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雅丽

作品数:20 被引量:149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九连墩
  • 10篇铜器
  • 10篇青铜
  • 10篇青铜器
  • 6篇九连墩楚墓
  • 5篇出土
  • 3篇战国
  • 3篇泥芯
  • 3篇光谱
  • 3篇出土青铜
  • 3篇出土青铜器
  • 2篇遗址
  • 2篇遗址发掘
  • 2篇遗址发掘简报
  • 2篇陶器
  • 2篇文物
  • 2篇相分析
  • 2篇拉曼
  • 2篇拉曼光谱
  • 2篇光谱法

机构

  • 12篇湖北省文物考...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湖北省博物馆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安徽省文物考...
  • 2篇襄阳市文物考...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胡雅丽
  • 8篇秦颍
  • 8篇王昌燧
  • 4篇魏国锋
  • 3篇金普军
  • 3篇黄凤春
  • 3篇刘松山
  • 2篇黄宗玉
  • 2篇姚政权
  • 2篇罗武干
  • 2篇陈官涛
  • 2篇潘春旭
  • 2篇廖灵敏
  • 2篇曾令斌
  • 2篇王先福
  • 2篇王红星
  • 2篇杨力
  • 1篇武仙竹
  • 1篇胡文虎
  • 1篇朱铁权

传媒

  • 7篇江汉考古
  • 2篇岩矿测试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焊接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考古
  • 1篇中原文物
  • 1篇腐蚀科学与防...
  • 1篇中国腐蚀与防...
  • 1篇中国第八届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8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植硅石示踪九连墩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产地被引量:15
2008年
从青铜器内所残留的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中的植硅石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在选取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不同风格青铜器的泥芯中提取植硅石进行分析,发现其植硅石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青铜器残留的泥芯是唯一可能直接反映其产地(铸造地)的信息载体,而其中的植硅石组合特征可能是最有效的判别标志之一.
秦颍姚政权魏国锋胡雅丽王昌燧
关键词:青铜器泥芯
湖北省出土的若干青铜器锈蚀产物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利用X射线衍射结合金相分析对左塚墓地青铜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锈蚀产物主要为Cu2O、SnO2、PbCO3、PbSO4.4PbO及SiO2;经锻打加工后,青铜器抗腐蚀性能得到提高;表面存在'锡汗'现象的青铜器也比较耐腐蚀;左塚青铜器优先腐蚀α相,;δ相在此类腐蚀环境中比较稳定,抗腐蚀能力较强.拉曼光谱对几件九连墩青铜器锈蚀分析表明,其锈蚀产物有CuCO3.Cu(OH)2(绿铜矿)及2CuCO3.Cu(OH)2(蓝铜矿).同时探讨了以上青铜器的锈蚀机理,并与发掘前青铜器保存状况做了对比分析,揭示出O2、CO2、H2O等是促使青铜器进一步锈蚀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保护此地出土青铜器的简要方法.
罗武干秦颍黄凤春胡雅丽王昌燧
关键词:X射线衍射金相分析拉曼光谱
巴东店子头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3
2004年
店子头遗址位于巴东县北部西南角的长江南岸,文化层厚度1.3~4.1米,包含有新石器中晚期、夏代、东周等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而以新石器中晚期遗存为主.新石器中晚期遗存中出土的大量打制石器和动物遗骸,为探讨新石器中晚期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实物来源、经济类型提供了重要信息.
胡雅丽武仙竹符德明刘松山
关键词:陶器石器动物遗骸
秭归官庄坪周代遗址初析被引量:6
1984年
一九八一年,湖北省博物馆对秭归官庄坪遗址进行了初次试掘。试掘面积不大,出土遗物不多。但是,由于其时代可以早到西周晚期,晚至东周中期,并有时代相承续的地层叠压关系,又地处楚“丹阳”说之一的秭归境内,所以对这批材料的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试从官庄坪遗址文化特征及年代分期的分析入手,对其文化性质与其历史内涵作一初探,以就正于大家。
胡雅丽王红星
关键词:西周晚期文化特征陶器文化性质历史内涵文化因素
九连墩楚墓出土璧玉、石磬和镶嵌物的科学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对九连墩楚墓出土的璧玉、石磬和镶嵌物进行了物相分析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璧玉的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石磬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同时对镶嵌物的分析表明当时可能采用的是红铜镶嵌技术。这次分析为九连墩出土文物的复仿制和进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魏国锋秦颍胡雅丽董亚巍王昌燧
关键词:九连墩透闪石
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青铜器的材料学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湖北省随州、枣阳一带古称“随枣走廊”,是联系我国中原、西北与南方的交通要道,地下文物十分丰富,曾因云梦睡虎地秦简、随州曾侯乙墓编钟等重大考古发现而闻名于世。九连墩古墓群位于湖北枣阳市东赵湖村,距市区约21公里,由9座南北走向的带封土的大中型墓葬组成,绵延约3000米。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孝襄高速公路施工范围内的九连墩墓地1号、2号墓及附属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两座墓是湖北省已发掘规模最大的楚墓之一,保存完好。
廖灵敏黄宗玉潘春旭陈官涛胡雅丽
关键词:九连墩楚墓青铜器显微组织材料学
店子头早期遗存人类食物浅议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通过对店子头早期遗存的遗物梳理,简略复原出该遗址新石器人类活动时期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结构,进而对其食物来源作出了一个基本的蠡测,认为店子头遗址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是狩猎和捕捞,其次是挖掘与收割。渔猎和采集,是店子头遗址早期遗存的基本经济类型。其食物结构由两种物质组成,一种为纤维淀粉质类,一种为脂肪蛋白类。这两类食物均来源于大自然的赐予,而非人为的驯养和垦殖。
胡雅丽
关键词:食物狩猎捕捞
湖北九连墩楚墓出土青铜器钎焊材料的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了湖北九连墩楚墓青铜器(300BC)的钎焊技术。肉眼观察发现钎焊接头方式为榫接方式,一些焊缝被处理光滑、致密,具有热处理的特点,存在着底部注入式和侧面注入式的钎料浇口设计方式。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了钎料。结果表明,钎料为不同配比的Pb—Sn合金,杂质含量很少,平均配比为73Pb:27Sn,为高Pb低Sn合金;合金组织呈现铸造形态,表明当时采用了浇注钎料熔液的钎焊方式,部分钎料的熔点在180~186℃之间,钎料的低工作温度说明它们不适合高温蒸煮,这类器物的制作目的是作为礼器。
金普军秦颍胡雅丽王昌燧
关键词:软钎焊
土寨子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3
2005年
土寨子遗址位于巴东县北部西南角的长江北岸,文化堆积厚6~183厘米,一般在100~130厘米之问.尽管因人为的原因,遗址的相当部分已被扰动,但仍可据出土遗物判知,其主要堆积为夏代遗存,文化面貌与路家河遗址第二期遗存后段非常接近.
胡雅丽
关键词:文物考古地层堆积历史遗迹
九连墩墓地1、2号墓出土青铜器上锈蚀产物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采用XRD、XRF和显微照相等方法,测试分析了九连墩1、2墓中出土青铜器锈蚀产物的成分和物相组成,发现该产物的物相主要为氧化亚铜。结合埋藏环境土壤的理化分析,探讨了这些锈蚀产物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对青铜文物的影响。同时使用XRD分析方法研究了这批青铜器在大气中的腐蚀情况,发现了一部分文物已经滋生了"粉状锈"。
金普军秦颍胡雅丽黄四平胡文虎
关键词:九连墩青铜器锈蚀氧化亚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