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育伟

作品数:2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家蚕
  • 11篇孢子
  • 11篇孢子虫
  • 11篇微孢子
  • 11篇微孢子虫
  • 10篇蚕卵
  • 8篇家蚕微孢子虫
  • 6篇蚕种
  • 5篇转录
  • 5篇微粒子
  • 5篇微粒子病
  • 5篇家蚕微粒子
  • 5篇家蚕微粒子病
  • 5篇蚕种生产
  • 4篇基因
  • 3篇引物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生物学特性研...
  • 3篇体壁

机构

  • 1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3篇广东省蚕业技...
  • 1篇广东丝源集团...

作者

  • 26篇晏育伟
  • 13篇钟苏苑
  • 11篇王先燕
  • 11篇刘吉平
  • 11篇张桂玲
  • 10篇程伟
  • 9篇胡智明
  • 8篇郭定国
  • 6篇邱国祥
  • 4篇杨吉龙
  • 4篇陈列辉
  • 3篇魏建影
  • 3篇黄嫔
  • 2篇孙京臣
  • 2篇杨思佳
  • 1篇吕思行
  • 1篇李香霖
  • 1篇林忠芬
  • 1篇米红霞
  • 1篇梁硕

传媒

  • 9篇广东蚕业
  • 3篇第十二届家(...
  • 2篇昆虫学报
  • 2篇蚕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组家蚕蚕卵微孢子虫的LAMP检测引物及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家蚕蚕卵微孢子虫的LAMP检测引物组及试剂盒。所述引物组包括外侧引物Sep3F3/Sep3B3和内侧引物Sep3FIP/Sep3BIP,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本发明利用该引物建立了家蚕蚕卵...
刘吉平程伟晏育伟宋小景杨思佳
文献传递
一种体壁突变蚕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对发现于湘晖原蚕中的体壁突变蚕予以继代,并与芙蓉杂交的F1代和F2代经饲养调查显示:体壁突变蚕后代体壁突变体分离并不复杂,纯种及其与芙蓉杂交的F1代和F2代均出现正常素斑白蚕和体壁为黄褐色的突变蚕,其体壁突变蚕的出现率分...
王先燕郭定国钟苏苑张桂玲卓新鸿晏育伟陈列辉胡智明
关键词:家蚕体壁突变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septin1基因在检测家蚕微孢子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septin1基因在检测家蚕微孢子虫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septin1基因转录表达与孢子的形成以及寄主的发育有关。将septin1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
刘吉平晏育伟程伟
文献传递
一种家蚕蚕卵微孢子虫的LAMP检测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蚕蚕卵微孢子虫的LAMP检测引物组及其应用。所述引物组包括外侧引物EB1-F3/EB1-B3和内侧引物EB1-FIP/EB1-BIP,序列如SEQIDNO:1~4所示。本发明利用该引物建立了家蚕蚕卵微孢...
刘吉平程伟宋小景晏育伟
文献传递
桑蚕新品种华康2号广东实验室鉴定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2014年-2015年秋,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参加国家桑蚕品种鉴定的桑蚕新品种华康2号进行了两年实验室鉴定。通过蚕期饲养表现、茧质调查成绩、丝质鉴定成绩及综合经济性状的对比分析,客观反映了华康2号在广东的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为国家蚕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张桂玲钟苏苑王先燕晏育伟
关键词:桑蚕品种
EB1基因在检测家蚕微孢子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i>EB1</i>基因在检测家蚕微孢子虫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i>EB1</i>基因转录表达与家蚕微孢子虫细胞分裂以及寄主...
刘吉平晏育伟程伟
文献传递
一组家蚕蚕卵微孢子虫的LAMP检测引物及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家蚕蚕卵微孢子虫的LAMP检测引物组及试剂盒。所述引物组包括外侧引物Sep3F3/Sep3B3和内侧引物Sep3FIP/Sep3BIP,序列如SEQIDNO:1~4所示。本发明利用该引物建立了家蚕蚕卵微孢...
刘吉平程伟晏育伟宋小景杨思佳
文献传递
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回顾与展望
2016年
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前身是广东省农业厅家蚕原种场、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场、广东省丝绸公司蚕种繁殖试验所、广东省丝绸集团蚕种繁殖试验所,2004年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变更为现名,并加挂广东省蚕业产品检测中心牌子,是广东省唯一一家集蚕、桑良种繁育及蚕业科学研究与开发、蚕种质量检验检疫、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等于一体的财政厅一级预算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晏育伟华恩顺张桂玲钟苏苑黄嫔常菲林忠芬
关键词:蚕业科学繁殖试验
基于EB1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蚕卵
[目的]家蚕Bombyx mori微粒子病一直影响着蚕种业的健康发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寄生于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于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意义重大。[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
刘吉平程伟晏育伟魏建影杨吉龙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环介导等温扩增
文献传递
两广地区家蚕白僵菌的SSRs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
2012年
为查明广东和广西地区家蚕Bombyx mori病原白僵菌的来源及其菌株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利用了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技术,分别对采自广东、广西蚕区的白僵菌菌株居群之间和居群之内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广白僵菌居群之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是0.0590,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7.73%,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896,Shannon氏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3165,表明两广家蚕来源的白僵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两个居群内部的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分别是广东白僵菌居群的PPL=68.18%,H=0.1910,I=0.3044,而广西白僵菌居群的PPL=65.91%,H=0.1713,I=0.1791,表明广东白僵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广西白僵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最后,利用Nei氏遗传距离进行了两广地区白僵菌菌株间地理来源关系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保存菌株单独聚为类群Ⅰ,而不同采集地的菌株聚为类群Ⅱ。结果反映了生产来源的白僵菌菌株存在遗传多态性和基因分化现象,暗示了家蚕白僵病病原来源的复杂性,还说明应用SSRs技术进行家蚕白僵病病原的溯源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吕思行刘吉平汤历李香霖米红霞杨吉龙晏育伟徐树兰
关键词:家蚕白僵病白僵菌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态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