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全
- 作品数:30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重度烧伤大鼠肠道组织HMGB1和TLR4表达增强且肠道免疫功能紊乱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大鼠肠道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与肠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重度烧伤组30只。对照组仅麻醉,重度烧伤组大鼠背部及腹侧造成全身60%烫伤。烧伤组大鼠在伤后6、12、18 h,各取10只颈椎脱臼处死,对照组大鼠10只麻醉后即刻处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组织中HMGB1和TLR4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测量CD3+T细胞的纯度和Th1细胞和Th2细胞亚群比率,ELISA检测肠组织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烧伤组伤后6、12、18 h,大鼠肠道组织中HMGB1和TLR4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烧伤后时间的增加,蛋白水平均逐渐增加,重度烧伤组HMGB1及TLR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烧伤组伤后6、12、18 h,Th1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增加,而Th2细胞亚群比例降低,Th1细胞/Th2细胞比值显著增加,Th1细胞比例与HMGB1及TLR4呈正相关,而Th2细胞比例与HMGB1及TLR4呈负相关。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烧伤组伤后6、12、18 h,大鼠肠道IFN-γ及IL-4水平均显著增加,而IL-10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烧伤后时间的增加,IFN-γ及IL-4水平均逐渐增加,而IL-10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大鼠重度烧伤后,肠道组织内募集HMGB1激活TLR4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下游信号转录因子,并释放一系列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参与大鼠Th1细胞和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
- 韩亚龙杨晖刘文军李武全缪玉兰王海兵
- 关键词:重度烧伤肠道HMGB1免疫功能
- 依达拉奉对氧剥夺引起的大鼠肠隐窝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研究
- 2012年
-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氧剥夺导致的IEC-6细胞株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将预先培养好的细胞分为3组:正常组(N组),氧剥夺组(OGD,IR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OGD+依达拉奉,E组)。本研究中所用氧剥夺模型是将细胞株换无糖无血清的培养基后放入含5%CO2和95%N2的密闭培养箱中2 h,后重新复氧复糖。在复氧复糖的同时,将依达拉奉盐溶液(10 mg/mL)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在复氧复糖2 h,收集细胞用DHE荧光探针进行氧自由基(ROS)测定;伤后12 h,富集细胞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测定;伤后24 h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Alamar Blue测定细胞活力。[结果]DHE荧光探针结果显示OGD导致的ROS,E组比IR组减少;OGD刺激后,IEC-6细胞内的MDA浓度上升为(1.52±0.21)mmol/mg,而E组的含量为(1.21±0.16)mmol/mg,P<0.05。OGD后,IEC-6细胞内的SOD活力下降至(7.35±0.84)U/mg,而E组的SOD活力为(8.25±1.12)U/mg,P<0.05。OGD后细胞活力下降为0.48±0.081,而E组的细胞活力为0.56±0.049,P<0.01。同时,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依达拉奉抑制了OGD导致的细胞过度凋亡。[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OGD造成的IEC-6细胞的损伤。
- 廖青玲王俊杰李武全艾杰妮王锦玲
- 关键词:依达拉奉凋亡
- 本科护生对基于OBE理念的“PBL+雨课堂”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了解和探讨本科实习护生在基于OBE理念的“PBL+雨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真实感受,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2—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实习的11名护生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通过分析、归纳提炼出4个主题:护生的教学体验、教学获益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模式的优化。结论 基于OBE理念的“PBL+雨课堂”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理教学实践中给护生带来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但尚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
- 孙林利李蓉吴帆赵春梅李武全
- 关键词:本科护生PBL教学
- 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应用脱细胞猪皮与异体皮作为覆盖物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0
- 2012年
- 目的通过与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异种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7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35例)和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35例),观察患者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术后2种覆盖物排斥情况、体温变化,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血清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1)脱细胞猪皮组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与异体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6.6)%vs(70.6±7.5)%,P>0.05]。(2)脱细胞猪皮组术后3d脱细胞猪皮与创面附着良好,大部分猪皮不变色,部分呈褐色。3~4周脱细胞猪皮干燥与基底分离,受压部位有少量积液,但无猪皮溶解,揭去猪皮后见微粒皮成活、融合成片。异体皮组移植后3~14d异体表皮开始排斥剥脱,移植后10~30d异体真皮干枯,移植后25~60d异体真皮剥脱,覆盖的异体真皮完全脱落,微粒皮扩展成片,创面愈合。(3)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均较术前下降(P<0.01),异体皮组在术后第14天体温较脱细胞猪皮组升高(P<0.01)。(4)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7、14天时脱细胞猪皮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异体皮组(P<0.05,P<0.01);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第14天时脱细胞猪皮组低于异体皮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猪皮代替异体皮行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可减轻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对异体皮的依赖,说明脱细胞猪皮可作为同种异体皮的良好的替代材料。
- 李武全邱啸臣刘军魏迪南陈宗华刘文军黄斌付晋凤夏照帆
- 关键词:烧伤微粒皮移植脱细胞猪皮异体皮
- 热休克蛋白70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生物体产生的一种有高度保守性的应激蛋白,可以增强细胞对损害的耐受程度,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提高细胞的生存率。本文主要描述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李武全葛茂星付晋凤刘军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脑缺血细胞保护
- 富氢林格液减轻严重烧伤大鼠延迟复苏引起的肠损伤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富氢林格液(富氢液)对延迟复苏严重烧伤大鼠肠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富氢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假烫组、烫伤+普通林格液组和烫伤+富氢液组,在后两组大鼠背部造成占体表面积(TBSA)30%的Ⅲ度烫伤,并于烫伤后7 h、9 h、17 h,分别经腹腔补给相当于总补液体积1/2、1/4、1/4的普通林格液或富氢液,假烫组不补液。24 h后取小肠组织做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检测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相对于普通林格液组,富氢液组小肠黏膜损伤减轻,肠组织MDA含量(P<0.05)及MPO和SOD活性均降低(P<0.01);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在富氢液组均显著低于普通林格液组(P<0.01)。结论富氢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后肠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降低大面积烧伤及延迟复苏所带来的氧化损伤;二是抑制延迟复苏大鼠肠组织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生成。
- 金以超邱啸臣孙瑜罗鹏飞李武全付晋凤夏照帆
- 关键词:烧伤小肠脂质过氧化作用
- 大面积烧伤创面覆盖物改良及临床应用
- 付晋凤汪虹肖仕初刘文军夏照帆李武全陈斌韩亚龙缪玉兰曹文德陈宗华刘军
- 主要技术内容:项目由两家单位紧密结合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难点、热点和实际问题,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历时18年,在4项国家基金和多项省基金的资助下完成。1、1995年应用辐照猪皮覆盖深II度烧伤取得95%烧伤创面20天痊愈...
- 关键词:
- 关键词:烧伤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 硫磺爆炸烧伤7例治疗体会
- 2009年
- 硫磺爆炸烧伤很少见。引起的吸入性损伤后果很严重。现将笔者医院2008年收治硫磺爆炸烧伤7例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 李武全葛茂星刘军
- 关键词:爆炸烧伤硫磺吸入性损伤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用于重度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因重度烧伤导致脓毒症的40名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继续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都抽取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 h的静脉血进行化验,进一步比较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观察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结果发现,实验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结论在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中,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清除炎性介质,防治失控性炎性反应,对烧伤创面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所带来的症状能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防治应激损伤和脓毒症引起的脏器损伤,在临床上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张赛琼李武全陈青江
-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云南烧伤中心1500例小儿烧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 2025年
- 目的 研究云南省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的1 500例小儿烧伤患者的住院资料,对小儿烧伤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发生时间、烧伤类型、烧伤面积、烧伤部位、小儿烧伤患者同期占比、住院时长、付费方式、住院费用、居住地等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儿烧伤最容易发生时期为幼儿期(873例,58.2%),男性儿童相较于女性儿童更易发生烧伤(男∶女=1.9∶1);最常发季节为春季(n=404,26.9%);热液烫伤为主要致伤类型(n=1 211,81.0%);小儿烧伤严重程度以中度烧伤为主(n=945,63.0%);统计小儿烧伤最大面积为98.0%TBSA,最小面积为0.1%TBSA,烧伤平均面积x为14.5%TBSA,中值为10.0%TBSA;小儿烧伤最常发生部位为躯干(n=982,23.4%);2018一2022年小儿烧伤患者占同期烧伤患者占比逐年下降(χ^(2)=18.852,P <0.001),小儿烧伤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2.4 d,平均住院费用为15 667.08元;小儿烧伤患者家庭居住地大部分位于县级及以下地区(n=1 027,68.5%);烧伤危重程度、治疗方式、是否有并发症与小儿烧伤的临床结局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453,P <0.001)。结论 小儿烧伤患者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的特点。小儿烧伤患者以男性为主,好发年龄主要集中在幼儿期,春季被确定为最为多发的季节,而秋季则相对较少。热液烫伤是主要的烧伤类型,以中度烧伤为主,烧伤平均面积约为14.5%TBSA,四肢、躯干被确定为烧伤好发部位。近年居民对于小儿烧伤的预防意识逐渐提高,小儿烧伤患者占比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
- 黄宝川李武全唐毅
- 关键词:烧伤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