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玲丽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流体
  • 2篇流体识别
  • 2篇流体因子
  • 2篇RUSSEL...
  • 1篇地震
  • 1篇蒸汽腔
  • 1篇正演
  • 1篇谱分解
  • 1篇浅层超稠油
  • 1篇历史拟合
  • 1篇井震结合
  • 1篇井震联合
  • 1篇河道砂
  • 1篇薄储层
  • 1篇薄储层预测
  • 1篇SAGD
  • 1篇超稠油
  • 1篇稠油
  • 1篇储层
  • 1篇储层预测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冯玲丽
  • 2篇刘念周
  • 2篇刘洪
  • 2篇桂生
  • 2篇崔栋
  • 1篇蒋雪峰
  • 1篇吴小军
  • 1篇何万军
  • 1篇谢丹
  • 1篇李晓梅
  • 1篇张玉洁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挤喷流效应的Russell流体因子推广及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寻求能够从地震资料中直接识别储层油气的流体指示因子至关重要.由于现存多数流体指示因子都是在Biot理论假设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双相孔隙介质条件下不能有效地识别流体.为此,本文基于前人提出的双孔介质统一波动理论,考虑岩石裂缝间挤喷流效应,在经典流体指示因子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的流体指示因子.该流体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内孔隙流体的变化对波传播产生的影响.在实际资料的应用中,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对比该流体识别因子与以Biot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流体因子的优劣,理论分析与实际资料的验证表明该流体因子对于储层中油气的检测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张玉洁刘洪崔栋桂生冯玲丽
关键词:流体因子流体识别
基于谱分解的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目前,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简单的构造石油气藏基本已开采殆尽,以河道砂为代表的薄层岩性油气藏已经成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其特点是面积小、范围窄、横向变化大。如何确定薄互层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及其性质已成为一个急...
冯玲丽
关键词:河道砂薄储层预测谱分解
文献传递
开发中后期地震和动态信息约束模型更新技术
以三维油藏模型为基础,应用模型-地震-模型的闭合循环流程,分析影响模型的地震敏感参数,修改三维油藏模型的属性数据,使得井间模型正演地震数据与原始地震数据更加接近,提高井点历史拟合率,模型更加逼近开发阶段的钻井及地震数据,...
刘念周谢丹吴小军冯玲丽
关键词:历史拟合
文献传递
基于挤喷流效应的Russell流体因子推广及应用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寻求能够从地震资料中直接识别储层油气的流体指示因子至关重要。由于现存多数流体指示因子都是在Biot理论假设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双相孔隙介质条件下不能有效地识别流体。为此,本文基于前人提出的双孔...
桂生张玉洁刘洪崔栋冯玲丽
关键词:流体因子流体识别
一种井震联合刻画蒸汽腔形态的新方法
2020年
针对浅层超稠油油藏SAGD生产过程中蒸汽腔发育不均衡、三维形态难以准确刻画的问题,运用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地震正演模拟、蒸汽腔敏感属性分析等手段,联合生产动态、温度监测、焖井试验、地质模型等多种数据有效限制地震刻画的边界,降低多解性,实现对蒸汽腔三维形态的准确刻画。将研究结果应用在新疆风城油田重18井区和重32井区,指导井距优化和直井辅助SAGD设计,加速蒸汽腔平面扩展,提高水平段动用程度,平均单井日产油量提高了7. 9 t/d。该研究成果拓宽了地球物理技术向油田开发服务的领域,为稠油热采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对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浅层超稠油油藏SAGD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晓梅刘念周蒋雪峰冯玲丽何万军
关键词:浅层超稠油蒸汽腔正演井震结合SAG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