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平
-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番茄红素对鱼藤酮所致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鱼藤酮(0.5μmol·L-1)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给予番茄红素(3,10,30μmol·L-1)预处理2 h后,加入鱼藤酮,使终浓度达到0.5μmol·L-1,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以观察番茄红素的保护作用。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下降为70.34%±2.81%(P<0.05),与模型组比较,番茄红素(3,10,30μmol·L-1)预处理后其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到83.09%±3.15%,87.24%±2.15%,89.17%±2.26%(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鱼藤酮可导致PC12细胞凋亡,经番茄红素处理后,模型细胞凋亡情况明显改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鱼藤酮可导致PC12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经番茄红素处理后,模型细胞凋亡情况明显改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下降为151.63±12.25(P<0.05),经番茄红素(3,10,30μmol·L-1)预处理后线粒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分别提高到202.24±26.28,226.21±9.71,238.83±10.29(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
- 罗连响李晓玲朱少平曾敏娟鲍波
- 关键词:帕金森病番茄红素PC12细胞鱼藤酮线粒体
- 乳胞素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用乳胞素诱导SD大鼠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并进行行为学及病理学观察。方法乳胞素/DMSO(8μg/2μL)定向注射模型组大鼠左侧脑黑质内,DMSO组注射DMSO。于手术后第6、13和20天采用阿朴吗啡旋转实验检测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切片,进行TH阳性细胞计数及观察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聚集情况。结果模型组中SD大鼠向右旋转速度大于7 r/min;脑组织切片中可见α-syn聚集。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脑组织切片中TH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模型组第10天处死大鼠与第20天处死大鼠相比,TH阳性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胞素单侧黑质内注射可以诱导大鼠PD模型。
- 朱少平胡利鲍波
-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SD大鼠
-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育现状及教学改革思考被引量:14
- 2013年
-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领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由于实验动物学起步较晚,医学实验动物学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而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革策略,以期提高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的教学质量,并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 冷扬鲍波苏小华陈一淑朱少平
-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教育现状教学改革
- 雷沙吉兰对乳胞素诱导帕金森病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雷沙吉兰对乳胞素诱导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沙吉兰预治疗组和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注射乳胞素至模型大鼠左侧黑质部位诱导模型,进行行为学、组织病理学检测,PCR检测目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模型大鼠在阿朴吗啡的诱导下,向右旋转;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切片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但预治疗组和治疗组中TH阳性细胞较多;PCR定量显示Lamp2A与热休克蛋白(HSP)70在治疗组与空白组间存在差异(P<0.05),而治疗组间无差异。结论雷沙吉兰可以抵抗乳胞素所致的神经损害,改善动物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Lamp2A及HSP 70表达,减少TH阳性细胞丢失相关。
- 鲍波朱少平胡利冷扬苏小华柴星星
- 关键词:帕金森病雷沙吉兰自噬
- 番茄红素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3年
- 番茄红素具有强抗氧化能力,能有效降低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是目前功能食品、药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番茄红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严重限制了番茄红素的研发及应用。本文综述了番茄红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总结了番茄红素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解决番茄红素稳定性技术难题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 苏小华鲍波朱少平柴星星
- 关键词:番茄红素稳定性
- 鱼藤酮诱导制备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可行性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采用长期低剂量皮下注射鱼藤酮的方法制备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给予l.5 mg/(kg·d)鱼藤酮皮下注射,对照组注射等体积葵花油,连续30 d,每周停药1 d。给药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并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结果对照组行为学改变不明显,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较多;实验组出现明显的行为学改变,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符合PD的诊断标准。结论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可成功制备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
- 柴星星鲍波叶成利慧华朱少平曾敏娟
- 关键词:帕金森病鱼藤酮
- 两种脑组织取材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 2013年
- 在大小鼠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动物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脑组织进行定位取材,如海马、黑质或其它神经核团组织等。由于脑组织本身体积较小、结构复杂,因此,要从中精确完整地获取体积更小、在肉眼上与周围其它神经元无明显差别的神经核团组织难度极大,成为制约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障碍。本课题组在进行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中,为获取相对特异性的新鲜脑组织标本进行蛋白和核酸检测,经过反复实验,探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可以更精确提取所需组织的方法。本文以提取黑质为例,将改良模具取材法与传统石蜡包埋法进行比较,现介绍如下。
- 胡利朱少平鲍波
- 关键词:取材
- 黄芩黄酮A对脊髓损伤后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黄芩黄酮A对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作用。方法:提取黄芩黄酮A。选40例大鼠建立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单纯脊髓损伤,术后腹腔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实验组为脊髓损伤加黄芩黄酮A处理。结果:对照组大鼠脊髓内丙二醛的浓度不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急剧下降.实验组丙二醛浓度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伤后前2周内两组无明显差异,第3周末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与对照组。结论:本课题研究黄芩黄酮A可显著抑制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显著影响白细胞的多种功能发挥抗炎作用,对神经功能评分并对大鼠脊髓组织内不同时相丙二醛浓度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改变明显。
- 徐经涛吴波朱少平
- 关键词:抗炎症反应
- 应用科研案例教学法的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通过探讨实验动物学和科研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科研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意义、应用价值、应用点及具体实施方案等内容,以期为医学生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探索一种更为完善的教学方法。
- 冷扬鲍波朱少平柴星星余华军
-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教学方法
- RNA干扰及其在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研究中的新进展
- 2010年
- RNA干扰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基因调控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研究,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抗病毒治疗研究等。其中,帕金森病等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其发病机制仍未清楚,但已经发现有许多基因与其发病有关,比如PINK1、α-synuclein和LRRK2等。本文将概述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研究中的新进展,RNA干扰技术应用的新进展也将有所涉及。
- 朱少平鲍波
- 关键词:RNA干扰帕金森病基因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