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婕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云南傣族织锦技艺的调查被引量:10
- 2011年
- 通过对云南省傣族地区使用的傣锦织机、织物及其织造技术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将现存的傣族低花本织机进行了归类,研究了其织机的具体形制、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并分析了其织物的组织结构、图案风格及色彩运用,有助于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了解及有效保护和传承。
- 龙博赵丰吴子婴彭婕
- 荆州楚墓和南昌明墓出土丝纤维老化降解状况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荆州楚墓和南昌明墓出土的丝织品在年代上相差近2 000年,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丝纤维的形态都有很大的变化。采用形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氨基酸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这2批出土丝织品的老化降解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荆州楚墓出土的丝织品老化降解程度比南昌明墓严重,主要包括样品表面脆化糟朽不堪;丝蛋白肽链分子中部分氢键遭到破坏,致使酰胺I吸收峰发生红移;无卷曲成分增加,结晶度减小;长期的老化降解致使耐热性能下降;部分无定形区的氨基酸被降解,南昌明墓出土的丝纤维发生了水解老化,且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
- 彭婕吴子婴周旸龙博吴顺清徐长青
- 关键词:丝纤维结晶度耐热性氨基酸
- 不同朝代及现代绢丝织物中蚕丝的形貌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朝代及现代绢类织物的表面和纤维截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利用像素法对蚕丝纤维截面积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蚕丝纤维截面积变化的原因。不同朝代及现代的9批绢类织物样品表面的完整度、光洁度、污染度以及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样品来源墓地的环境有关;不同样品蚕丝纤维截面形状有的较扁平,有的较饱满,还有一些呈碎块或空壳状,反映出蚕丝纤维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当时的养蚕技术水平相关;不同朝代样品间、同一朝代样品间的经纬纱线粗细及经纬纱线排列密度有差别,可能与绢类织物的种类及丝织技术水平有关。9批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存在差异,且大多数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方差数值较大,其中:东周到清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从38.57μm2增加至75.80μm2,可能与根据织物最终用途而选用的蚕丝原料以及家蚕长期驯养后茧丝的变化有关;现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在115μm2左右,明显大于古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这种变化可能与长期的蚕品种遗传改良以及饲养技术和缫丝工艺的改进有关。
- 彭婕吴子婴周旸龙博
- 关键词:文物家蚕丝截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