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华
- 作品数:69 被引量:4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胆碱能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移植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胆碱能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C57BL/6小鼠基底巨细胞核注射Ibotenic酸制成AD模型,4周后于额叶和顶叶皮质移植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胆碱能神经干细胞。在移植术后12周,应用HE染色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绿色荧光蛋白免疫双标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以8方向迷宫试验评价小鼠近事记忆的改善程度。结果胆碱能神经干细胞移植至AD小鼠顶叶和额叶皮质后主要分化为成熟胆碱能神经元,并移行和整合至移植区周围皮质,该区皮质β-淀粉样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小鼠的近事记忆明显改善。结论胆碱能神经干细胞移植可部分重建AD小鼠的胆碱能支配,改善近事记忆损害。
- 王清华徐如祥长尾省吾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阿尔茨海默病乙酰胆碱
- 颅脑创伤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及救治研究
- 徐如祥王清华罗成义柯以铨杨志林张世忠李良平杨俊段传志
-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仪、粘附式细胞仪、同位素探针技术、Western blot技术、DNA探针技术、DNA未端标记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方法,从细胞-动物-临床三个水平阐明了脑损伤脑继发性损害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明确了单胺类神经...
- 关键词:
- 关键词:钙通道膜受体
- 重型颅脑损伤神经细胞信息传递机制及临床救治研究
- 徐如祥王清华柯以铨杨俊张世忠罗成义李良平杨志林张旺明
-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仪、同位素探针技术、粘附式细胞仪、DNA探针技术、DNA末端标记技术等先进方法,首次阐明了神经细胞信息传递机制即神经递质释放→膜受体激活→钙通道开放→早期反应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凋亡是脑继发性损害的主要...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细胞
- H7在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损害中的作用
- 2000年
-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以C(PKC)抑制剂m在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大鼠脑损伤后0.5小时腹腔注射PKC抑制 H7(1mg/kg)12小时重复注射 1次,伤后 24 /小时应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伊文氏兰渗出。结果脑损伤后伊文氏兰明显渗出,治疗组渗出明显减少。结论应用PKC抑制剂H7能明显阻止血脑屏障开放,可望在血脑屏障保护作用中提供新的治疗措施。
- 李良平徐如祥王清华杨志林
- 关键词:脑损伤血脑屏障信号转导蛋白激酶C抑制剂H7
- 大鼠大脑损伤后皮质NMDA受体活性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被引量:17
- 1998年
- 目的脑损伤后释放的谷氨酸通过其受体,主要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而发挥神经元兴奋毒作用;通过对脑损伤后不同时期伤侧大脑皮质NMDA受体活性和含水量的测定,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自由落体致伤方法制作脑损伤模型,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对伤后不同时间的大鼠伤侧大脑皮质NMDA受体进行测定,用干湿法测脑皮质含水量。结果伤后30分钟脑皮质含水量开始增加,伤后6小时达高峰,伤后168小时恢复正常;NMDA受体的最大结合量(Bmax)于伤后15分钟开始升高,伤后30分钟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于伤后6小时达最低值,以后逐步升高,伤后72小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实验结果提示NMDA受体过度激活是脑损伤后早期继发性脑水肿的重要启动因素之一。
- 罗成义王清华徐如祥
- 关键词:NMDA受体脑损伤脑水肿
- 中脑、中脑-间脑结合部损伤与植物生存被引量:3
- 2001年
- 戴宜武徐如祥赵春平王清华李良平何江弘罗成义杨志林
- 关键词:脑损伤植物生存状态
- 呼吸道急性传染性疾病常态防控下急诊医学科流程优化专家共识被引量:7
- 2021年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伊始,急诊医学科首当其冲,一直战斗在最前线,经受着巨大考验。作为医院第一时间接触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甚至传染病患者的学科,急诊医学科工作亚单元多,诊疗环境复杂,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涉及学科种类繁多;新发突发传染病,尤其象新冠病毒、SARS病毒等烈性传染病大大增加了急诊医学科运行的院内感染风险。经历着新冠疫情的大考,各级医疗机构应对包括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建立了系列防控流程和工作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医疗机构急诊学科的建设水平不一,部分单位人员结构尚不完善,覆盖病种也不尽相同,同时还有卒中、胸痛、创伤等五大中心由急诊医学科主导,如何能在有效地救治急危重症的同时,做好急诊区域如新冠肺炎等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常态防控,如何优化急诊运作流程,合理布局不同单元,从而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如何促进急诊医学科在新形势下健康稳步发展,并有能力应对甚至是其他的突发呼吸系统急性传染性疾病?这些是急诊医学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武汉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张进祥吕传柱马岳峰孙鹏盛卫勇陈标曾状林周莹黄昆鹏程星曹春艳笪邦红周宁周启棣王清华
- 关键词:急诊医学急性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患者诊疗环境SARS病毒烈性传染病
- 亚低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功能的效果评估被引量:4
- 2010年
- 夏永勤严丽丽刘绍明徐如祥王清华
- 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脑血流动力学预后
- 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伤后0、1、3、7、14、21 d用脑循环动力学(CVDI)检测仪检测CVDI。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在伤后4~8 h将肛温降至33℃,维持3~5 d。比较两组CVDI参数、伤灶脑水肿大小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结果与正常组(24例查体正常者)比较,对照组伤后CVDI可划分为4个期,即低灌注期(0 d)、高灌注期(1~3 d)、脑血管痉挛期(4~14 d)、好转期(〉15 d);治疗组仅表现出3个期,即低灌注期(0 d)、好转期(1~3 d)、恢复期(〉4 d),未出现高灌注期和脑血管痉挛期。伤后第14天,对照组伤灶脑水肿体积最大,为(140.9±22.95)cm^3,治疗组为(81.72±15.95)cm^3,两组相比,P〈0.05。伤后1周内对照组清醒率为22.2%(4/18),治疗组为55.6%(10/18),两组比较,P〈0.05。随访3 a时,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55.6%(10/18),治疗组为22.2%(4/181),两组比较,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sTBI后大脑急性高灌注并改善迟发性低灌注,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预后。
- 夏永勤严丽丽刘绍明徐如祥王清华
- 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疗法脑缺血再灌注
- aFGF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对创伤性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方法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 ,脑损伤前 15min应用aFGF持续脑室内注射 12h ,观察脑含水量、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治疗组脑含水量为 (80 2 2± 0 48) % ,与对照组 (81 5 0± 0 5 0 ) %比较明有所降低 (P <0 0 1) ,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神经细胞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aFGF有明显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 蔡颖谦王清华徐如祥邹玲
- 关键词:创伤性脑水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损伤神经细胞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