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芬 作品数:30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西咪替丁的浓度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血浆中西咪替丁的浓度。方法采用BDS HYPERSIL C18(5μm,4.6×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二乙胺-磷酸(25:75:0.47:0.38);流速:1m L·min-1;检测波长:225nm;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西咪替丁在1μg·mL^(-1)~1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4%~104%,日内、日间RSD均低于5%(n=5)。结论本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大鼠血浆中西咪替丁含量的测定。 杨权 林静瑜 郭丹 黄慧 张月芬 倪峰关键词:西咪替丁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全妊娠期正己烷暴露对母鼠妊娠结局和仔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全妊娠期正己烷暴露对母鼠妊娠结局和仔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母鼠随机分5组,在妊娠期第1~20d暴露于0、0.36、1.80、9.00和45.00g/m3正己烷,4h/d,观察对妊娠母鼠的体重增长、妊娠结局、仔鼠出生后第9~21d体重增长和成年后性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 45.00g/m3组妊娠鼠体重增长明显下降;随着暴露浓度增加,雌性活胎数与雌雄性别比明显下降;1.80、9.00和45.00g/m3组雌雄仔鼠第9~21d体重增长明显下降,9.00和45.00g/m3组成年雄性鼠性腺脏器系数明显下降。结论全妊娠期高浓度正己烷暴露有明显的发育毒性,这种效应能延续到出生之后,并影响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李宏 张月芬 卢晓丽 肖世华 周练练 张文昌关键词:正己烷 宫内暴露 发育毒性 磺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亲水毛细管整体柱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以3-[N,N-二甲基-[2-(2-甲基丙-2-烯酰氧基)乙基]铵]丙烷-1-磺酸内盐(SPE)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交联剂,环己醇和乙二醇(EG)为致孔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磺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亲水毛细管整体柱。优化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的比例等因素,考察了不同SPE含量对整体柱性能和选择性的影响。在最优制备条件下,以苯酚类化合物、烷基苯类化合物和苯甲酸类化合物为分离对象,评价该整体柱的色谱性能以及分离机理。在不同的色谱条件下,该整体柱具有亲水、疏水以及离子交换作用。此整体柱在0.05 m L/min的流速下(线速度为0.265 mm/s)分离烷基苯类化合物时,柱效高达41000-56000 plates/m,该整体柱重现性良好,连续运行的重现性(RSD)低于1.2%。在亲水/离子交换色谱模式下,该整体柱可应用于核苷和碱基的高效分离。 黄慧 谭小青 郭丹 张月芬 李泳宁 叶桦珍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银杏叶提取物修复蓝光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修复蓝光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银杏叶提取物的活性组分、二级结构及其作用靶点、疾病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关系网络、筛选出关键蛋白,并进行富集分析。体外细胞实验检测蓝光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添加银杏叶提取物后细胞活性、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相对量和miR-103a-3p mRNA表达量。结果查得银杏叶提取物20种活性组分、61个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潜在作用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潜在作用靶点基因本体主要富集到BP,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主要富集到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体外实验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提高蓝光损伤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活性,减少ROS相对量,高剂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降低miR-103a-3p mRNA表达(P均<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Ⅱ等9个靶点,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癌miRNA(microRNAs in cancer)通路等,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细胞死亡、氧化代谢等,从而修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蓝光损伤。 王珊珊 李泳宁 戴雅彬 张月芬 张文贤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一种水凝胶型细胞膜半制备色谱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凝胶型细胞膜半制备色谱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色谱技术领域。所述的色谱柱以水凝胶包裹修饰γ‑MAPS的硅球为载体,对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靶点的化合物具有专属性。本发明的细胞膜色谱柱大大提高了柱容量以提... 黄慧 戴雅彬 张月芬 李泳宁几种药用高分子辅料的体内外毒性比较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细胞与动物实验,比较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1000)、普朗尼克(F127)、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外消旋聚乳酸两嵌段共聚物(m PEG-PLA)及其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外消旋聚乳酸乙醇酸三嵌段共聚物(PLGA-PEG-PLGA)5种常用药用高分子辅料的体内外毒性,为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用辅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以上5种常用高分子药用辅料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毒性;采用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初步观察5种辅料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 TPGS在5种辅料中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强,其余4种辅料在1mg·m L^(-1)几无毒性表现,仅在5mg·m L^(-1)剂量下才表现出低毒。体内毒性实验中,TPGS的LD50约为500mg·kg^(-1),其他辅料在各剂量组小鼠均未出现明显毒性现象或死亡。结论体内外毒性试验结果提示:药用高分子辅料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将TPGS用作药用高分子辅料时,需特别考虑其用量,以确保新剂型的安全性;其他4种辅料在相同剂量下未表现出明显毒性,是比较安全的药用辅料。 郑惠丹 张月芬 杨权 倪峰关键词:细胞毒性 CCK-8 腹腔注射 基于多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癌综合模型的构建 2022年 目的:在化学试剂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肝癌模型的基础上,联合高脂高糖饮食、农药污染及湿热环境三因素叠加的作用,探索建立一种符合临床多因素发病机制的大鼠肝癌综合模型。方法:采用6 w龄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EN基础模型组、综合模型高剂量组、综合模型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间歇皮下注射生理盐水,DEN基础模型组间歇皮下注射DEN,综合模型组间歇皮下注射DEN+不同剂量农药暴露+不同剂量高脂高糖饮食+不同时间湿热环境处理。试验中每天观察大鼠的摄食、饮水、毛色、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每周称体质量。试验第13、18 w时进行肝脏超声检查,第19 w试验结束时进行大鼠肝功能及肿瘤分子标志物水平测定,观察肝脏形态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摄食活动正常,毛发自然有光泽;造模各组大鼠则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毛发枯槁、活动减少等现象;超声检查显示各模型组大鼠肝脏肿大并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肝功能指标及肿瘤分子标志物含量等显著升高(P<0.01);与DEN基础模型组比较,综合模型高剂量组的肝脏指数、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等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肝脏组织形态学也呈现更明显的癌变特征。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因素联合诱导的肝癌动物模型,病理指标突出,肝组织癌变特征明显,相对于化学试剂诱癌模型更贴近临床实际。 郭丹 黄慧 戴雅彬 张月芬 倪峰 许安娜 朱秋琼 钟晓岚 洪雅娟 郑妙兰 覃美玲关键词:肝癌 动物模型 藤茶提取物对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藤茶提取物对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流式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藤茶提取物对LNcap细胞作用24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且有量效关系。结论:藤茶提取物可显著诱导LNcap细胞凋亡。 姚欣 林静瑜 倪峰 张月芬关键词:藤茶 前列腺癌 LNCAP 细胞凋亡 双水相体系萃取藤茶蛇葡萄素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研究了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的组成对藤茶蛇葡萄素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H和NaCl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其次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萃取率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H。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后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聚乙二醇1000质量分数28%、硫酸铵质量分数11.2%、pH为6.0。在该条件下的理论萃取率为98.82%,经过工艺验证实际萃取率为98.53%,与预测值接近,比优化前萃取率(71%)提高了约17.53%,有利于蛇葡萄素的进一步分离纯化或应用。 张丽华 张月芬 黄仁杰关键词:藤茶 蛇葡萄素 双水相 萃取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维生素E对大剂量蓝光诱导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E(Vit E)对大剂量蓝光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损伤的影响,为减少蓝光损伤hRPE细胞的预后方案提供思路。方法:用3000±150Lx蓝光建立hRPE细胞损伤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时间分别为0、3、6、9、12、24h的6组hRPE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相对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0h组、照射6h组、照射6h前或后加不同浓度Vit E组(Vit E的浓度分别为10、50、100μmol/L)的hRPE细胞凋亡情况和活性氧相对量,并采用Hoechst 33258试剂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RPE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与照射0h组相比,照射3、6、9、12、24h组的hRPE细胞活性氧相对量明显增加(均P<0.01),照射6、9、12、24h组的hRPE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均P<0.01),但照射3h组的hRPE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与照射6h组相比,除照射6h前加入10μmol/L的hRPE细胞凋亡率(P=0.66)外,其他加Vit E的实验组hRPE细胞活性氧相对量和凋亡率明显减少、细胞中Hoechst 33258释放蓝色荧光逐渐减弱,且呈浓度依赖(均P<0.01)。与照射0h组相比,加Vit E的6组hRPE细胞活性氧相对量和凋亡率有差异(均P<0.01)。同一浓度的Vit E,除10μmol/L Vit E的hRPE细胞凋亡率在照射前或后加无差异(P=0.08)外,照射后加Vit E组比照射前加Vit E组的hRPE细胞活性氧相对量、凋亡率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hRPE细胞经蓝光照射后出现胞内活性氧相对量增多的现象早于细胞凋亡,清除胞内活性氧是减少大剂量蓝光诱导hRPE细胞损伤的思路。Vit E可保护由大剂量蓝光诱导的RPE细胞损伤,这种效应随Vit E浓度增加而增强,且照射后加入比照射前加入的效果更好。但需要一定剂量的Vit E才能显效,而且无法完全修复损伤。 王珊珊 李泳宁 张月芬 陈鸿娇 张文贤关键词:维生素E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