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亮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装箱
  • 2篇码头
  • 2篇集装
  • 2篇集装箱
  • 1篇多路
  • 1篇多路径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运量
  • 1篇时变参数
  • 1篇枢纽
  • 1篇枢纽选址
  • 1篇通行
  • 1篇通行能力
  • 1篇装卸
  • 1篇装卸系统
  • 1篇网络
  • 1篇网络传输
  • 1篇网络传输系统
  • 1篇系统仿真
  • 1篇码头建设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3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广州地铁集团...

作者

  • 8篇张亮
  • 2篇石小法
  • 2篇李开兵
  • 1篇徐瑞华
  • 1篇王伟

传媒

  • 3篇城市道桥与防...
  • 1篇计算机光盘软...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交通与计算机
  • 1篇港工技术
  • 1篇交通与运输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浅析高铁枢纽与城市空间发展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该文通过分析影响城市空向发展的种种因素后,认为:在研究高铁枢纽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时,要特别重视自然环境的约束,重视高铁枢纽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接着,从高铁枢纽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客观、微观影响效应等方面作了阐述,并提出若干建议。
李开兵张亮
关键词:城市空间发展
集装箱码头立体轨道网络传输系统的DEDS建模方法与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提出立体轨道式电动小车集装箱传送分配系统,通过基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仿真建模与评价,获得了单箱区和多箱区2种堆场方案下的船时效率和岸桥效率,以及该系统关键部分的效率和忙率指标。结果显示该系统在大部分流程的关键指标上比传统的集装箱装卸方案有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整数规划建模获得了最佳的系统配置,为该系统的现实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也为该系统方案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亮石小法陆青
关键词:系统仿真
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高铁客运枢纽选址决策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立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对高铁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高铁枢纽将大规模进入中小城市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分区格局特征,结合国内发展经验,总结高铁枢纽在不同城市分区中的发展经验,得到高铁枢纽发展的主导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采取基于城市分区的流程选址方法,并通过具体评价指标定量分析决策分支优劣,为选址决策提供指导意见。
张亮李开兵
关键词:可达性
一种顾及多因素影响的公路客运量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06年
提出采用双线性模型预测公路客运量。预测模型包含时序自回归项、线性回归项和双线性项三部分。为了研究模型参数的时变特性,将公路客运量预测分为模型参数的预测和在此基础上的客运量预测,采用多层递阶方法计算模型的时变参数,然后进一步分析拟合参数的变化曲线,计算后续时段的参数预测值,并以此进行公路客运量预测。实例分析表明,双线性动态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公路客运量的发展特性,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价值。
张亮王伟
关键词:公路客运量时变参数
港口集装箱传送分配系统的分类比较研究
2008年
港口集装箱装卸传输的工作效率是码头竞争力的核心,在不同的码头条件下,只有采用合适的集装箱装卸传输系统才能使作业效率达到最佳。基于这个目标,分别以系统构成、效率、优劣点、适用条件为考核标准,对现今港口集装箱装卸传输进行传统系统和新型系统的横向比较及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集装箱传输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张亮石小法陆青
关键词:集装箱装卸系统码头建设
我国电信数据库系统优化技术的研究
2011年
数据库系统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引起系统运行阶段的问题或障碍,因此,要想正式投入使用必须通过系统开发阶段、设计阶段、系统生产和系统调试等阶段,但无论怎样,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库系统都要进行的不断的优化更新,才能满足电信发展应用的需要。
张亮
基于多路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动态可达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动态可达性基于空间可达性的时间可达性。空间可达性为路网的有效路径集,取决于路网物理结构、有效路径K值、换乘走行时间和区间运行时间等。时间可达性是在空间可达性有效路径集的基础上,匹配列车时刻表和换乘走行时间,从而确定各路径的末班车时间以及OD(起讫)对的末班车时间。分别从空间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两个方面着手,研究网络末班车动态可达性推算方法,并以广州轨道交通路网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动态可达性计算可为乘客提供末班车时刻查询以及相应的可达路径信息。
张亮吕利民叶红霞徐瑞华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多路径
基于通行能力的城市快速路出口设计方法探讨
2012年
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出口(匝道)通常设置于地面交叉口附近,快速路出口(匝道)交通与地面道路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地影响快速路以及地面交叉口的运行可靠性,因此,快速路出口(匝道)衔接段对保证下游地面道路的通行秩序以及上游快速路的畅通非常重要。从快速路衔接路段以及快速路下游交叉口与快速路出口(匝道)通行能力匹配性原理出发,对出口(匝道)衔接段提出3种组织形式(组织形式Ⅰ——设交织段,组织形式Ⅱ——设隔离设施,组织形式Ⅲ——路网绕行),并从通行能力匹配、服务水平以及流量均衡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各自的适用性。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分析组织形式Ⅰ的设计参数敏感性,并给出设计建议值。
张亮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