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成军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肾炎血清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核酸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性肾炎(LN)血清干预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Ⅳ型胶原(ColⅣ)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机制。方法:结合血清药理学方法,分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血清+15%LN血清组、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15%LN血清组5组观察,RT-PCR检测GMC中ColⅣ mRNA的表达。结果: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GMC中ColⅣ mRNA的表达,以高浓度组最显著。结论:滋肾解毒中药的含药血清在15%Ⅳ型LN患者血清诱导下可明显抑制ColⅣ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G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这可能是滋肾解毒中药治疗LN的分子机理。
- 刘学耀李燕刘亚敏张秋林史成军
- 关键词:清热解毒法肾小球系膜细胞
- 健康妇女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及其分群分型研究被引量:28
- 2007年
-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下生殖道Uu携带情况和定量值,揭示正常携带状态下Uu的分群分型情况。方法对2005年4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1018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 FQ-PCR检测,Uu阳性标本再用RDB法进行Uu分群分型。结果1018例中Uu阳性371例(阳性率36.4%),其中Uu FQ-PCR<1×106copy/ml且Uu呈单独阳性289例(77.9%)。371例Uu阳性标本,可以检测出血清型的共337例,未检出34例,总检出率为90.8%。parvum群278例(82.5%),urealyticum群30例(8.9%),两群混合阳性29例(8.6%);parvum群中,血清1型单型别阳性50例(18.0%),血清3型单型别阳性81例(29.1%),血清6型单型别阳性111例(39.9%),血清14型单型别阳性4例(1.4%),多型别阳性32例(11.5%)。结论Uu在健康妇女下生殖道中存在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在健康妇女中,Uu主要表现为Uu定量<1×106copy/ml而且Uu呈单独阳性。健康妇女中Uu以parvum群占优势,并且以parvum群中的1、3、6型的单型别为主,提示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
- 张帝开李秀云覃春容史成军程钢狄娜罗燕杨冬梓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生物群血清型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将268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阿斯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降血压、血脂、血糖药物等,治疗...
- 史成军
-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
- 冠心病痰瘀证候与E选择素G98T及S128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从基因多态性角度探讨冠心病痰瘀证的实质。【方法】入选107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20例,冠心病组87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血清E选择素(E-selectin)G98T及S128R基因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selectin浓度。【结果】冠心病痰瘀证组E-selectin G98T的GG基因型、G等位基因,E-selectin S128R的SR基因型、R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组,但经过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冠心病痰瘀证型组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冠心病痰瘀证可能与E选择素G98T的G等位基因、E选择素S128R的R等位基因有一定的相关性。
- 洪永敦朱会英陈宇鹏吴辉莫鸿辉黄衍寿史成军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痰证血瘀
- P-糖蛋白的表达和功能活性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积极外排异物是细胞适应外界环境的主要机制,由此产生的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首要原因。由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的高表达导致药物外排增加是MDR发生的主要机制。最近研究发现,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以及磷酸化、糖基化、泛素化和MDR1基因多态性在P-糖蛋白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提高肿瘤化疗效果的治疗新靶点,本文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史成军符立梧
- 关键词:P-糖蛋白多药耐药转录因子基因
- 白血病ABCB1/P-gp启动子甲基化分析及细胞间转移机制和Nilotinib逆转MDR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骨髓移植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例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最好的治疗方法,然而,临床上由于没有足够的合适的骨髓捐献供者,化疗仍是该部分患者唯一的治疗选择,不幸的是,临床耐药是成功化疗的主要障碍。在过...
- 史成军
- 关键词:白血病
- 文献传递
-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分型与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运用反相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解脲脲原体(UU)基因分型,揭示正常携带状态及感染状态下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型,并建立一个能用于临床标本直接分型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组和正常体检人群进行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采用FQ-PCR做解脲脲原体检测。设计分型引物,对FQ-PCR阳性标本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总检出率为89.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以parvum群(微小脲原体)为主(79.3%),其检出率较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高(P=0.018),而且以其中的1,3,6基因型的单型别为主(82.6%)。病例组解脲脲原体两群感染(16.2%)较对照组高(6.9%),差异有显著性(P=0.033),其中以T960群与Parvum群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高(P=0.009);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26),而单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在对照组高(P=0.000)。结论parvum群,尤其是1,3,6的单型别在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而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的两群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尤以T960群与parvum群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提示T960群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
- 覃春容任晓慧吴若松张帝开史成军程刚胡斌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基因型
- MGB探针检测广州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C→T多态性被引量:3
- 2006年
- 186例T2DM,46例T1DM和110例正常对照的研究显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的显著相关性,仅见于T2DM,不见于T1DM。TaqMan-MGB探针技术是检测677C→T多态性的良好平台。
- 史成军何蕴韶程钢王伟毅刘娟徐杰符立梧
- 关键词:糖尿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 反相斑点杂交快速诊断解脲脲原体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建立1个能用于临床标本直接分型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揭示正常携带状态及感染状态下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型。方法:设计分型引物,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检出率为89.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以parvum群(微小脲原体)为主(79.3%),其检出率较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高(P=0.018),而且以其中的1、3、6基因型的单型别为主(82.6%)。病例组解脲脲原体中两群感染(16.2%)较对照组高(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中以T960群与1型的多型别感染在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09);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26),而单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在对照组高(P=0.000)。结论:反相斑点杂交能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有望发展成为用于临床标本的解脲脲原体分型的1种方法。Parvum群(微小脲原体),尤其是其中的1、3、6的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的两群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尤以T960群与parvum群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提示T960群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
- 覃春容姚吉龙张帝开史成军程刚胡斌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基因型
- IgA肾病患者Cosm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检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检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β1,3galactosyltransferase,β1,3GT)分子伴侣Cosmc(core1β3-Gal-T specific molecular chaperone)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IgA肾病的23例患者,纳入IgAN组(n=23);病理学分级分别为Ⅰ级2例,Ⅱ级4例[Ⅰ级+Ⅱ级组(n=6)],Ⅲ级6例[Ⅲ级组(n=6)],Ⅳ级8例,Ⅴ级3例[Ⅳ级+Ⅴ级组(n=11)]。选择同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非IgA肾病患者纳入非IgAN组(n=10),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n=23)。三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IgAN诊断标准:①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和或血管袢沉积;②排除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及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继发性肾脏疾病。IgAN病理学分级参照Lee分级标准,分为Ⅰ~Ⅴ级。分离外周血B淋巴细胞,提取DNA,对DNA进行亚硫酸氢钠修饰。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验证。结果 IgAN组、非IgAN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基因启动子CpG岛均呈部分甲基化。IgA肾病不同病理学分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基因启动子CpG岛均呈部分甲基化。结论尚未发现IgA肾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基因启动子检测位点范围内CpG岛存在异常甲基化。
- 蔡勇蒋小云陈述枚孙良忠莫樱陆慧瑜史成军
-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