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涪云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宋明理学的兴起与时代精神的建构被引量:1
- 2013年
- 以解释学的视角考察学术思潮的兴起,不难发现:一个学术局面的形成是与其所处时代和自身理论的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宋明理学也值得在这一理论维度中探究。唐宋之际社会急遽变化,儒学作为一种具有担当意识的思想形态,自觉地探寻时代精神,至宋而兴,形成了颇具自身理论特点和时代特点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的复兴,是在疑经精神和学术多元趋势下的儒学再造。在从儒学至理学转换过程中表现出了其自身的兼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以及儒学在学术思潮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其自身的规律性以及与其所处时代的协调性。
- 张涪云
- 关键词:宋明理学疑经心性
- 试论康德先验演绎中的想象力与现象学的关联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试图依据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的"先验演绎"的论述,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其中认识活动中的想象力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康德想象理论的特点,并认为康德的想象力理论不但"承前",并且对而后西方认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后"作用,从而挖掘康德哲学中想象力理论与现代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之间的深刻关联。
- 张涪云
- 关键词:先验演绎《纯粹理性批判》现象学
- 试论康德的想象力理论在先验演绎中的逻辑开展
- 2013年
-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演绎"部分是康德对认识活动中的想象力进行系统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先验演绎的想象力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逻辑地展开成为整个批判哲学的逻辑基础:想象力的含义、想象力作为第三种能力和想象力作为规则下的一种能力。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纯粹理性批判》探讨想象力在形成知识中的运作机制,并由此表现出康德关于想象力论述独有的理论特点和逻辑进路。
- 张涪云
- 关键词:先验演绎《纯粹理性批判》
- 相遇:马勒伯朗士与儒家的对话
- 2012年
- 马勒伯朗士的《一位基督教哲学家与一位中国哲学家关于上帝存在和性质的对话录》着力捍卫基督教神学,借着对朱熹学说的"无神论"式解读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从而与斯宾诺莎"自然神论"划清界限。庞景仁曾对马勒伯朗士的"神"的观念和朱熹的"理"的观念进行比较,发现两个范畴存在着深刻的相似性,认为马勒伯朗士的批评主要是基于文本的误读,以及其站在神学立场对儒家文化的质疑。在此基础上,试图从庞先生的"朱熹的‘理'具有人格神的特征"这一结论出发,返回到马勒伯朗士和儒家"相遇"的语境中,探讨马勒伯朗士与儒学的对话情境中其"上帝的观念"这一核心立场,从而理解一种异质文化对儒家学说批评的合理向度。
- 张涪云
- 关键词:礼仪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