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影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血B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在比较健康人、结核潜伏感染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细胞及亚群变化的基础上了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B细胞百分比及B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方法根据B细胞表面CD19/CD5/CD1d标识将B细胞分为四群。利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9个月时外周血B细胞百分比及B细胞分群表达的差异。结果结核患者治疗6个月时外周血B细胞较治疗3个月时有所增加(P<0.01)。结核患者治疗3个月时外周血中CD19+CD5-CD1d+和CD19+CD5+CD1d+B细胞百分比最高,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0.01)。结核患者治疗3个月时CD19+CD5-CD1d-B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P<0.01)。结核患者外周血CD19+CD5+CD1d-B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逐渐上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紊乱的B细胞亚群在治疗过程中,逐渐恢复正常,提示B细胞亚群在结核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李美忠张影许颖琪张洁云张明霞陈心春邓群益
- 关键词:结核B淋巴细胞细胞亚群
- 结核患者CD19^+ CD5^+ CD1d^+ B细胞表达及其对Th17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结核患者Th17应答与CD19+CD5+CD1d+B细胞频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结核潜伏感染者、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17应答水平及CD19+CD5+CD1d+B细胞频率。结果:结核患者Th17应答水平为(3.34±1.3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4.60±1.56)%(q=6.56,P<0.001)和结核菌潜伏感染者(4.13±1.91)%(q=2.96,P<0.05);结核患者CD19+CD5+CD1d+B细胞频率为(28.29±11.0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21.05±10.86)%(q=3.69,P<0.05)和潜伏感染者(20.46±9.88)%(q=3.59,P<0.05);结核患者Th17应答与CD19+CD5+CD1d+B细胞频率呈负相关性(r=-0.467 3,P<0.05)。结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Th17细胞应答受抑制,这种抑制可能与CD19+CD5+CD1d+B细胞频率的增多有关。
- 李关忠廖明凤曾光明张影张明霞陈心春邓群益
- 关键词:结核
- 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38例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3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和实验室检查情况。采集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扩增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ab基因和N基因。采集血液样本检测2019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水平。结果38例患者中输入性病例35例(92.1%),其中美国输入20例(57.1%)。36例(94.7%)患者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其中末次接种后≤1个月发病者占5.7%(2/35),>3个月发病者占65.7%(23/35)。3例为无症状感染者。35例确诊患者中,咳嗽31例(88.6%),咽痛14例(40.0%),发热13例(37.1%),鼻塞10例(28.6%),流涕8例(22.9%);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正常者33例(94.3%),降低者1例(2.9%);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19例(54.3%);C反应蛋白升高者18例(51.4%);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者35例(100.0%);降钙素原升高者10例(28.6%);D-二聚体升高者6例(17.1%);ALT升高者1例(2.9%);血钾降低者10例(28.6%)。ORF1ab基因循环阈值(Ct值)为22.15±6.00,最低值为14.22,N基因循环阈值为21.86±5.72,最低值为13.04。2019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水平为0.46(0.21,1.12)AU/mL;IgG抗体水平为126.55(8.31,289.85)AU/mL,其中20例患者IgG抗体>100 AU/mL,12例IgG抗体>200 AU/mL,最高达414.48 AU/mL。结论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咽痛、发热、鼻塞,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且病毒核酸水平较高,需注意防护。
- 邹容容张影袁静
- 关键词:冠状病毒
- HBB基因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BB基因的用途,用于制备判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产品。所述判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产品优选包括:用实时定量PCR或基因芯片检测判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产品。经实验证明,本发明HBB基因...
- 陈心春周伯平张明霞杨倩婷蔡毅张影
- CREB5基因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REB5基因的用途,用于制备判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产品。所述判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产品优选包括:用实时定量PCR或基因芯片检测判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产品。经实验证明,本发明CRE...
- 陈心春张明霞周伯平杨倩婷蔡毅张影
-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多功能CD8 T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检测非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结核病人外周血CD8T细胞细胞因子的产生水平,探讨结核病人多功能CD8+T细胞亚群和其他亚群的频率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离受试对象的外周血(PBMCs),非特异性抗原(佛波酯+离子霉素)刺...
- 邱振纲陈心春张明霞朱宇珍张影朱秀云凌火姑邓群益柯学李国保
- 关键词:结核病外周血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 HBB基因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BB基因的用途,用于制备判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产品。所述判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产品优选包括:用实时定量PCR或基因芯片检测判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产品。经实验证明,本发明HBB基因...
- 陈心春周伯平张明霞杨倩婷蔡毅张影
- 文献传递
- 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11日至2021年11月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Delta组),以及2022年2月21日至2022年3月9日收治的34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Omicron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SARS-CoV-2疫苗接种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等。结果新型冠状病毒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男性35例(61.4%),以青中年为主(56例,98.2%)。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咽喉痛和发热。临床分型以轻型为主,Omicron组的轻型患者显著多于Delta组(χ^(2)=11.797,P<0.05),未见重型患者。Omicron组接种SARS-CoV-2疫苗加强针的人数多于Delta组(χ^(2)=12.853,P<0.05)。90.9%(50例)患者在发病时距离末次接种疫苗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但两组患者在发病时距末次接种疫苗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9,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中,Delta组患者的IL-6水平较高,而血清K和LDH的水平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病毒核酸Ct值中位数均低于20,Omicron组患者在病程第3、7、14、21天的核酸Ct值均显著高于Delta组(均P<0.05),在病程第14天和第21天的病毒核酸转阴病例数显著多于Delta组(均P<0.05),且其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Delta组(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抗体水平发现,Omicron组和Delta组患者在入院时的IgG阳性率分别为64.7%和34.8%,Omicron组的IgM和IgG的中位数水平均显著高于Delta组(均P<0.05);病程第7天时,Omicron组的IgG阳性率为93.7%,Delta组的IgG阳性率为75.0%,两组的IgM和IgG水平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病毒核酸�
- 张影李晓鹤陈凤袁静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
-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多功能CD8 T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检测非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结核病人外周血CD8T细胞细胞因子的产生水平,探讨结核病人多功能CDg+T细胞亚群和其他亚群的频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受试对象的外周血(PBMCs),非特异性抗原(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后,胞...
- 邱振纲张明霞朱宇珍张影朱秀云凌火姑邓群益柯学李国保陈心春
- 关键词:结核
- 文献传递
-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 曾文袁静刘映霞张影李莎茜姚思敏林益敏陈川铁赵美芬刘京刘艳周伯平
- 关键词:干扰素Α-2B恩替卡韦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