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忠
- 作品数:47 被引量:38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
-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各构造单元,包括华北的鲁西地区、大别造山带和扬子东北缘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白垩世基性岩以及华北东南缘的胶州大西庄晚白垩世玄武岩中的辉石巨晶的年代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反演白垩世中国东部各构造...
- 李全忠
- 关键词:辉石巨晶年代学SR-ND-PB同位素特征
- 文献传递
- 长江中下游和大别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对比
- 分属不同构造单元的大别造山带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晚中生代近于相同的时间范围内发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虽然从早到晚,岩浆源区逐渐变浅,但地慢物质参与的时间、成矿早晚与特征以及地壳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产别,指示了在统一的环太平洋...
- 闫峻刘晓强刘建敏李全忠
- 关键词:岩浆作用成岩作用成矿作用
- LA-ICP-MSS多脉冲短时间剥蚀法锆石超薄增生边定年研究
- 2024年
- 锆石是一种相对稳健的定年副矿物,其颗粒常常发育增生边,然而厚度极小(一般<5μm),给获得精确年龄带来挑战。本文从制样方法、实验条件及数据算法三个方面开展了实验对比研究,以评价多脉冲短时间剥蚀法对天然锆石的超薄增生边(~1μm)LA-ICP-MS U-Pb测年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双面胶制样虽然速度快,但是样品显微观察和后续激光分析的观察效果不佳;树脂固定制样效率高,易于透射光和反射光观察,并有利于样品表面聚焦。激光分析条件下,5 Hz、2 s剥蚀相对于10 Hz、1 s剥蚀数据结果更为稳定。数据处理峰积分法优于截距法和均值法。综合上述方法,获得Plesovice和Qinghu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但是数据误差相对较大(~5%,1σ)。根据每个信号峰峰值的50%~60%来选择信号区间,监控标样Plesovice和Qinghu准确值均提高了约3%。多脉冲短时间剥蚀法、树脂固定制样与部分峰积分数据处理方法组合可以获得较好的定年结果。本方法为测定锆石增生边年龄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为多期次的地质过程提供更有效的年代学约束。
- 陈静雅汪方跃王建周涛发周涛发
- 关键词:U-PB年代学
- 安徽牯牛降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意义被引量:46
- 2012年
- 皖南地区牯牛降岩体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隆起带内。本文报道了牯牛降花岗岩体新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并对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锆石原位LA-ICP-MSU-Pb定年表明牯牛降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30.1±1.3Ma(95%confidence,MSWD=0.55)。结合己发表的其他高质量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皖南地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125~130Ma。牯牛降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SiO2含量为72.21%~74.85%,具有高K2O含量(>5.11%)、高铁值(FeOT/(FeOT+MgO)>0.91)和K2O/Na2O比值(>1.61),低MgO和CaO含量的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烈亏损Ba、Sr、Eu(Eu*/Eu=0.29~0.30),富集REE(>419×10-6)、Rb、Th和U,较高的高场强元素Zr、Nb、Y和Ga含量。主量和微量元素均表现为A型花岗岩的特征。非常低的Mg#值(0.14~0.16)和较低Cr含量(Cr=10×10-6),高Yb(7.08×10-6~9.02×10-6)、Y(78.7×10-6~90.8×10-6)含量和较高的Th/U比值(5.17~7.79)说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可能是牯牛降岩体主要形成机制。牯牛降A2型花岗岩特征代表了拉张的碰撞后构造环境。
- 谢建成陈思荣伟李全忠杨晓勇孙卫东
- 关键词:A型花岗岩构造环境
- 山东胶州大西庄辉石巨晶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源区性质被引量:1
- 2009年
- 胶州大西庄玄武岩(73Ma)中的辉石巨晶与寄主玄武岩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同位素组成,其87Sr/86Sr(t)和εNd(t)分别为0.7033~0.704,1、+4.5~+6.5和0.7035~0.7038、+7.1~+7.6,暗示辉石巨晶和寄主岩具有相同的地幔源区,即辉石巨晶是玄武岩浆在高压下结晶的产物。亏损的同位素特征表明:在白垩世末期(~73Ma),胶东地区的岩石圈地幔已经由富集转变为亏损,表现出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地幔的同位素特征,即表明当时岩石圈减薄(或置换)已经完成。
- 李全忠谢智陈江峰高天山
- 关键词:辉石巨晶SR-ND同位素亏损地幔晚白垩世
-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寒武系底部黑色碎屑岩系的物源分析及其对晚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约束被引量:14
- 2018年
-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寒武纪交替时期黑色碎屑岩系马店组(或称为凤台组)的层序划分、时代归属、物源等基础地质问题仍存在分歧,本文从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等角度开展综合分析,为合理建立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地层格架及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重要证据。马店组整套碎屑岩系的绝大部分元素的富集系数(EF值)基本一致;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于2.6~1.0Ga之间,包括~2.5Ga、~2.1Ga、~1.8Ga、1.6~1.4Ga和1.3~1.0Ga等多个年龄峰。马店组整体为寒武纪第二世的被动大陆边缘连续海侵地层;沉积物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内部徐淮地区,具有碳酸盐质新元古代盖层物源和非碳酸盐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物源的两端元混合作用,其中>1.8Ga碎屑锆石来源于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而中元古代碎屑锆石及砂砾级白云质碎屑来源于新元古代盖层,极少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来源于新元古代初期基性岩墙群。华北克拉通周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中丰富的1.6~1.4Ga和1.3~1.0Ga碎屑锆石记录证实至少华北克拉通东缘和南缘曾有与北秦岭地区类似的中、新元古代构造带。该构造带中元古代时强烈地参与了Columbi超大陆裂解和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于新元古代初期为华北克拉通周缘盆地的主要物源供给区;约900 Ma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开始裂解,至早古生代马店组沉积时期其物源贡献已经完全缺失。
- 李振生赵卓娅李建勋李全忠张交东牛浩
- 关键词:寒武系底部物源分析
- 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被引量:78
- 2007年
- 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发生了减薄以及地球化学性质置换,而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也表现出类似的过程,对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以及发生置换时的时空关系。庐枞火山岩出露于扬子地块东部,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研究了双庙组基性火山岩,这些岩石富集Rb,K,Sr,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0.7060~0.7063,εNd(t)=-3.9~-6.2,(206Pb/204Pb)i=17.788~18.125,(207Pb/204Pb)i=15.511~15.546,(208Pb/204Pb)i=37.735~38.184。在喷出地表过程中,火山岩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因此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幔源区具有同位素富集特征,表明火山岩源区曾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庐枞火山岩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该地区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的演化过程。
- 谢智李全忠陈江峰高天山
- 关键词:SR-ND-PB同位素橄榄安粗岩岩石圈伸展
- LA-ICP-MS独居石U-Th-Pb测年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相比LA-ICP-MS锆石U-Pb测年,独居石在一些年轻地质体或流体作用下的矿物定年中更具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大多数独居石Th含量较高(可达7%),包裹体较多,另外随着独居石定年标样不断消耗,存量越来越少,也限制了独居石U-Th-Pb同位素测年的发展与应用。前人利用LA-ICP-MS探究合适的独居石U-Th-Pb测年实验条件,主要是改变激光器的参数,而未对ICP-MS的参数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改变激光器参数(束斑直径和激光频率)和ICP-MS参数(^(232)Th驻留时间),分别在束斑直径为24μm、16μm和10μm,激光频率为3Hz、4Hz和5Hz,^(232)Th驻留时间为10ms、6ms、3ms和1ms的条件下进行U-Th-Pb测年。最后以独居石RW-1为标样,对独居石样品Bananeira进行校正,期望得到独居石U-Th-Pb测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束斑直径为16μm,^(232)Th驻留时间为3ms或1ms,能量密度为4J/cm^(2),激光频率为5Hz,载气He流速为0.35L/min,载气Ar流速为0.95L/min的实验条件下适合独居石测年,这两种条件下Bananeira的^(207)Pb/^(235)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10.7±8.6Ma(MSWD=0.87)、513.8±5.7 Ma(MSWD=0.38,推荐值507.7±1.3Ma),误差在0.59%和1.20%左右;208 Pb/^(232)Th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96.9±8.6Ma(MSWD=0.596)、499.8±5.6Ma(MSWD=0.37,推荐值497.6±1.6Ma),误差在0.14%和0.44%左右。并利用此条件对黄山花岗岩(HS-1)进行独居石U-Th-Pb测年,其^(207)Pb/^(235)U加权平均值在128.3±2.4Ma(MSWD=0.73),与本次测定该岩体的锆石年龄数据(127.0±2.1Ma,MSWD=0.93)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验证了本实验建立的独居石U-Th-Pb定年方法可靠。
- 张雅李全忠闫峻谢建成杨青亮高玲
- 关键词:LA-ICP-MS
- 南岭西山多斑花岗斑岩矿物化学及其对岩浆过程的启示
- 2024年
- 西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位于南岭地区九嶷山复式岩体东部,区内主要出露岩石单元为高硅花岗岩、多斑花岗斑岩以及流纹岩等火山岩。本次研究从矿物化学角度探讨了西山杂岩体多斑花岗斑岩中多斑聚集的成因,以及流纹岩、多斑花岗斑岩和高硅花岗岩三者之间的成因关系。结果表明,西山多斑花岗斑岩晶体含量约为55%,铁橄榄石、铁辉石多呈聚集团块出现,属于早期形成后被携带到近地表的超镁铁质捕掳体;黑云母均为原生黑云母,结晶温度为742~769℃,压力为3.45~4.81MPa,水含量在1.43%~1.75%,形成于中等氧逸度环境下;斜长石An在32~48,为中长石;斜长石粗晶颗粒的MgO含量和An之间呈负相关,暗示斜长石和熔体之间是平衡的;计算的与斜长石平衡熔体中w(MgO)(0.06%~1.27%)、w(Sr)(34×10^(-6)~61×10^(-6))含量变化范围不大,暗示这些斜长石具有相同的形成环境。以上特征表明,岩浆房经历了斜长石、黑云母等矿物的结晶,还携带了深部结晶的铁橄榄石和铁辉石,晶体达到了近55%的体积比例,这些富晶体的晶粥可以快速侵入到近地表环境,指示含有约55%晶体的粥状岩浆仍然具有运移的能力。西山多斑花岗斑岩基质主量元素的估算结果w(SiO_(2))约71.13%、w(TFe_(2)O_(3))约2.48%、w(MgO)约0.55%,暗示多斑花岗斑岩可能是岩浆房中长石等晶体结晶到约55%时岩浆挤出上侵形成,而流纹岩是与高硅花岗岩相同的残余岩浆直接喷发到地表所形成。
- 陈子龙闫峻李全忠汪志杰陶克勤
- 关键词:岩浆房斜长石
- 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特征和岩浆源区中下地壳物质贡献被引量:21
- 2007年
- 对鲁西晚中生代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和元素组成的研究,给出(87Sr/86Sr)i=0.7041~0.7056,εNd(t)=-6.0~-13.0,(Pb/204Pb)i=16.545~16.998,(207Pb/204Pb)i=15.242~15.350,(208Pb/204Pb)i=36.488~36.944(除206SD792表现出高放射成因Pb外)。由于辉长岩的堆晶性质,其微量元素组成不能用于指示其物质来源。与EMⅠ型大洋和大陆玄武岩对比,表明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源区具有与EMⅠ地幔端元一致的同位素特征,但在Pb同位素图解上有明显的下地壳物质的贡献。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 李全忠谢智陈江峰高天山喻钢钱卉
- 关键词:下地壳岩石圈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