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胸部
  • 1篇糖苷类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苷类
  • 1篇下呼吸道
  • 1篇下呼吸道感染
  • 1篇纤维化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阻塞性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 1篇耐药
  • 1篇耐药基因
  • 1篇耐药基因检测
  • 1篇难治
  • 1篇难治性肺炎
  • 1篇呼吸道感染
  • 1篇基因
  • 1篇疾病
  • 1篇间质性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葛庚芝
  • 3篇卓启芳
  • 2篇赖雁平
  • 1篇毕玲
  • 1篇李云屏
  • 1篇韩雪梅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对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共136株,采用K-B纸片法测定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的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结果:32株耐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93.8%、81.3%、62.5%、62.5%,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敏感率均低于18.7%。对32株耐氨基糖苷类的鲍曼不动杆菌8种氨基糖苷酶基因扩增共获得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15株aac(3)-I、32株aac(6′)-Ib、32株aac(6′)-Ⅱ、29株ant(3″)-I。结论: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93.75%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苷酶aac(3)-I、aac(6′)-Ib、aac(6′)-Ⅱ、an(t3″)-I基因广泛存在于耐氨基糖苷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
卓启芳葛庚芝毕玲赖雁平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下呼吸道感染
纤维支气管内窥镜对难治性肺炎和缓慢吸收性肺炎的诊断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肺炎和缓慢吸收性肺炎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内窥镜(FOB)检查在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9例肺炎患者在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后,病情和胸部CT未见好转,或病情有所好转而胸部CT病变吸收缓慢或未见好转。经FOB直接观察,同时采取BAL、PSB和TBLB,标本进行G染色、抗酸染色、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结果:9患者均能耐受FOB检查。8例得到确诊,其中肺癌2例,肺结核1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石1例,先天性支气管狭窄1例,局部支气管外压狭窄但原因不能确定2例,广泛支气管粘膜肥厚、充血、水肿1例。BAL灌洗液培养出细菌4例。通过FOB相关检查,确诊率为88.9%,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结论:采用FOB相关检查,对于肺炎缓慢吸收或难治性肺炎的病因学或病原学的确定有重要的意义。
赖雁平韩雪梅卓启芳葛庚芝李云屏
关键词:难治性肺炎FOB胸部
间质性肺疾病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ILD的认识水平。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诊为ILD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25例(73.53%);无好转5例(14.70)%;死亡4例(11.76%)。结论 ILD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进一步研究。
卓启芳葛庚芝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