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平

作品数:30 被引量:130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抑郁
  • 16篇抑郁症
  • 9篇氯胺酮
  • 8篇电休克
  • 8篇休克
  • 8篇难治
  • 8篇难治性抑郁
  • 8篇难治性抑郁症
  • 8篇抽搐
  • 7篇麻醉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无抽搐电休克
  • 4篇电休克治疗
  • 4篇无抽搐电休克...
  • 4篇麻醉剂
  • 3篇电抽搐
  • 3篇抑郁症患者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基因

机构

  • 18篇广州市脑科医...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8篇张春平
  • 9篇江妙玲
  • 9篇何红波
  • 7篇张敏玲
  • 6篇黄雄
  • 5篇叶敏
  • 5篇古智文
  • 5篇王志杰
  • 4篇黄兴兵
  • 4篇陈志兴
  • 4篇戴俊平
  • 4篇王志杰
  • 3篇孙彬
  • 3篇黄金满
  • 3篇梅芳
  • 2篇黄远光
  • 2篇李启荣
  • 2篇卢小明
  • 2篇刘榴
  • 2篇蓝晓嫦

传媒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广东医学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广州医药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对照的方法,对抑郁症患者使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心理治疗在押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男女各半,年龄18~65岁,平均(38.9±2.53)岁;心理治疗组60例,男女各半,年龄19~67岁,平均(39.7±3.12)岁。两组患者均给予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20mg/d,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组药物加心理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第0周(基线)、干预后第2周、第4周、第8周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结果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时间越长,两组的疗效差异越明显。结论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更有利。
张春平叶敏陈志兴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治疗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中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中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改良性电抽搐(MECT)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50)和丙泊酚组(P组,n=50)。E组病人用依托咪酯乳剂0.3㎎/㎏诱导,P组用异丙酚2.0㎎/㎏诱导。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通电后1(T_1)、3(T_2)、8(T_3)和15min(T_4)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1时均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5);E组T_2~T_4时MAP及HR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_2时MAP及HR与T_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时MAP、HR与T_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导老年人行MECT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影响比较平稳,而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王志杰张春平黄雄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MECT血流动力学
精神分裂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利培酮疗效关系的研究
2008年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基因-308G/A多态性、血清水平与利培酮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利培酮治疗1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308G/A位点多态性,同时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测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NF—α基因-308位点基因型有GG和GA两种,频率分别为72.9%和27.1%,基因型GA频率显著高于父母对照组(27.1%,15.0%,P〈0.05)。量表测查显示,利培酮治疗8周末GG型患者的PANSS阳性症状总分的减分率显著高于GA型,说明利培酮对GA型患者治疗效果比GG型患者显著,而且ELISA检测显示,-308GA型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为(236.3±72,7)pg/ml,显著高于GG型患者[(167.8±65.2)pg/ml,P〈0.05];利培酮治疗8周后,基因型为GA型和GG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TNF—α基因-308位点G/A多态性和血清水平影响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同时提示增加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与之联用可能增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该研究结果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戴俊平赵振环张春平黄金满蔡广惠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肿瘤坏死因子Α多态性利培酮
无抽搐电休克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合并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对照组),共观察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2、4周末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4周末,两组显效率分别为66.7%、30.0%,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E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轻微或一过性,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MECT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优选治疗方法之一。
姜南陈瑞珍聂莎黄雄王西林张春平林宁叶敏李佑辉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无抽搐电休克艾司西酞普兰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的短期增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 rTMS)治疗抑郁症的短期增效作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33例抑郁症患者在原有抗抑郁剂基础上接受2周10次rTMS,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采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试(HVLT-R)、范畴流畅性动物命名(SVFA)、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广度得分(WMS-DSS)评定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2周的HAMD-17总分、HVLT-R、SVFA、WMS-DSS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首发组HAMD总分明显下降,HVLT-R1、HVLT-R2、粗分明显提高(P<0.05);复发组与治疗前相比,所有HVLT-R得分、SVFA均显著提高(P<0.01),WMS-DSS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HF rTMS对抑郁症有显著增效作用,并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王丹逢黄雄童燕明刘恩益张春平童翠兰郭建雄
关键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抑郁症
改良性电抽搐与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比较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和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MECT组40例,使用MECT治疗,隔天1次,连续3周,后改为每周1次,共治疗8周;对照组40例,使用抗抑郁剂帕罗西汀(赛乐特),口服,20mg/d,总疗程8周。所有入组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结果治疗第1周末MECT组HAMD总分明显下降,对照组在第2周开始起效。8周末两组HAMD总分均明显下降,两组总分无显著差异。两组出现副作用均少,MECT组5例出现头痛,4例记忆轻度减退。两组TESS分值无显著差异。结论MECT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起效较快,对记忆功能早期有一定影响,一般2-3d可以恢复。
张春平黄远光陈志兴林惠好
关键词:抑郁症帕罗西汀
抑郁症患者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的疗效与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抑郁症患者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与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效果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抑郁症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接受MECT治疗,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患者经MECT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THP2基因rs138649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疗效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MD总减分及各因子分减分在不同基因型频率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C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但其治疗效果可能与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无关。
张春平黄雄何红波余晓仪王志杰江妙玲古智文张敏玲
关键词:抑郁症基因多态性
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症状群(NMS)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从住院病历中抽取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25678例患者,按Levenson等提出的NMS诊断标准诊断为NMS的患者24例并进行分析。结果:25678例患者中发生NMS率为0.93‰,发生年龄平均(32.6±7.8)岁,男女比例为1.7∶1,单一用药7例(29.2%),其中使用氟哌啶醇4例(57.1%);合并用药17例(70.8%),其中使用长效制药11例(78.6%)。诱发NMS因素为脱水14例(58.3%)。共死亡1例(4.2%)。结论:NMS大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比女约多1倍,有逐年下降趋势。单一使用氟哌啶醇或合并用药(尤其合并长效制剂)较易发生NMS。脱水是个体因素中诱发NMS的最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防治个体诱发因素可减少NMS的发生。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利于NMS的预后。
张春平黄金满戴俊平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群发生率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抑郁症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138649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组选取100例汉族抑郁症患者,对照组选取100例汉族健康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PH2基因rs1386494单核苷酸多态性,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析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抑郁症的关系。结果 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99,P=0.034);女性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18,P=0.042);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与抑郁症的症状及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程度的关联,A等位基因可能为患抑郁症尤其是女性人群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G/G基因型可能为抑郁症的保护因素。
余晓仪郑洪波黄雄张春平王志杰江妙玲古智文张敏玲
关键词:抑郁症基因多态性
抑郁障碍患者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改良电抽搐疗效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目前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发作标准的患者100例入研究组,接受8次MECT治疗,同时筛选正常对照者100名。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组COMT(rs4680)基因分型多态性,同时研究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入组时及每次MECT治疗后评定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及疗效,统计分析比较不同COMT基因型与MECT治疗后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①MECT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显效率是100%,痊愈率是32.3%;②研究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29%,对照组为43.5%;研究组G等位基因频率为71%,对照组为5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第四次治疗后的有效率G/G基因型为45%,A/G基因为7%;第六次治疗后的有效率G/G基因型为60%,A/G基因型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MECT治疗抑郁发作疗效好;②研究组COMT基因型与正常组有差异;③COMT基因型为G/G和A/G的患者对MECT治疗更敏感。
张春平黄雄老国慧林育华马静山钟华清温预关戴俊平陈志兴林建葵李淑玲叶敏朱海珍黄敏
关键词:改良电抽搐治疗抑郁障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