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曜
- 作品数:8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城市化对湖南长沙气温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2年
- 利用1961~2010年长沙市马坡岭站及其周边8个台站逐月地面气温观测数据和1979~2010年ECMWF再分析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对气温趋势进行拟合,分析了1961~2010年和1979~2010年2个时段气温序列受城市化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长沙市夏季的热岛效应比冬季大,城市化对最高气温的影响大,且城市化热岛增暖的绝对影响随时间增强。利用地面观测和再分析2种不同气温资料,对比分析1979年以来城市化对长沙市气温影响表明,与再分析背景气候对比得到的热岛效应均比与观测背景气候对比得出的结果小。因此对比分析气温观测资料的差异更能真实的反映长沙市气温受城市化的影响程度,且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气温增暖贡献显著。
- 郭丽香章新平吴华武郭凌曜张婷婷
- 关键词:气温城市化热岛效应
- 湖南短时强降水事件气候特征被引量:19
- 2013年
- 基于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自记降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湖南短时强降水事件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湖南省1 h、3 h、12 h强降水事件出现频率夏季高于春季、春季高于秋季,夏季白天短时强降水事件出现频率高于夜间、春季夜间高于白天、秋季白天夜间差异不明显;②湖南省1 h、3 h、12 h强降水事件频率变化趋势以不显著增加为主,其中12 h强降水事件增多趋势较1 h、3 h显著,湘西北地区夜间增幅最大,湘东南地区白天增幅最大;春季强降水事件增幅最明显的地区是湘西北地区,夏季强降水事件频率增幅最明显的是湘东南地区;③1 h、3 h、12 h强降水事件开始时间出现在不同时间段的频率变化呈现为双峰型,1 h、3 h强降水事件以05-08时出现频率最高,12 h以11-14时出现频率最大。
- 郭凌曜章新平廖玉芳段丽洁
- 关键词:气候特征
- 湖南短历时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 作者基于湖南省1981-2010年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短历时强降水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构建逐站年、季1h、3h、12h最大降水量序列,运用Pearson-Ⅲ型、耿贝尔、对数正态、柯西、韦布尔5种分...
- 郭凌曜
- 关键词:短历时强降水气候变化特征
- 湖南历史风雹灾害序列构建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11
- 2018年
-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湖南卷》收集整编的历史大风、冰雹灾害信息,将灾情描述按一定规则数字化,将灾害发生地进行古今属地转换,在此基础上,建立现今行政区划背景下的湖南省各县市各月的大风、冰雹灾害历史数字序列。分析其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公元前886年至公元1949年湖南省大风、冰雹灾害发生次数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2)大风、冰雹灾害的年内变化均呈现为双峰型,3-5月、6-8月分别为高发季节和次高发季节。(3)较严重的大风、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3-5月强对流天气活跃的季节,由此也可以看出由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大风、冰雹灾害重于冷空气所导致的。(4)大风、冰雹灾害发生频次及强度与湖南地形条件密切相关,洞庭湖区、湘江河谷地带多大风灾害,山区多冰雹灾害。
- 郭凌曜廖玉芳廖玉芳李晶
- 关键词:风雹灾害
- 城市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0
- 2009年
- 选取位于中等城市城区的湖南省常德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位于小城市城郊的湖南省临澧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各气候要素的变化态势。结果表明:常德站和临澧站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呈线性递增趋势,相对湿度呈线性递减趋势,且递增(减)幅度常德站大于临澧站。常德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年的前后,气候要素变化存在明显的突变,且以气温、湿度最为剧烈,显现出明显的热岛、干岛效应。针对显现出的城市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提出了减缓城市化影响的初步建议。
- 郭凌曜
- 关键词:城市化气候
- 1981—2013年湖南省地面温度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16年
- 利用1981—2013年湖南省9个地面气象站0—320 cm地面温度和气温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地温的变化特征,并与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81—2013年湖南省各层地温均呈东南高、西北低及东南高、西北和东北低两种典型分布。月地温变化在一定深度后与月气温变化由同步转为不同步,转折层为40 cm层;40 cm层以上的月地温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月地温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与月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时间相同;40 cm层以下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月地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时间后推,320 cm月地温最低值出现在4月,320 cm月地温最高值出现在10月。浅层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97以上,自40 cm层地温开始,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减小。冬季浅层地温的年际变化最大,春季次之;冬季和春季深层地温的年际变化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夏季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秋季和冬季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升高,导致冬季深层地温明显高于气温,夏季深层地温明显低于气温。1981—2013年湖南省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极显著上升的趋势,除0 cm地温外,各层地温升温速率均低于气温;四季各层地温与气温的升温趋势一致,其中春季升温速率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升温不明显。各层年平均地温在1993—1995年出现了增温的突变现象,冬季地温突变时间最早,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地温突变时间较晚;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存在2—3 a、3—4 a和6—9 a的周期变化。
- 廖玉芳张剑明郭凌曜
- 关键词:地温周期
- 关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思考被引量:6
- 2018年
- 通过对为什么要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以及如何建设展开分析,指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应不忘城镇建设初衷并能与时俱进,把握好建设内涵并找准定位,同时要因地制宜、统筹集约;另外提出在建设中还应注意增量适应、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城市适应向周边地区延伸、政府的主导作用等问题;最后探索性地给出了2020年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展望。以期能为我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起到参考作用。
- 廖玉芳温家洪郭凌曜李英
- 关键词:气候城市建设
- 湖南省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拟合与应用被引量:8
- 2015年
- 选择适宜的极值分布模型有助于提高极值序列再现期极值的准确度。基于1981—2010年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构建逐站年和季1 h、3 h、12 h最大降水量序列,运用Pearson-Ⅲ型、Gumbel、对数正态、Cauchy和Weibull 5种分布函数对湖南省3种短历时最大降水量序列进行极值分布拟合。结果表明:1981—2010年湖南省中北部地区3种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符合Gumbel分布模型,Weibull分布次之;湖南省南部地区3种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则仅符合Gumbel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Gumbel分布模型估算湖南省各站重现期为百年的降水极值,结果表明1 h、3 h、12 h的年降水极值高值中心分别位于湘东南地区、湖南省西部地区和湘西北地区;各季降水极值中心与年极值中心略有不同。
- 郭凌曜李英
- 关键词:短历时降水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