017年检出蠕虫、支原体抗体、金黄色葡萄球菌、仙台病毒抗体、小鼠肺炎病毒抗体、大鼠细小病毒RV株抗体、大鼠细小病毒H-1株抗体和大鼠冠状病毒抗体阳性,合格率为40.0%;2019年检出支原体抗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阳性,合格率为35.0%;2020年未检出阳性指标;2021年检出仙台病毒抗体、大鼠细小病毒RV株抗体阳性,合格率为50.0%;2022年检出大鼠细小病毒RV株抗体阳性,合格率为87.5%;2023年检出嗜肺巴斯德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阳性,合格率为85.7%。犬:2017年、2019年检出狂犬病毒抗体和犬瘟热病毒抗体效价未达标,合格率分别为33.3%和20.0%;2020年和2022年合格率均为100%。普通级豚鼠:2019年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合格率为80.0%;其余各抽检年份的合格率均为100%。猴:2019年检出弓形虫抗体、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抗体阳性,合格率为87.5%;2020年、2022年均有猕猴疱疹病毒I型抗体阳性检出,合格率分别为93.3%和97.5%;2021年和2023年合格率均为100%。清洁级豚鼠、兔和猪:各�
- 刘丽达陈兵谢娜刘丽庄思琪邹弈星
- 关键词:实验动物质量抽检寄生虫微生物
- 四川省51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血清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四川省5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包括既往感染康复者、正在住院的病例和新病例)不同时间的血清样本1705份,采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采用SPSS26.0对IgM和IgG抗体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揭示IgM和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共纳入确诊病例352人、无症状感染者162人。自确诊(或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后8~149 d,92.75%~100%的感染者血清中IgG抗体呈阳性;持续至360 d后,仍有超过60%的感染者IgG抗体呈阳性,随时间增加,IgG抗体的S/CO值有下降趋势。连续观察15例感染者在确诊(或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后8~14 d,血清中抗体阳性率达100%,120 d后IgM抗体转为阴性,随病程时间增加IgM抗体的S/CO值变化趋势明显。自确诊(或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0~7 d和23~89 d时,确诊病例组与无症状感染者组IgM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50 d后,确诊病例组的IgG抗体阳性率高于无症状感染者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06)。结论不同类型的2019-nCoV感染者血清中IgM和IgG抗体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
- 杨慧萍韩媛媛刘丽徐佳楠周丽君黄伟峰张韬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血清抗体
- 三种前处理方法对粪便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前处理方法,为安全、快速、有效的提取粪便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粪便标本,分别用PBS、Trizol、Trizol和PBS三种方法进行前处理,再提取核酸进行实时荧光RT-PCR,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检出率。结果PBS处理标本中,检出12份ORF1ab/N基因阳性/阳性,1份ORF1ab/N基因阴性/阳性,7份ORF1ab/N基因阴性/阴性,检出率为60%;Trizol处理标本中,检出14份ORF1ab/N基因阳性/阳性,6份ORF1ab/N基因阴性/阴性,检出率为70%;Trizol和PBS处理标本中,14份ORF1ab/N基因阳性/阳性,1份ORF1ab/N阴性/阳性,5份ORF1ab/N基因阴性/阴性,检出率为70%。三种前处理方法检出率及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种处理方法在不震荡、不离心的情况下均能从粪便标本中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Trizol处理检出率略高于PBS处理,且Trizol处理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标本传染性,可作为首选。
- 曹冉冉刘丽刘丽廖虹瑜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粪便标本TRIZOL
- 四川省部分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检测及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四川部分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污染情况,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四川省攀枝花、绵阳、南部县、德阳等地区食品、肉猪肛拭子和腹泻患者粪便样本,用含有头孢噻肟(终浓度为4μg/ml)的缓冲蛋白胨水进行增菌,接种ESBL平板,挑取可疑菌落,运用PCR方法鉴定菌株并检测耐药基因。结果共采集356份样本,其中食品样本186份、患者样本72份、猪肛拭子98份。从202份样本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6. 7%。从食品样本中分离出114株,猪肛拭子样本中分离出41株,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47株;耐药基因显示CTX-M型中Group2型最多,为104株。结论四川省食品、患者、肉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均有检出,肉猪分离株携带CTX-M耐药基因更广泛。
- 刘丽黄玉兰张林雷高鹏吕虹杨小蓉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
- 1998-2007年绵阳市霍乱流行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绵阳市霍乱流行特征,探讨霍乱疫情发生的高危因素,为霍乱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霍乱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对霍乱流行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998-2007年共发生霍乱暴发疫情40次,发病人数255人,农民占霍乱发病人数的54.09%;近4年,80%的霍乱疫情和92.86%(26/27)的患者是由农村群体聚餐引起;乡村医生霍乱流行病学知识知晓率为68.79%;84.62%的农村居民选择在自家举办宴席,78.85%会使用甲鱼;农村村厨卫生安全意识不高;2006-2007年3次在8份市售海水产品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近年来绵阳发生的霍乱疫情主要由外来污染海水产品引起,农村群体聚餐、村厨、农村居民和村医卫生防病知识缺乏和卫生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霍乱疫情发生和疫情难以早期发现的主要原因。
- 周云刘丽李永清刘昌弟刘友全江智辉
- 关键词:霍乱流行病学特征农村聚餐
- SPF大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原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连续监测某实验动物饲养场SPF大鼠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情况,结合该饲养场环境、人员等检测结果,查找污染源,为保障和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7年依据《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GB/T 14926.14-2001)》对SPF大鼠进行SA监测,并采集饲养环境和饲养人员的样本进行检测。对所有分离的SA菌株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基因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污染源。结果35份SPF大鼠检出16株SA,检出率45.71%;18份饲养环境和饲养人员样本检出2株SA,检出率11.11%。SPA分型可分成5个型别,T2360为优势型别,主要由2013年和2017年SPF大鼠中的菌株组成。PFGE有5种带型,SA4为主要带型。饲养环境中SA的PFGE带型与2017年SPF大鼠中的完全一致。结论饲养环境中存在的SA与SPF大鼠感染的SA具有紧密联系。
- 黄伟峰黄玉兰刘丽张林吕虹雷高鹏李莉刘科亮杨小蓉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PFGE分型
- 四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比对分析
- 2023年
- 目的 对4种市售国产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进行分析比较,为SARS-CoV-2抗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4种市售国产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盒,分别为试剂A、B、C和D,对54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呼吸道样本进行抗原检测,以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结果为标准。结果 54份COVID-19病例呼吸道样本,48份为阳性样本,1份为ORF1ab单靶标阳性,3份为N单靶标阳性,2份为阴性。4种抗原检测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试剂A 56.25%、试剂B 58.33%、试剂C 60.42%及试剂D 58.33%,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P=0.982)。4种抗原检测试剂检测结果一致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试剂B和试剂D>试剂A和试剂B=试剂A和试剂D>试剂B和试剂C>试剂A和试剂C。结论 4种抗原检测试剂的一致性较高,对CT值低于25的样本阳性检出率达64.29%~93.33%,而CT值高于30的样本阳性检出率很低,提示试剂厂家需进一步优化性能,提高检测灵敏度。试剂C为荧光免疫层析法,需要配套使用荧光免疫分析仪,不便于普通群众使用。
- 徐朝花刘丽杨慧萍马小珍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
- 四川省部分地区野生蕈种类分布调查
- 2024年
- 目的掌握四川省野生蕈中毒高发地区的野生蕈种类及分布情况,为野生蕈中毒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踏查与随机路线相结合的方法在绵阳、宜宾、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采集样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形态特征,对样本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共采集样本364份,经鉴定364份样本共有39科、81属、215种。优势科包括红菇科、蘑菇科、光茸菌科、粉褶菌科、鹅膏菌科等,占总种数的56.74%。优势属为红菇属、乳菇属、鹅膏属等,占总种数的51.87%。毒蘑菇有19种,占总种数的8.84%,临床类型以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为主。不同地区优势科、优势属不同。结论四川省部分地区野生蕈种类丰富,本研究为今后深入了解四川省野生蕈资源状况和预防控制野生蕈中毒提供基础。
- 赵雯霞刘丽张林黄玉兰杨小蓉
- 关键词:野生蕈毒蘑菇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比较4种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mPDA;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分离琼脂,PCFA;银耳卵黄氯霉素琼脂,TYCA)的分离效果,为修订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接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于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观察各培养基上目标菌菌落形态,计算生长率;接种10种常见致病菌和环境中常见菌于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进行生长特异性试验;通过直接涂布和增菌划线的加标试验,验证这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对粪便、食品和环境土壤等不同标本/样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分离检出情况。结果 mPDA和PCFA能够分别抑制8种和6种致病菌的生长,且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生长率都高于75%;在mPDA和PCFA上,目标菌与多数杂菌形态有明显区别,而在PDA和TYCA上,形态相近不易区分;在粪便、土壤和食品等不同标本/样品的直接涂布和增菌划线分离的加标试验中,mPDA和PCFA上的检出率均超过80%,明显高于PDA和TYCA。结论 mPDA和PCFA分离效果比原标准的PDA明显提高,建议在标准修订中增加此两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 黄伟峰黄玉兰杨祖顺张林刘丽李莉杨小蓉
- 关键词:培养基食源性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