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清 作品数:14 被引量:101 H指数:4 供职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甲组(正常白蛋白尿)、乙组(微量白蛋白尿)、丙组(大量白蛋白尿),观察患者病程、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结果甲组、乙组、丙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6.84%、81.82%、100.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HbA1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A1c、TG、SBP是尿白蛋白排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关系密切,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风险也更高。 翟清 薛嘉睿 高家林 姚新明关键词:尿白蛋白排泄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程 收缩压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水平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的关系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水平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以50例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2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评估患者血糖浓度波动。分析血糖波动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平均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脂蛋白a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观察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 U-mALB与脂蛋白α和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 886,0. 943,均P <0. 05),总胆固醇、MAGE与脂蛋白a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 560,0. 965,均P <0. 05),SDBG和MAGE与血尿酸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 641,0. 495,均P <0. 05)。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水平可影响脂蛋白a的表达和血尿酸的水平。 邢春燕 姚新明 高家林 翟清 孟祥健关键词: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脂蛋白A 血尿酸 新内质网蛋白ERp29参与胰岛β细胞内质网应激 背景: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导致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重要途径,并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减退均密切相关.而内质网应激启动的凋亡途径是近年才发现的一种新的凋亡... 高家林 姚新明 孟祥建 翟清 邢春燕 王勇 张明亮 王李卓 夏礼斌 陆美琴 张斌华 陈月平 张安素 赵咏莉 华强 何春玲关键词:糖尿病 内质网应激 蛋白表达 细胞病理学 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糖尿病小鼠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糖尿病小鼠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糖尿病组(DM组)和SB203580治疗组(SB组)。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尿白蛋白排泄和肾小球滤过率。结果与NG组比较,DM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和尿白蛋白排泄明显增加(P〈0.05);与DM组比较,SB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尿白蛋白排泄降低(P〈0.05)。与NG组比较,DM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P〈0.05);与DM组比较,SB组肾小球滤过率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清SOD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r=0.670,P〈0.001),与血清MDA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r=-0.731,P〈0.001)。结论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肾小球滤过率。 赵咏莉 姚新明 陈月平 何春玲 翟清 王勇关键词:P38MAPK 氧化应激 糖尿病小鼠 肾小球滤过率 胰腺星状细胞在2型糖尿病胰岛纤维化进程中的可能作用 目的:观察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PSC)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胰岛中的活化程度,探讨PSC在T2DM胰岛纤维化进程中可能作... 李凤飞 孙子林 殷俊梅 翟清 陈碧君 张雪萌关键词:胰腺星状细胞 纤维化 文献传递 胰腺星状细胞对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胰腺星状细胞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探索胰腺星状细胞在糖尿病胰岛功能衰竭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Ins-1及胰腺星状细胞共培养系统,细胞分为Ins-1对照组、Ins-1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Ins-1高渗组(25 mmol/L甘露醇)、共培养对照组、共培养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共培养高渗组(25 mmol/L甘露醇).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法分析Ins-1细胞早期凋亡水平,48 h后分别采用嚷唑蓝(MTT)法和4,6-二氨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细胞形态.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Ins-1高糖组与Ins-1对照组比较,Ins-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分别为7.93%±0.41%、3.73%±0.35%,F=55.68,P<0.05);共培养高糖组与共培养对照组比较,Ins-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分别为11.73%±1.20%、5.03%±0.41%,F=55.68,P<0.05).Ins-1高糖组与Ins-1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分别为2.28±0.13、2.85±0.31,F=97.75,P<0.05);共培养高糖组与共培养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分别为0.62±0.06、1.29±0.19,F=97.75,P<0.05).共培养对照组、共培养高糖组、共培养高渗组与Ins-1对照组、Ins-1高糖组、Ins-1高渗组比较,Ins-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分别为5.03%±0.41%、3.73%±0.35%;11.73%±1.20%、7.93%±0.41%;7.60%±0.72%、5.60%±0.40%;F=55.68,P<0.05),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分别为1.29±0.19、2.85±0.31;0.62±0.06、2.28±0.13;0.65±0.07、2.35±0.12;F=97.75,P<0.05),并可见凋亡细胞典型形态特征.结论 高糖、胰腺星状细胞可致大鼠胰岛β细胞Ins-1活力下降,凋亡增加;胰腺星状细胞可促进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 翟清 孙子林 吴同智 查爱云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胰腺星状细胞 凋亡 格列喹酮促进C2C12细胞摄取葡萄糖 目的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控制血糖,部分药物尚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外周作用而发挥胰外降糖作用。本实验拟观察格列喹酮对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及葡萄糖转运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表达的影响... 查爱云 孙子林 翟清 刘莉莉胰腺星状细胞在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胰腺星状细胞(PSC)在T2DM模型GK大鼠胰岛中的存在状态,探讨PSC在胰岛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GK与Wistar大鼠胰腺冰冻切片行Masson染色和荧光双标(α-SMA/Insulin)染色。采用外向生长法分离纯化GK大鼠胰岛外生细胞,免疫荧光检测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ibronectin(FN)和ColⅠ/Ⅲ的表达。结果 GK大鼠胰岛纤维化区域α-SMA染色阳性细胞增多,胰岛素分泌缺失。大量PSC自GK大鼠胰岛外生,表达Vimentin、α-SMA、FN和ColⅠ/Ⅲ。结论活化PSC存在于T2DM模型GK大鼠纤维化胰岛中,并在T2DM胰岛纤维化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李凤飞 李凤飞 孙子林 陈碧君 翟清 殷俊梅关键词:胰腺星状细胞 GK大鼠 胰岛内胰腺星状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 目的 既往研究证实,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PSC)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胰腺纤维化及细胞凋亡过程。本实验旨在研究PSC是否存在于胰岛中及其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方法 (1)以免疫组... 翟清 孙子林 李凤飞 黄晞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诊断T2D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胰岛素泵降糖治疗组30例(A组),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降糖组30例(B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及最终胰岛素用量、低糖血症发生率。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的FPG、2 h P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B组2 h PG较A组降低(P<0.05),2 h C肽较A组升高(P<0.05),Hb A1c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A组,最终胰岛素用量少于A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提升胰岛功能,同时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胰岛素使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翟清 姚新明 陈月平 赵咏莉 华强 王勇关键词: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