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宜
-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大孔树脂纯化黄蜀葵花总黄酮的工艺优选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优选黄蜀葵花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为黄蜀葵花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纯化黄蜀葵花总黄酮的大孔树脂型号。采用UV测定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10 nm;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质量及纯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上样液质量浓度及p H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黄蜀葵花总黄酮的吸附与洗脱性能较好。最优纯化条件为树脂柱径高比1∶6,上样液质量浓度0.2 g·m L-1,p H 5.0,最佳上样量3 BV,乙醇体积分数75%,洗脱液用量6 BV;总黄酮质量417.5 mg,纯度58.04%。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纯化黄蜀葵花总黄酮,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
- 张华潭郑文丽魏艳婷张静宜李春花
- 关键词:黄蜀葵花总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 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葶苈生脉方中桂枝、白术提取工艺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优选葶苈生脉方中桂枝-白术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桂枝、白术挥发油,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桂皮醛、白术内酯I进行含量测定,以收油率、桂皮醛、白术内酯I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倍)、浸泡时间(h)、提取时间(h)三个因素对桂枝、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桂枝、白术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10倍量的水,浸泡6h,提取4h。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的桂枝、白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合理可靠,可为葶苈生脉方的开发提供依据。
- 张静宜张华潭魏艳婷白瑞丹李春花
- 关键词:桂枝白术白术内酯I桂皮醛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麻贝清肺颗粒提取工艺及其药效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优化麻贝清肺颗粒提取工艺,评价其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药理学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对盐酸麻黄碱、新芒果苷、苦杏仁苷、芒果苷、甘草苷、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甘草酸含量及干膏率等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BBD)-响应面法(RSM)结合信息熵理论设计试验并计算综合评分;通过分析回归方程模型,考察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优选麻贝清肺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浓氨水引咳、二甲苯致耳肿胀及气管酚红实验考察麻贝清肺颗粒止咳化痰消炎的药理作用。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8.0倍量水,浸泡49.0 min,提取1.8 h。麻贝清肺颗粒可减少浓氨水致咳的次数,降低小鼠耳肿胀,增加酚红分泌量。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麻贝清肺颗粒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
- 田晴晴张欣婷梁董茜张静宜张静宜李春花
- 关键词:响应面法信息熵支气管炎小鼠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滴丸中大黄素的含量
- 目的建立测定三黄滴丸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250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20%磷酸(85:1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440...
- 魏艳婷张华潭张静宜邢文改李春花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大黄素
- 文献传递
- 正交试验优化葶苈生脉方中醇提工艺研究
- 2017年
- 优选葶苈生脉方中红参、五味子、川芎、葶苈子、泽泻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工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梯度洗脱,以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确定最佳提取工艺:6倍量65%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3 h,第二次2 h,第三次1 h。通过验证实验表明该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为葶苈生脉方开发为现代中药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 李春花李佳佳张静宜
- 关键词:正交试验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
-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立项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以新药转化为导向,构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立项评价体系,以提高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申报成功率,为后期新药转化奠定基础。方法我院研发小组运用文献研究法,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并整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立项评价的相关要素,确定初拟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占比计算权重,赋予具体分值,并采用该指标体系对2023年4-7月我院各科室申请备案的31个中药制剂进行评价。结果向17位专家进行了两轮函询,最终确定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立项评价体系包括理论依据、临床研究基础、药学基础、处方、临床价值5项一级指标,以及处方来源、中医理论、临床定位等17项二级指标,其中人用经验为一票否决项。基于上述指标体系,我院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立项流程,并从2023年4-7月各科室申请备案的31个中药制剂中,遴选出8个评分≥65分的中药制剂拟进行开发。结论本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前的遴选。
- 鞠晓宇赵靓赵越唐贺张静宜李俊雪薛玉润关胜江程杰
- 关键词:德尔菲法
- 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葶苈生脉方中丹参、红花提取工艺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优选葶苈生脉方中丹参、红花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I、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60%乙醇超声提取4次,每次5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 史红星张华潭张静宜李春花
- 关键词:丹参红花丹参酮I隐丹参酮
- 基于白芍饮片含量测定探讨临床用药质量控制
- 2024年
- 目的:以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饮片为例,通过对市场所售饮片的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中药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构建简单易行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提供支持。方法:基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的特点,结合白芍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市场采购的16批不同规格的白芍进行了多指标成分的测定和比较。结果: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除2批陈货外,其余饮片中的芍药苷含量均>1.2%,符合《中国药典》规定。通过对各成分的比较可以发现,各批次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明显。结论:中药市场中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用药质控标准单一,有效成分含量难以保证。用药部门在临床应用时需严格对药品质量进行管控,且有必要进一步健全相应标准以确保用药有效性。
- 何倩倩刘旭孙笑奇韩雪张静宜孙士江孙士江
- 关键词:白芍饮片临床用药
- 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抗炎作用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研究生姜、干姜和炮姜中有效成分含量与其提取物抗炎活性的相关性及其抗炎活性物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测定生姜、干姜、炮姜中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的含量,并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小鼠腹膜炎模型,通过测定组织中TNF-α、IL-6和IL-10的表达量来评价生姜及其炮制品的抗炎效果,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来探讨各成分含有量与提取物抗炎活性的关系。结果:干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含量最多,炮姜中6-姜烯酚的含量最多;抗炎数据表明,炮姜可显著抑制耳肿胀,干姜能明显缓解腹部毛细血管扩张;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的含量与降低TNF-α、IL-6促炎因子和增加IL-10炎症因子密切相关(P<0.05或P<0.01),故生姜及其炮制品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结论:生姜经不同炮制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发生改变,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均是生姜、干姜和炮姜中的主要抗炎有效成分。
- 孙笑奇李定邦何倩倩韩雪张静宜孙士江孙士江
- 关键词:生姜炮制品姜酚抗炎
- β-环糊精包合葶苈生脉方中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优选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包合物进行鉴别分析。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包合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6,包合时间为3 h,包合温度为40℃。结论此包合工艺简单、易行,能有效的保留白术、桂枝中挥发油成分,为葶苈生脉方的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李春花张静宜张华潭孙小端冉子婷侯芳洁
- 关键词:白术挥发油桂枝挥发油包合工艺