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载印度墨水相变型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显影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观察其体外光致相变作用以及光声/超声显影效果。方法采用多步乳化法合成载印度墨水及全氟己烷(PFH)的高分子微球(i-PFH-PLGA),检测其基本理化性质、光致相变作用及体外增强光声及超声成像的显像效果。结果制备的i-PFH-PLGA呈球型,平均粒径为(542.1±68.91)nm。经激光辐照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较多的i-PFH-PLGA纳米粒发生液气相转变产生微泡;体外光声成像实验显示,i-PFH-PLGA纳米粒可检测到明显的光声信号,且光声信号的强度随纳米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体外超声成像实验显示,经激光照射后,i-PFH-PLGA纳米粒组回声强度较辐照前明显增强(P<0.05),而单纯的液态氟碳和印度墨水辐照前后回声强度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成功制备出的载印度墨水和液态氟碳的双模态造影剂可用于体外光声/超声成像研究。
- 肖洋冉海涛夏琼简嘉张斌王志刚
- 关键词:光声超声检查造影剂
- 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在光声成像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制一种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观察其在体外实验中的光声成像效果,以及产生液气相变的条件和相变过程中光声信号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金纳米棒(gold nano rod,GNR)及液体氟碳的PLGA纳米粒(gold nano particle,GNP)。实验分为3组:包裹金纳米棒及液态氟碳的PLGA纳米粒(GNP组)、金纳米棒(GNR组)及未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PLGA组)。利用脉冲激光触发3组样品,光声成像仪器记录光声信号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液气相变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504.9nm;激光触发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GNP组发生液气相变,光声成像仪记录到GNP组和GNR组明显的光声信号,且信号强度随金纳米棒含量增加而增加;而对照组PLGA组未观察到光声信号;GNP组时间一光声信号强度曲线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而GNR组光声信号稳定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在激光的触发下能发生液气相变,且产生较强的光声信号,从而使其能成为良好的光声成像对比剂,为今后光声成像的体内研究以及光热治疗打下了实验基础。
- 苏蕾冉海涛王志刚宫玉萍刘成波张斌
- 关键词:光声成像金纳米棒液气相变
- 适配子修饰的靶向超声/光声双模态造影剂的体外寻靶及显像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研究适配子修饰的包裹纳米金棒和液态氟碳的靶向PLGA纳米粒体外寻靶能力,观察其介导超声/光声显像的现象.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PLGA纳米粒,用碳二亚胺法将MUC1适配子与PLGA纳米粒连接得到“适配子-PLGA纳米粒”靶向相变造影剂.以荧光显微镜检测其与其特异性识别的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靶向情况,并设置普通纳米粒组、适配子干扰组及HELA细胞组三个对照组.用光声仪来观察其介导的体外超声/光声信号增强的现象.结果 靶向纳米粒在MCF-7细胞周围大量聚集并牢固结合,而非靶向纳米粒组、适配子干扰组及HELA细胞组均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靶向纳米粒在光声仪激发后,超声信号与光声信号较激发前有明显增强.结论 成功制备的靶向纳米粒对乳腺癌MCF-7细胞有良好的靶向性及特异性,其对超声/光声显像效果明显,具备成为超声/光声双模态靶向造影剂的各项特性,为后续的体内寻靶实验提供实验基础,有望成为良好的靶向诊断分子探针.
- 张斌冉海涛王志刚郝兰卢岷苏蕾
- 关键词:光声成像
- 靶向VEGFR2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制备一种特异性靶向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探讨其体外寻靶能力及双模态显影效果。方法采用多步乳化法制备载有印度墨水和液态氟碳的高分子造影剂,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相偶联,制备出靶向VEGFR2高分子造影剂(Vi-PFH-PLGA)。检测该造影剂的一般特性、体外寻靶能力及双模态显影效果,并与非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进行比较。结果所制备的靶向高分子造影剂的平均粒径为(565.5±15.6)nm,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到抗体成功的连接到造影剂表面,流式细胞仪测得抗体微球连接率为99.72%,体外寻靶能力实验显示较多的靶向造影剂呈花环状牢固的聚集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面,而非靶向组和抗体干预组未见造影剂与HUVEC的特异性结合。体外光声/超声显影实验显示,经脉冲激光辐照后,靶向造影剂组可检测到明显的光声信号和超声信号,与非靶向造影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功制备出靶向VEGFR2的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与HUVEC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结合能力且具备较好的光声/超声双模态显影效果。
- 肖洋冉海涛夏琼张斌过源王志刚
- 关键词:光声双模态靶向造影剂
- VCAM-1靶向双模态光声/超声纳米级分子探针的制备及其体外寻靶实验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炎症内皮细胞的双模态纳米级分子探针,并对其进行体外寻靶研究。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金纳米棒(Gold nanorods)-液态氟碳全氟己烷(PFH)的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GNPs)、只包裹PFH的纳米粒(NPs)和只包裹金纳米棒的纳米粒(Au-NPs);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靶向血管内皮粘附因子(VCAM-1)靶向连接的纳米粒(VCAM-1-GNPs);于光镜、电镜下对GNPs基本性质进行检测;用激光辐照仪进行辐照观察GNPs、NPs和Au-NPs的光致相变情况;采用光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GNPs与靶向抗体连接情况;用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量HUVECs膜上VCAM-1的表达量;观察靶向组和非靶向组与VCAM-1-GNPs的结合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包裹金纳米棒-液态氟碳双模态靶向纳米粒,平均粒径(463.67±8.23)nm;激光辐照GNPs相变明显,而NPs和Au-NPs未见明显相变;流式仪检测GNPs和VCAM-1抗体的连接率为99.87%;10ng/ml浓度的TNF-α作用于细胞后可见VCAM-1明显表达;光镜下VCAM-1-GNPs特异性与靶向组HUVECs结合,非靶向组则未见明显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包裹金纳米棒-液态氟碳双模态靶向纳米粒,GNPs光致相变效果明显,靶向性好。
- 夏琼冉海涛王志刚肖洋张斌
- 关键词:金纳米棒液气相变光声成像
- “适配子-PLGA纳米粒”靶向超声/光声相变造影剂的制备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制一种适配子偶联的包裹纳米金棒和液态氟碳的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纳米金棒及全氟己烷(PFH)的PLGA纳米粒(GNP);用碳二亚胺法将适配子与PLGA纳米粒连接获得"适配子-PLGA纳米粒"靶向相变造影剂(AP-GNP)。光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及检测AP-GNP基本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及检测适配子与纳米粒连接情况;以激光仪辐照AP-GNP观察其光致相变情况;观察AP-GNP与乳腺癌细胞MCF-7特异性结合情况。结果成功制备适配子修饰的包裹纳米金棒和PFH的PLGA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472.43±25.82)nm,适配子与纳米粒的连接率为达97.98%;激光辐照AP-GNP后,光致相变效果明显;AP-GNP粘附于MCF-7细胞周围,未修饰适配子GNP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偶联的包裹纳米金棒和PFH的PLGA纳米粒,其光致相变效果明显,靶向性能良好。
- 张斌冉海涛王志刚苏蕾郝兰
- 关键词:造影剂适配子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