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
- 作品数:39 被引量:236H指数:9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以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 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被引量:30
- 2013年
- 临床技能竞赛反映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了各方对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视度,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临床教师队伍,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了临床教学质量,并将不断推动医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 卢书明路岩李艳霞秦继霞顾福来周广民段志军杜建玲
- 关键词:临床教学教学质量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区的建设与管理刍议
- 2020年
- 本文从病房建设与管理的角度讨论了在抗击高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斗争中,如何针对疾病的侵袭特征和患者人群的共同特点,在科室硬件建设、外部联络、建章立制、患者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实现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的“两提高、两降低”目标,最大程度地提升医疗质量,并为应对未来潜在的特大传染性疾病或灾害性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 黄伟李艳霞李楠刘永宁徐国君张永利尚东徐英辉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赤曲霉所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赤曲霉是一种海洋来源的丝状真菌,在室内环境及灰尘中被广泛报道。然而迄今为止,赤曲霉对人类的致病性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1例赤曲霉感染所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其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这是首个应用mNGS从临床样本中直接检测到赤曲霉的报道,与传统病原学诊断方法相比,mNGS在发现罕见病原体方面具有优势,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刘美红张杰董畅刘卓李艳霞于丽艳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病例报告
-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被引量:2
- 2006年
- 在生理状态下,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失衡时,便可招致出血不止或形成栓塞。体内某些抗凝途径的蛋白缺陷会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导致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已经报道有多种栓塞因素与VTE的发生有关;人们通常认为,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静脉系统栓子反复脱落至肺动脉所致,很自然的会想到CTE-PH的发病可能与以上多种栓塞因素有关,然而,目前研究更倾向于CTEPH和VTE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是两个独立的疾病。
- 李艳霞季颖群马晓光康健张中和
- 关键词:凝血纤溶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以"反复咳嗽伴呼吸困难半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结肠癌术后14年,甲亢4年,口服赛治治疗,已停药。口干眼干病史两年余,未诊治。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 易园园赵广东李艳霞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淀粉样变性淀粉样变主支气管
- 浅析虚拟实验室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临床诊断学是由医学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因此,诊断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存在医学生数量增加,教学资源短缺,学生实践机会缺乏等问题。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临床诊断学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实际动手机会,提高教学效果,节约教学资源。虚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的4个主要部分(问诊、系统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判读和临床基本操作)中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刘岩李艳霞路岩张盛林
-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教学形式
-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在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检出肺栓塞的价值
-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成像对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不典型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并总结APE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6231例扩大FOV重建的冠状动脉MSCT...
- 贾崇富王照谦李艳霞杨志强张中和孙喜霞王海燕袁玉新
- 关键词:冠状动脉肺动脉栓塞冠心病患者肺栓塞
- 文献传递
- 肺栓塞的治疗被引量:20
- 2010年
- 肺栓塞是常见的呼吸和心血管急症之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大面积肺栓塞的特征,病死率达20%以上,肺栓塞治疗目标是稳定血流动力学,使肺血管再通,抢救患者的生命。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是抗凝。静脉溶栓治疗是大面积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方法,部分危重患者需要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妊娠合并肺栓塞、肿瘤合并肺栓塞、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及右心血栓等特殊情况下的肺栓塞在抗凝治疗方法上有所不同。
- 李艳霞张中和
- 关键词:肺栓塞血栓
- 一例肺隐球菌病诊治并随访经验报道及文献复习
- 2016年
-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和多样性,肺隐球菌的鉴别有一定难度,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本文报道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随访经过及依据,突出介绍肺隐球菌的鉴定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 马晓光李艳霞
-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
- 局部肺叶灌洗治疗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肺泡蛋白沉积症三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探讨局部肺叶灌洗治疗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3例合并呼吸衰竭的PAP患者通过局部肺叶灌洗后逐渐自愈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中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55岁,有长期的粉尘、生物燃料或者消毒物质的密切接触史,以“咳嗽、呼吸困难”入院。入院时呼吸空气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I型呼吸衰竭,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呈“铺路石征”;1例患者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2例患者取支气管镜肺活检行过碘酸–雪夫染色结果均为阳性而确诊PAP。2例患者接受了1次局部肺叶灌洗,1例患者接受了2次局部肺叶灌洗,灌洗后1~5 d复查胸部HRCT与灌洗前相仿,但呼吸困难症状均较前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纠正。出院后密切随诊1~6个月,患者均无呼吸困难复发,胸部HRCT提示双肺弥漫性斑片影几乎全部吸收。截止到2021年1月,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以“肺泡蛋白沉积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以“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和“lobar lavage”为关键词,共检索到相关中英文文献64篇,其中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PAP患者43例。大部分报道是利用反复、多次的局部肺叶灌洗,将双肺的所有肺叶逐一进行灌洗,最多者局部肺叶灌洗次数多达20次,时间跨度达4个月;一些研究是将局部肺叶、肺段灌洗作为“预洗”或者“桥梁”,改善临床症状后再进行全肺灌洗;一些研究对比了接受全肺灌洗或肺叶灌洗患者的治疗效果,认为两者疗效相仿,大部分患者仅需要1次灌洗,临床症状即有明显改善。结论肺叶局部灌洗治疗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PAP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在1~2次局部肺叶灌洗后,1~6个月随访PAP患者病情呈自愈倾向,短时间内反复、多�
- 刘美红李艳霞董畅
-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呼吸衰竭自愈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