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丽君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中山大学医科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及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经体检、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经胸超声确诊为PDA患儿 8例 ,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结果 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属KrichenkoA型 5例 ,C型 3例。PDA最窄处直径平均为 3 .63± 1.3 9( 2~ 6.5 )mm ,肺循环血流量 /体循环血流量平均为 2 .5 ( 1.5~5 .3 ) ,肺动脉高压 5例。 8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均 1次堵闭成功。造影示 7例无残余分流 ,1例极少量残余分流。平均手术时间为 47± 5 .5 ( 3 8~ 5 5 )min ,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 6.4± 1.4( 5~ 9)min。术后 2 4h经超声检查均无残余分流 ,平均 2 5 .3± 13个月随访均无残余分流、无再通及无封堵器移位。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小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 覃丽君欧阳静萍张有为宋金萍
- 关键词:AMPLATZER封堵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
- 左卡尼汀治疗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附30例报告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左旋肉碱)治疗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60例具有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表现的白血病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左卡尼汀50mg/(kg.d)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泛癸利酮),两组疗程均为14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水平、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患儿阴转情况以及心电图、UCG的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肌酶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心肌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电图及心肌肌钙蛋白Ⅰ异常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对于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左卡尼汀对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的改善程度均较常规治疗明显。
- 范毅敏陈纯甄宇峰沈娜君覃丽君夏焱
- 关键词:左卡尼汀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白血病淋巴瘤心肌酶
-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 2002年
- 目的 :了解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EFE)患儿的心内结构、心功能改变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EFE 10例 ,年龄 2个月~ 2 .5岁 ,<1岁 8例 ,正常对照组 ,为年龄、性别、身长、体重一致的健康婴幼儿 10例。超声测量两组心脏房室内径、室壁及心内膜的厚度 ,瓣膜血流及心功能指数。结果 :EFE组射血分数、心室短轴缩短率、每搏指数及心排血指数均明显下降。 10例左室明显增大 ,搏动弱 ;80 %有心内膜回声增强、增厚 (3~ 6mm)、二尖瓣或 (和 )腱索增厚、挛缩。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为诊断EFE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新方法 ;
- 覃丽君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 超声心动图监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 2003年
-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对 6 4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检出冠状动脉病变 2 8例 ,冠状动脉病变常发生在病程第 3天~ 1.1年 ,以冠状动脉内径≥ 3mm ,冠状动脉 /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 0 .3,为冠状动脉扩张 ,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结论
- 覃丽君欧阳静萍孙凤兰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前后及中期随访中的左右心室功能变化。 方法 对 14例患儿术前 ,术后 2 4h及 3个月进行超声检查。左、右室容积采用单面面积 长度法计算 ;测量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及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各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容积、每搏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减少 ;右室舒张末内径及容积、每搏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大 (P <0 0 5 )。随访中除左室射血分数维持于正常水平外 ,余上述左室指标均继续减少 ;上述右室指标继续增大 (P <0 0 5 )。结论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减轻左室容量负荷 ,中期随访左室功能维持于正常水平 ;右室功能持续改善。
- 覃丽君王宏伟张有为宋金萍
- 关键词: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心室功能
- 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诱导小鼠冠状动脉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LCWE)诱导产生川崎病(KD)冠状动脉炎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制备LCWE(1g/L)。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只。分别腹腔注射05mL LCWE和PBS。注射后1、3、5、10和28d每组取10只小鼠分批采血,处死,留取心脏病理标本,并测量体质量、心脏、脾脏重量、脾脏/体质垃及心脏/体质量比值。结果 1.冠状动脉炎损害的发生率:实验组小鼠为92.5%,对照组为4.0%(P〈0.001)。2.病理学改变:心脏标本HE染色光镜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炎损害早期(1-3d)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消失,晚期(28d)以巨噬细胞为主伴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冠脉管壁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以及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炎,升主动脉及小血管周围炎。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组急性期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广泛空泡变性,坏死、脱落,基底膜疏松,严重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大,中膜增厚,中层细胞消失,纤维蛋白样沉积等改变。对照组各阶段心脏和血管均无炎症。3.免疫学指标: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显示实验组小鼠CD4^+与CD8^+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明显增高(P〈0.05),均在3d达到高峰,为(8.23±1.32)及(6.19±1.08)×10^9/L。模型小鼠注射LCWE后3d血浆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4.实验组小鼠在d5、10时体质量、心脏、脾脏重量及脾脏/体质量、心脏/体质量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5)。结论 LCWE单次腹腔注射能够诱导BALB/C小鼠产生冠状动脉炎及心肌炎病理改变,是一种能够可靠反映KD冠状动脉炎的良好动物模型。其群体发病率高,病理损害与LCWE诱导的免疫反应有关。
- 覃丽君牛美真王宏伟施虹程佩萱
- 关键词: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冠状动脉炎免疫疾病模型小鼠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心肌损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覃丽君欧阳静萍张有为杨小武王险峰宋金萍孙凤兰
- 关键词: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左心室舒张功能心肌损伤超声心动图
-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附10例报告)被引量:2
- 2003年
- 覃丽君张有为宋金萍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治疗
-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生化及免疫指标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生化免疫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及同期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静脉血进行生化及免疫指标检测。结果实验组患儿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红素、甘油三酯、血清铁蛋白、β2微球蛋白明显增高,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明显降低等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部分生化及免疫指标有明显变化,对明确诊断及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治疗有很大意义。
- 甄宇峰覃丽君沈娜君范毅敏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生化免疫
- 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毒性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AL)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儿童AL在化疗过程中使用蒽环类抗生素引起心脏毒性表现的患者,使用或未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蒽环类抗生素所致心脏毒性的疗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给予磷酸肌酸钠每次1g,1~2次/d,在30~45min内静脉滴入;对照组33例予常规治疗(静脉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三磷酸腺苷二钠、口服维生素E和泛癸利酮)。两组治疗时间均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水平(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患者阴转情况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组中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3.591、18.758、16.549、21.376和14.251,P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4.828、4.627、4.472、4.394和3.972,P均<0.01)。治疗组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患者阴转情况以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钠用于儿童AL患者蒽环类抗生素所致心脏毒性的治疗,安全且疗效明显。
- 陈纯周雪贞范毅敏覃丽君郭海霞薛红漫黄绍良
- 关键词:急性病磷酸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