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沙

作品数:26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8篇纤维细胞
  • 8篇成纤维细胞
  • 7篇微球
  • 7篇缓释
  • 5篇胶原
  • 5篇创面
  • 4篇伤创
  • 4篇烧伤
  • 4篇烧伤创面
  • 4篇缓释微球
  • 3篇愈合
  • 3篇皮肤修复
  • 3篇创面愈合
  • 2篇增殖
  • 2篇真皮
  • 2篇真皮基质
  • 2篇烧伤创面愈合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机构

  • 22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2篇黄沙
  • 20篇金岩
  • 7篇吴红
  • 6篇邓天政
  • 4篇余春艳
  • 4篇刘涛
  • 4篇冯雅琴
  • 4篇冯枫
  • 3篇陈发明
  • 3篇汪海轮
  • 2篇张勇杰
  • 2篇王忆娟
  • 2篇宋绍华
  • 2篇房喻
  • 2篇何黎升
  • 2篇张锐红
  • 2篇刘守信
  • 2篇吴织芬
  • 2篇王国芳
  • 2篇杜岩

传媒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牙体牙髓牙周...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人民军医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纤维细胞上清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寻求出有效的生长因子样活性组分。方法:收集超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采用MTT法、划痕试验等检测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诱导迁移的影响。结果:上清液组中分子量10~30kD的试验组对成纤维细胞有明显促增殖趋势,而大于30kD组有较强的促进单层细胞伤口愈合的能力,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人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提取物中含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活性物质。
刘涛金岩王新文黄沙姜玲温宁
关键词:上清液成纤维细胞超滤
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烧伤创面的初步实验
2005年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全层皮肤移植于皮肤深度烫伤的术后治疗效果。方法:于猪背部皮肤 制备Ⅲ°烫伤创面36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例。空白对照组(A)、自体全厚皮片移植组(B)、组 织工程全层皮肤移植组(C),观察组间收缩率并进行镜下观察。结果:术后12周时B、C组收缩率 无显著差异,且两组镜下观非常相似,但C组未见皮肤附件结构。结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具有 与正常皮肤相似的真表皮结构,可以用于皮肤深度烧伤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皮肤替代 物。
邓天政金岩何黎升黄沙宋绍华
关键词:皮肤烧伤
HEMA-胶原SD-Ag缓释膜的研制及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研制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穴HEMA雪-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考察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制备包裹有磺胺嘧啶银穴SD-Ag雪的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采用SD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观察测定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状、均匀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实验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穴P<0.05雪,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穴P<0.05雪。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愈合创面上皮化程度好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制备缓释膜简单快速,成膜性好。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可有效促进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有望应用于临床。
黄沙金岩吴红邓天政宋绍华
关键词:胶原缓释磺胺嘧啶银烧伤创面
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的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制备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设计制备包含活性生长因子的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以下称功能性复合膜)。方法利用天然材料右旋糖酐(dextran,dex)合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tran-glycidylmethacrylate,dex-GMA)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ed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新型缓释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技术制备dex-GMA凝胶微球,考察其形态、溶胀系数、载药、释药及降解性能;以壳聚糖为材料,复合载rhBMP2的dex-GMA凝胶微球制备生物膜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dex-GM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球;该凝胶微球溶胀、载药和降解性能良好,体外释药可达20d以上,利用简单的工艺就可以制备复合rhBMP2缓释载体的功能性复合膜,其理化性能与没有复合该缓释载体的生物膜没有变化。结论利用生长因子缓释载体可以制备功能性复合膜,其生物学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发明吴织芬金岩王勤涛王国芳杜岩黄沙
关键词:右旋糖酐缓释给药系统微球生物膜骨形态发生蛋白类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教学中的“杂交”与整合被引量:2
2007年
陈发明金岩黄沙
关键词:生物材料数学
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的制备与性能测定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制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HEMA) 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 ,考察其各项性能 ,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包裹有磺胺嘧啶银 (SD Ag)的HEMA 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 ,测定膜的物理特性、载药量和包裹率等 ,并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结果 :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状、均匀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平均载药率为 4.97% ,平均包裹率为 99.3 4%。体外 4h内释放接近 5 0 %的SD Ag ,8h内释放近70 % ,48h释放 99%以上的药物。结论 :此制备方法简单快速 ,成膜性好。HEMA 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的体外累积释放量测定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0 1)。
黄沙金岩吴红吴道澄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胶原迟效制剂磺胺嘧啶银
生长因子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4年
黄沙
关键词:烧伤创面修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促SD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考察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穴HEMA雪-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制备包裹有磺胺嘧啶银穴SD-Ag雪的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观察其对SD大鼠深Ⅱ°烧伤模型的作用。63只SD烧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21只)以HEMA抗菌药缓释膜治疗,B组(21只)以磺胺嘧啶糊剂治疗,C组(对照组,21只)无治疗。结果实验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穴P<0.05雪,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穴P<0.05雪。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愈合创面上皮化程度好于对照组。结论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可有效促进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黄沙金岩吴红邓天政宋绍华
关键词:愈合胶原抗菌药物烧伤创面
制备复合生长因子的缓释微球并考察其对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制备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保存情况,以及其对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明胶缓释微球,将其加入上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2.36±3.56μm;培养1 d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5d后,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 d后,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复合生长因子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持续释放活性生长因子,明显促进细胞增殖。
黄沙金岩吴红刘涛
关键词:缓释微球细胞计数法
关于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的几点争议被引量:1
2008年
干细胞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界的热点,其横向分化理论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就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理论——去分化理论、正常发育途径、细胞融合、异质干细胞的存在等观点进行论述。同时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临床应用价值。
王婧黄沙
关键词:成体干细胞细胞融合去分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