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
- 作品数:1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海上风电根式单桩基础、根键斜推装置及施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根式单桩基础、根键斜推装置及施工方法,其中海上风电根式单桩基础包括:单桩基础本体,单桩基础本体的下部为用于插入海洋土体的插入段;设置于插入段外侧壁上用于植入海洋土体的若干根键,其中,每个根键的一端与...
- 魏鑫张璐璐朱承金杨昊庆
- 一种含裙边带肋的海上风电机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裙边带肋的海上风电机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柱体,柱体为空心圆柱体;肋板为直角梯形肋板,肋板设置于管桩的外侧壁,直角梯形肋板的下底边与柱体的外侧壁连接,直角梯形肋板的锐角端朝向下设置,直角梯形肋板沿柱体的外...
- 杨昊庆张璐璐魏鑫
- 文献传递
- 一种海上风电阻尼耗能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阻尼耗能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单桩基础本体,包括插入海洋土体中的插入段;套设于插入段上的减震消能装置,包括内壁上设有若干组弹性部件的筒状外壳,若干组弹性部件沿筒状外壳轴向分布,且每组弹性部件沿筒...
- 魏鑫张璐璐朱承金杨昊庆
- 一种带放射肋板及防冲刷罩的海上风电机单桩基础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放射肋板及防冲刷罩的海上风电机单桩基础,包括:管桩为空心圆柱体,管桩的外侧壁设有多个肋板,多个肋板沿管桩的外侧壁向外呈放射状分布;圆筒部件,套于肋板的外侧,圆筒部件与管桩之间通过肋板连接,圆筒部件的内壁与...
- 张璐璐杨昊庆魏鑫
- 文献传递
- 一种含裙边带肋的海上风电机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裙边带肋的海上风电机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柱体,柱体为空心圆柱体;肋板为直角梯形肋板,肋板设置于管桩的外侧壁,直角梯形肋板的下底边与柱体的外侧壁连接,直角梯形肋板的锐角端朝向下设置,直角梯形肋板沿柱体的外...
- 杨昊庆张璐璐魏鑫
- 文献传递
- 基于LTCC工艺的高速基片集成同轴互连阵列被引量:1
- 2016年
- 基片集成同轴线是一种由基板上下导体板、内导体和金属化过孔阵列构成的集成波导结构,具有低损耗,宽频带,抗干扰,易于集成等优点。在基片集成同轴线的基础上,一种新型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的基片集成同轴互连阵列结构被提出。该阵列结构通过相邻通道之间共用外导体的方式提高了互连的集成度,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抗串扰特性。该互连阵列结构采用低温共烧陶瓷工艺(LTCC)加工实现,并应用了一种与之相匹配的共面波导转接结构。经过测试,基片集成同轴互连阵列结构中单个通道的带宽可以实现从直流到40GHz,单通道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Gbps,相应的十五通道互连阵列的总传输速率达到450Gbps。在PRBS序列周期为27-1的测试条件下,误码率小于10-12。
- 魏鑫李晓春邵妍毛军发
- 关键词:多通道高速互连
- 一种海上风电阻尼耗能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阻尼耗能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单桩基础本体,包括插入海洋土体中的插入段;套设于插入段上的减震消能装置,包括内壁上设有若干组弹性部件的筒状外壳,若干组弹性部件沿筒状外壳轴向分布,且每组弹性部件沿筒...
- 魏鑫张璐璐朱承金杨昊庆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的双L型基片集成同轴互连阵列被引量:2
- 2016年
- 基片集成同轴线(Substrate Integrated Coaxial Line,SICL)是一种由基板上下导体板、内导体和金属化过孔阵列构成的集成波导结构,具有低损耗、宽频带、抗干扰、易于集成等优点。本文在基片集成同轴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L型基片集成同轴互连阵列结构。首先通过仿真将它与传统的微带线和带状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结构在损耗、反射以及隔离度方面均表现出优良的特性。然后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实现该结构,并通过实验测试了该样品的S参数、隔离性能、眼图及误码率。实验结果表明,在1~40GHz的频率范围内,双L型基片集成同轴互连阵列的耦合度在-40 d B以下,传输速率可达到30 Gbps,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
- 魏鑫李晓春邵妍毛军发
- 关键词:高速互连
- 一种海上风电根式单桩基础、根键斜推装置及施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根式单桩基础、根键斜推装置及施工方法,其中海上风电根式单桩基础包括:单桩基础本体,单桩基础本体的下部为用于插入海洋土体的插入段;设置于插入段外侧壁上用于植入海洋土体的若干根键,其中,每个根键的一端与...
- 魏鑫张璐璐朱承金杨昊庆
- 文献传递
- 水合物开采及海洋环境诱发地质灾害机理和风险评估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 2024年
- 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能源开采等人类活动和地震等自然因素极易诱发海底地质灾害,威胁重大工程和设施安全,成为制约我国深海水合物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本文梳理了现有的海底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链生演化规律以及多尺度分析现状,并对海洋地质灾害易发性、工程设施易损性以及风险评估现状进行综述。调研显示,现有海底地质灾害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监测数据的稀缺,并缺乏有针对性的多场多相耦合分析方法和跨尺度问题的数值分析手段;地质灾害易发性和易损性研究中基础数据、评价模型、评价精度都不满足现有需求;风险评估中评价指标体系不尽客观和科学,且缺乏适用于工程实践的系统理论方法与软件,以及相关的风险控制标准与应对措施规范标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储层勘探技术,沉积物宏微观本构模型,多尺度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滑坡冲击力动态理论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并建议采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防减灾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风险可控的工程开发。同时,本文借助人工智能等新型手段,提出了多尺度多时空耦合数字三胞框架,为我国下一步琼东南盆地等大型海底水合物赋存区开发提供参考。
- 蒋明镜蒋明镜张璐璐王华宁张璐璐朱海涛陈杨明黄佳佳张旭东谭林徐继涛魏鑫谭林张誓杰
-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