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远永

作品数:15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黄土高原
  • 5篇地表
  • 3篇地表辐射
  • 3篇冬小麦
  • 3篇能量平衡
  • 3篇小麦
  • 2篇冬小麦田
  • 2篇遥感
  • 2篇小麦田
  • 2篇麦田
  • 2篇反演
  • 2篇感热
  • 2篇边界层
  • 2篇MERIS
  • 2篇大气边界层
  • 1篇地表温度
  • 1篇雨季
  • 1篇预警
  • 1篇预警系统
  • 1篇蒸散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淮河流域气象...

作者

  • 13篇刘远永
  • 8篇文军
  • 7篇李振朝
  • 6篇刘蓉
  • 5篇韦志刚
  • 2篇符睿
  • 1篇弓中强
  • 1篇赵青松
  • 1篇叶金印
  • 1篇曹卫卫
  • 1篇吕世华
  • 1篇奚晓霞
  • 1篇胡雯
  • 1篇袁九毅
  • 1篇朱佳宁
  • 1篇雷洋
  • 1篇张晓红
  • 1篇仝纪龙
  • 1篇安晶晶
  • 1篇刘静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软件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市县短临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为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更好地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服务,采用B/S结构模式及WebGIS技术研发了安徽省市县短时临近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是面向实时监测和分析、短临预报、预警制作等功能为一体的业务平台,实现了灾害性天气的0-12小时短时、0-2小时临近预报和预警的制作发布等业务功能。目前,系统已业务应用一年,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刘远永弓中强朱佳宁安晶晶赵青松
关键词:监测预警系统消息中间件WEBGIS
利用MERIS和AATSR资料估算黄土高原塬区蒸散发量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基于陆面能量平衡原理,通过对搭载在欧洲空间局环境卫星(Environmental Satellite,ENVI-SAT)上中分辨率影像光谱仪(Medium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MERIS)2005年6月7,11和27日的遥感观测资料进行大气纠正等预处理后,得到估算瞬时蒸散发量所需要的地表反照率和植被覆盖度等值,并利用分裂窗法和ENVISAT上搭载的先进的沿轨迹扫描辐射计(Advanced Along-TrackScanning Radiometer,AATSR)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地表温度的反演,进一步估算出黄土高原塬区午间瞬时净辐射、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结合与卫星遥感观测资料同期研究区域气象站的太阳辐射、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等气象要素资料,充分考虑到植被冠层和陆地表面对蒸散发量的不同影响,发展了一个可以估算陆面潜热的简化模型,并将瞬时蒸散发量转化为日蒸散发量。对卫星遥感估算的潜热通量,利用黄土高原塬区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Loess Plateau land surface process field Experiments,LOPEXs)的地面通量观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二者最大相对差异为10.9%,最小相对差异为4.8%,并对差异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刘蓉文军张堂堂刘远永李振朝
关键词:能量平衡卫星遥感MERIS
利用MERIS和AATSR资料估算黄土高原塬区植被含水量时空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利用2005年黄土高原塬区夏季地表过程野外观测试验期间收集的地面观测的植被含水量、中分辨率影像光谱仪(Medium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MERIS)和高级沿轨迹扫描辐射计(Advanced Along-Track Scanning Radiometer,AATSR)卫星遥感资料,分别对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和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Water Index)与植被含水量(Vegetation water content)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了两种不同的植被指数在作物生长背景影响下的异同。并分别利用MERIS的观测资料计算了NDVI,利用AATSR观测资料计算了NDWI,通过分析得出:随着作物的生长或生物量的增加,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变化趋于饱和,而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仍然继续增加。进一步通过同步地面野外观测植被含水量与卫星遥感观测资料的对比,建立了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和实际野外测量植被含水量的关系,并且得到由两种植被指数反演植被含水量的方法和地面观测之间的误差分别为1.03064 kg.m-2和0.940 45 kg.m-2。最后通过分析后总结出,利用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来反演黄土高原塬区夏季玉米冠层的含水量优于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刘蓉文军张堂堂刘远永李振朝
兰州市春季沙尘气溶胶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兰州市2005年春季大气气溶胶监测资料的计算,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和色度随时间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有大风时,沙尘浓度较高,红度、黄度也高,相应地污染物比例就小,明度就高;有降水、阴天和多云天气时,空气中沙尘和污染物少,明度高,而沙尘和污染物的比例变化比较小,所以红度和黄度也高;无降水且风速小时,污染物比例大,则明度低,相应地沙尘比例小,红度、黄度也低。本文还分析计算了沙尘暴发生时沙尘粒径的分布、PM10和PM2.5的质量分数以及PM2.5在PM10中的比重;粗细粒子比重不同说明沙尘来源不同。
雷洋袁九毅奚晓霞刘远永仝纪龙
关键词:气溶胶TSPPM10PM2.5
淮河中游雨季前后大气边界层综合观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安徽省寿县站边界层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对近地面层风、气温、湿度等微气象要素及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摩擦速度进行综合分析,总结2005年淮河中游雨季开始前后大气边界层的微气象学基本特征及其异同。结果表明:雨季前,气温、相对湿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分布;伴随雨季的开始,近地面层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加大,风速波动增大,且各要素日变化减小。6—7月淮河中游的潜热通量远大于感热通量。边界层要素的变化对淮河雨季的开始和结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张晓红胡雯刘远永叶金印刘静
关键词:淮河流域边界层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冬小麦田地表辐射特征分析
利用2006年4-7月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冬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通量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冬小麦下垫面与裸土下垫面下的辐射特征。发现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平衡特征有很大变化:地面向上长波辐射晴...
李振朝韦志刚吕世华文军符睿刘远永刘蓉
关键词:黄土高原冬小麦地表辐射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观测与分析被引量:41
2007年
利用2005年夏季黄土高原塬区陆面过程野外试验(LOPEX05)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甘肃平凉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收支和热量平衡特征。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塬区地面长波辐射大于大气长波辐射,典型晴天、阴天和雨天情况下两者平均差值分别为65,25和8 W.m^-2;对于地气能量交换各个分量而言,黄土高原塬上和塬下在相同下垫面下的差别不大,但裸地和有植被的下垫面差别很明显;在白天,潜热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次是感热,最后是土壤热通量。对能量平衡中的储存项如热通量板上层土壤的热存储和植被冠层存储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土壤的热储存项在-30~70W.m^-2之间,而植被的热能储存项在-10~25 W.m^-2之间。在考虑估算的存储项之后,能量平衡散布图斜率由0.68提高到0.79,相关系数R由0.90提高到0.93,两者分别提高了11.0%和3.0%,并对能量不平衡有明显的改进,说明能量储存项在地表能量闭合中必须考虑。
刘远永文军韦志刚李振朝张堂堂刘蓉
关键词:潜热感热
利用ENVISAT/AATSR资料反演黄土高原陇东地区地表温度被引量:1
2009年
由于ENVISAT/AATSR资料不同角度热辐射亮度值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从而导致较大误差的产生,本文尝试避开这种误差源,只选取天底观测数据对黄土高原陇东地区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及地表温度进行反演与MODIS整层大气水汽含量产品对比验证表明,本文结果与MODIS产品有一定差异,但是可以直接用于大气透过率的估算.结合野外观测数据对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检验表明,最大绝对误差为4.0℃,平均相对误差为5.0%,因此,该算法在黄土高原陇东地区应用比较成功.
张堂堂文军Rogier van der Velde刘蓉刘远永
关键词:地表温度反演MODIS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冬小麦田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2006年4~7月份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冬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冬小麦下垫面与裸土下垫面下的辐射平衡特征,发现: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平衡日变化特征有很大变化,冬小麦下垫面地面向上长波辐射晴天、阴天、降水天时依次减小,到达峰值时间约滞后总辐射峰值到达时间1h。大气向下长波辐射与地表向上长波辐射恰恰相反,晴天时量值最小,基本稳定在300W·m^(-2),阴天和降水天时依次增大。小麦田与裸地相比,地表向上短波辐射比裸地小;地表向上长波辐射白天裸地大于小麦地,夜间相反;净辐射白天小麦地略大于裸地,夜间则裸地大于小麦地。在辐射平衡中地表长波贡献最大,大气长波辐射、总辐射和净辐射依次减小,反射辐射最小。植被覆盖度高时,土壤植被系统吸收的总辐射和净辐射也高。
李振朝韦志刚文军符睿刘远永刘蓉
关键词:冬小麦
黄土高原陆-气间能量水分交换过程的观测与分析研究
黄土高原的陆-气相互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到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而且对东亚,乃至全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可能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为了对黄土高原大气边界层和近地面结构特征、土壤水热传输以及能量...
刘远永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大气湍流能量平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