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电机
  • 3篇水轮
  • 3篇水轮发电
  • 3篇水轮发电机
  • 3篇水轮发电机组
  • 3篇发电机
  • 3篇发电机组
  • 2篇混流式
  • 1篇动力学方程
  • 1篇多失效模式
  • 1篇有限元
  • 1篇增材制造
  • 1篇熔融
  • 1篇失效模式
  • 1篇水轮发电机组...
  • 1篇水轮机
  • 1篇位移模式
  • 1篇裂纹梁
  • 1篇路径规划
  • 1篇可靠性

机构

  • 5篇广西大学

作者

  • 5篇刘洋
  • 4篇李兆军
  • 3篇邱旻
  • 2篇彭毅
  • 2篇刘福秀
  • 2篇龙慧
  • 1篇张钰灵
  • 1篇刘洋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机电工程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装备制造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随机参数对水轮发电机组振动可靠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2013年
针对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结构尺寸、材料属性、水力参数及电磁参数的随机性,依据主轴系统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之差在规定范围内的关系准则,确定主轴系统发生共振的失效功能函数,推导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振动可靠度的计算公式,分析系统可靠度与系统随机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刘福秀李兆军彭毅邱旻刘洋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组仿真
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非概率可靠性模型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在运行中存在区间参数的情形,运用区间数学表示法表示系统的区间变量,分析系统区间变量的运算特征,确定系统非概率可靠性指标。依据主轴系统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之差的绝对值在规定范围内的关系准则,取子功能函数非概率可靠性指标中的最大值作为单失效模式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应用非概率可靠性理论,建立具有相关失效模式的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非概率可靠性模型,并通过实例对主轴系统的非概率可靠性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不可靠区域包含不考虑参数有界不确定性的共振点,在共振点的非概率指标都为局部极小值点,即系统在转速为62.1 r/min、82.8 r/min、100.3 r/min和133.8 r/min时最有可能发生共振失效。
李兆军刘福秀邱旻彭毅刘洋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组失效模式非概率可靠性
多失效模式水轮发电机组非线性振动可靠性模型被引量:12
2013年
以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主轴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分析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得到系统的激励频率和固有频率。针对主轴系统结构尺寸、材料属性、水力参数及电磁参数的随机性,导出系统固有频率对随机参数的梯度关系,依据主轴系统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之差在规定范围内的关系准则,将变量空间划分为多个简单区域,推导单失效模式的失效概率和两失效模式的联合失效概率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相关失效模式的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非线性振动可靠性模型,提出多失效模式水轮发电机组非线性振动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对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系统的振动可靠性进行仿真计算,并运用Monte Carlo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李兆军刘洋龙慧张钰灵
关键词:混流式水轮机多失效模式可靠性
基于有限元位移模式的含裂纹梁结构动力学模型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裂纹的存在将降低梁的刚度的实际情形,首先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引入裂纹梁因裂纹扩展而释放的应变能表达式,然后根据金属材料的特点,运用有限元位移法建立裂纹梁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再在梁单元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位移法建立裂纹梁结构的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基于有限元位移模式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较好地体现了裂纹梁动态性能与其结构参数和裂纹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反映了裂纹的位置及长度对含裂纹梁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为建立含裂纹梁结构动力学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李兆军龙慧刘洋邱旻
关键词:裂纹梁有限元位移模式动力学方程
基于路径质量评估算法的LPBF分区扫描策略
2024年
针对激光粉末床熔融的路径难以适应复杂零件特征,且无法有效识别路径的填充质量,造成打印质量差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以零件薄弱区域为特征的分区扫描算法及路径填充质量评估算法。首先,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根据构成切片轮廓的三维点数据,使用间距均匀的平行线对轮廓进行了扫描,计算了交点间的距离,并对零件中的薄弱区域进行了特征识别与提取;然后,使用提取出的薄弱区域作为零件分区依据,对切片轮廓进行了求交运算,得到了新的切片轮廓并划分了区域,对每个子区域进行了路径填充,并使用路径生成时的点数据进行了路径尖角识别及填充质量评估;最后,对常用的平行线路径、轮廓偏置路径、棋盘分区路径等,采用相同参数打印了同一个零件,并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对打印的零件进行了三维形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区算法减少了对2个薄弱区域的分割,没有形成新的薄弱区域,说明填充质量识别算法可以有效识别路径的尖角及填充情况,保证零件薄弱区域的打印质量,并有效提高零件整体的打印质量。
王楚李佳奇刘洋刘洋龙雨
关键词:路径规划增材制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