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 作品数:25 被引量:279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心土对芳樟大田扦插育苗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芳樟富含芳樟醇,是重要的精油原料树种。为了探索心土对芳樟大田扦插育苗的影响,通过规模化扦插育苗试验,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心土对芳樟插穗成活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心土类型对芳樟扦插成苗率及幼苗的高、径和侧根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但对侧根数量的影响不明显。8月份适宜芳樟扦插育苗,扦插成苗率可达82%。苗床扦插因为心土层透气和保水性能比较好,加上根系生长空间比较大,有利于芳樟扦插苗的幼苗生长。芳樟扦插当年小苗移栽后,当年不宜再次扦插芳樟。
- 黎祖尧李晓霞姜漾万文陈尚钘张丽霞
- 关键词:芳樟扦插育苗心土成苗率幼苗生长
-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实施,但其基础和前提是对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正确评价。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可持续发展及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并对此做了分析及展望。
- 张丽霞顾凯平
- 关键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林木(分)生长收获线性模型系统分析
- 全文针对基于经典回归的林木(分)生长收获模型在不满足经典回归假设条件下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向近代回归开拓.主要就一些实例:①研究林木(分)生长收获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的症状、产生原因及后果、诊断方法及缓解...
- 张丽霞
- 文献传递
- 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被引量:71
- 2005年
- 本文对碳源排碳量估算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及其进展做了系统的阐述。在碳源的分类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碳源排碳量的测算办法、排碳量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并介绍了如何提高估算的精确性等相关问题。
- 张德英张丽霞
- 关键词:碳源
- 遂川县人工林林分干材收获模型被引量:1
- 2000年
- 对遂川县人工林散状混交林分干材蓄积的计量不分树种 ,只计其总蓄积 ,并以其作基准变量 ,其他测树因子作说明变量 ,建立多指标林分蓄积收获模型 ,效果良好 。
- 刘先梓张丽霞
- 关键词:人工林林分蓄积
- 森林资源系统仿真模型结构分析与模拟被引量:5
- 2004年
- 根据系统理论,系统行为决定于系统内部反馈结构。在系统介绍森林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结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森林资源系统预测仿真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基本运行结果及主要变量对比结果。
- 张丽霞张德英顾凯平
- 关键词:森林资源
-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典型优化模式机理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以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的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 ,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技术 ,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 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 ,横跨自然、经济、社会科学三大领域 ,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 0 0多个 ,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 经济 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侧柏×花椒×刺槐优化模式的作用机理 ,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该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各主要指标均处于最佳或较好状态 ;三大效益综合比较 ,该模式是最佳模式 ;经F检验 ,该模式与其它模式均呈极显著性差异 .
- 李世东张丽霞
- 关键词:退耕还林黄土高原沟壑区
- 扦插方式对樟树大田扦插成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 通过规模化大田扦插育苗试验,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扦插方式对樟树扦插成活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方式对樟树扦插成苗率及苗木竖向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对苗木的地径生长也有明显影响,但对侧根数量的影响不明显....
- 黎祖尧张丽霞陈尚钘姜漾万文
- 关键词:大田育苗扦插方式成苗率苗木生长
- 冰雪冻害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防御措施被引量:6
- 2009年
- 根据灾后调查资料,分析2008年初南方低温冰雪冻害之后森林火灾的特点,论述低温冰雪冻害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提出如下减灾防灾措施:地表可燃物的清理与针阔混交;严格控制火源;修建地面防火道路、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以水克火防火工程;积极开展科学森林防火,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水平;积极宣传森林防火法规法制和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森林火灾保险制度。
- 肖金香叶蕾叶清张丽霞张林平
- 关键词:森林火灾防御措施
- 基于RS和GIS的庐山森林火险区划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依据庐山历史森林火灾特点,选取防火期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最长连旱天数、平均风速、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坡向9个因子作为森林火险区划指标,并按照各区划因子对林火的灵敏度或其对成火的影响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采用RS和GIS技术,利用Landsat TM影像提取植被信息图层;再利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生成1∶5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一方面提取有关地形信息(海拔、坡度、坡向),另一方面结合庐山及周边7个气象站气候资料建立的气候资源数据库和地理推算模型,采用小网格推算方法进行整体插值,生成气候资源分布图;最后采用因子加权叠置法整合所有单因子专题图,生成综合区划图,并将研究区划分为特级、Ⅰ级、Ⅱ级3个森林火险区。
- 祝必琴张丽霞彭家武黄淑娥蔡哲肖金香
- 关键词:森林火险区划RS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